家电、方案商都在力推的「全屋智能」,离我们很近也很远
个行业还处在由厂商推动的状态
在刚结束的AWE上,各个家电厂商都高举着AI的旗号,亮出了自家的「全屋智能」成果,一次性满足了大家对这个行业的期待。
虽说「全屋」,但我们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它。正如各厂商在现场所展示的那样,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主要还是围绕单个场景(客厅、厨房)、分布式的进行。
作为全屋智能最重要的基础,家电自然成为智能升级的主要对象。凭借在产品设计、制造到销售等积累的丰富经验,传统家电企业也借此进行转型。
海尔U+智慧生活X.0平台以UHomeOS为基础,通过「IoT+AI」双引擎驱动,可以实现定制交互、定制场景和定制服务,打造全屋成套智慧家庭解决方案,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同时,海尔U+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交互系统的落地解决方案,包括行业首个智慧家庭语音助手——小优管家,以及两款智能音箱,打造全屋分布式交互入口。
另外,海尔宣布和软银机器人展开战略合作,将软银旗下的机器人Pepper引进海尔的智能家居和线下零售的服务体系中去。在AWE展馆中,Pepper机器人承担「移动中控」这一任务,与多种智慧家电及智能设备联动,包括检测家中温度、湿度、空气质量,联动热水器提前准备好热水,在厨房内联动烤箱、准备午餐等。
在本届AWE,曾于去年展示智慧家庭整体解决方案的美的再次加码该领域。联合猎豹移动旗下人工智能公司猎户星空推出小美AI音箱,该音箱能够实现美的全品类智能家居的语音控制,并深入用户生活,实现场景化的设备联动。
在AWE现场,美的围绕小美AI音箱为厨房、客厅、卧室这几个场景打造全屋智能体验。比如用小美AI音箱控制客厅的电视机,在厨房场景下与整套智能厨电产品的互联互通(包括炉灶、微波炉、烤箱、洗碗机等),在卧室场景下,则侧重健康管理功能,通过特定设备对睡眠、体征数据等进行采集,并将结果反馈至智能镜子当中。
在本次AWE上,长虹推出了整套的人工智能智慧家庭解决方案——CHiQLife,该方案围绕娱乐、烹饪、空气、用水等家庭生活场景,借助全空间语音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家电的控制。
其中,长虹电视机可以实现电视、空调、空气净化器、音响、灯光、窗帘、安防等设备的互联互通。比如通过灯光、窗帘控制以确保良好的观影效果,在门外有访客的情况下,将安防摄像机所「看到」的景象显示在电视屏幕中。
作为一家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则集中解决智能家居使用中的信号问题,以推进智能家居行业。近两年,华为通过HiLink生态战略规划,建立了以华为路由器为核心的智能家居生态平台,并开放HiLinkSDK、LiteOS源码以及智能家居云,与开发者、硬件厂商、云服务提供商共建智能家居生态。
在本届AWE展会上,华为展出了荣耀分布式路由器。此前,在美国2018CES展上,华为展示了Q2分布式路由器。这两款路由器均采用分布式方式来解决家庭网络覆盖问题,让整个智能家居体系实现更加高效的本地控制。这两款路由不久后均会在中国市场上市,共同担纲华为智能家居枢纽的角色。
同时,在论坛上,华为宣布将联合合作伙伴推出「百亿计划」,旨在联合合作伙伴全面推动HiLink生态建设,快速推动智能家居落地。
除了以上提到的知名的家电、通信厂商之外,相应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商在这个市场上也十分活跃。根据运营模式、专注领域的不同,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商包括以下几类。
这一类别中的厂商,既做硬件,同时提供相应的软件服务,逐步形成整套设备、服务的闭环。
小米的生态链企业云米是一家典型的软、硬件都做,具有大家电生产、制造实力的同时自研智能家居平台,形成整套全屋智能设备、服务的闭环。
早期云米作为小米的生态链企业,主要生产小米净水器,在2017年,云米发布智能冰箱、油烟机/燃气灶等9大品类新品,全面进军智能家电领域。
在本届AWE上,云米更是发布了11个品类20多件新品,包括内置油烟识别摄像头的云米AI油烟机EyeBot、互联网净水器等。对于家庭中的多个场景(包括互联网厨房、卫生间、阳台、客厅、卧室等),只要人们能够触达的生活场景,云米都进行了智能化场景的搭建。
云米设备涉及到多种交互方式,包括语音、屏幕、物理按键等,设备互联方面则通过智能音箱是实现。在现场体验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云米并没有过分强调智能控制部分,而是更多打磨各交互方式之间切换的自然、流畅程度。
2013年成立之后,BroadLink最初以C端产品切入市场,目前,WiFi智能插座、智能遥控器、智能开关等C端产品之外,通过整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开发的IoT的PaaS平台BroadLinkDNAsystem,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智能家居平台。
去年,BroadLink发布Cloudthink博联云想全屋智能2.0,旨在简化硬件设备与室内环境的连接控制过程,并随时帮助用户轻松实现智能化。另外,BroadLink还通过魔法棒、黑豆等智能单品丰富母体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体系。
于2013年在杭州成立的云起智能,致力于物联网、云服务和智能硬件的研发与设计。旗下智能家居品牌LifeSmart涵盖了智能安防、智慧灯光等多个智能场景,系列产品包括智能遥控、智能灯泡、智能魔镜、可视门锁等智能硬件,共计200多个SKU。
除了为地产等提供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之外,云起智能还建立了以智能控制为核心的多场景语音生态,整合了包括天猫精灵、Rokid、出门问问、AmazonAlexa、GoogleHome、AppleHomeKit、百度度秘、腾讯云小微等在内的多家语音系统。
于2014年7月在杭州成立的Rokid从一开始便「死磕」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这类产品,于2015年、2017年相继发布Rokid、RokidPebble这两款智能音箱。
在本届AWE,Rokid发布了Mini(梵星)全屋智能语音IoT解决方案,面向IoT智能家居的行业开放包括产品、技术乃至ODM管理在内的能力。实现C端产品能力向B端的释放。
RokidMini可为多房间下全屋智能系统提供语音交互和控制能力,通过在不同房间和区域安装多个Mini,可以实现全屋无死角的语音识别与控制。
小米生态链企业绿米联创是一个从配件到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典型代表。
从2015年发布首款「小米智能家庭套装」后,绿米不断围绕套件发布智能插座、智能墙壁开关、空调伴侣、智能窗帘电机等十多款产品,与其他小米生态链产品互联互通,建立了以低功耗、高稳定性、高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的全屋智能家居系统。
今年初,绿米完成了过亿元的B轮融资,并计划进行智能家居渠道模式创新,建立行业首个包含Solution(方案展示)、Sales(产品销售)、Service(用户服务)、Survey(交流反馈)的智能家居4S服务体系,以服务促进智能家居的落地;同时绿米将开拓AI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的应用,不断提升智能家居的用户体验。
于2014年6月注册成立的涂鸦智能则是这样一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方案商。在本届AWE大会上,涂鸦智能发布全屋智能2.0解决方案。涂鸦智能的全屋智能方案已经做到全户型适配,并不断在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第三方平台方面不断迭代升级。
另外,目前涂鸦智能已经全面打通天猫精灵、若琪、AmazonEcho、GoogleHome等主流语音交互入口的平台。
一款能通过以上语音交互入口实现被控制的设备(比如智能灯泡),必须符合所接入语音服务平台(如Alexa)的协议、标准等。
涂鸦智能则针对传统厂商的这一需求,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对接具备该方案模块等硬件生产能力的OEM厂商。帮助传统厂商顺利做成最终的产品。
前文提到,依托智能家居平台/系统,家电厂商均围绕自家设备、将各个家庭场景细分以打造闭环的全屋智能体验。而在现实情况中,除少部分新装房屋之外,大部分家庭用户因沿用原有家电等原因不会采用成套家电设备,而这样则面临着不同品牌产品的之间无法形成互通互连的问题。对此,有专门针对云端、协议实现设备之间互通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商。
云智易是这一家典型的智能硬件物联云平台。该公司于2014年12月注册成立,专注于智慧生活场景,服务于智能家居、生活电器、智能出行、智能穿戴、智能社区、智能商业等设备厂家,提供软件和云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平台IoT设备管理和数据服务,帮助设备厂家连接产品、连接用户、连接服务。
作为一个平台型服务商,云智易只做平台软件和数据的服务,不做任何包括产品、芯片、模块在内的所有硬件。
从目前情况来看,相比前几年,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在向着好的势头发展。
一方面,随着智能音箱这类语音交互入口的市场渗透,逐渐增强了用户对市场的认识,而语音交互也顺势向智能电视等单个设备进行拓展;另一方面,传统家电厂商、相应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商都在积极实现传统设备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但总的来说,这个行业还处在由厂商推动的状态。与国外家电设备厂商普遍选择集成在Alexa/GoogleAssistant体系之下,国内以白电为代表的厂商则在自家系统下运行智能家居设备。这样一来,阻碍全屋智能向消费市场普及的一大原因,各厂商之间并没有通用协议来实现各品牌产品的互通互联。
另外,「中国版的Alexa」们目前的体验无法说服消费者,也就更无法说服厂商将智能服务集成于这些服务商之下。这是国内与国外智能家居情况大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除了设备本身以及智能体验之外,如何满足不同用户错综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对全屋智能更是一大考验。我们暂且对全屋智能这个市场保持观望的态度。
上一篇:智能指环+手势操控=MIDI控制器?带上这款戒指你就可以用手势控制音乐
下一篇:通用不解决问题,AR眼镜厂商为自己造了一颗芯片
AWE智能电视全盘点:从「内容为王」走向「技术创新」的新赛道
美的发布小美AI音箱,实现一个设备控制家中所有电器丨AWE2018
推出全屋智能方案,Rokid要B端C端通吃?|AWE2018
智能家居哪家强,比的还真不是智能程度高低,看的就是谁能最快占领市场,先一步布置好自己的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