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闫艳高杰见习记者李莉
居民还愿意把废家电交由正规渠道处理吗?
2009年,江苏省成为家电“以旧换新”9个试点省市之一,同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江苏省确定了南京凯燕电子有限公司、南京环务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同和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苏州伟翔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和扬州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5家家电“以旧换新”拆解处理企业,建立起了一支家电拆解的“正规军”。
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促进下,江苏省回收的废家电数量较大。截至2012年2月,5家定点拆解企业共接收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回收的废家电1384.88万台(其中电视机1168.48万台,占84.4%;洗衣机128.78万台,占9.30%;冰箱49万台,占3.54%;电脑33.82万台,占2.44%;空调4.78万台,占0.34%),共拆解废家电1367.69万台,拆解率达到98.8%。
那么,现在“以旧换新”政策补贴没了,对家电拆解业有多大影响呢?据江苏省固体有害废物登记和管理中心副主任姜勇介绍,按照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家中旧家电每台可以按类别抵扣250元~400元,取消这一政策后,势必影响居民通过正规渠道处理废旧家电的积极性,废旧家电的处理数量肯定会下降。
处理基金将向生产者征收,补贴将按处理成本确定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补贴结束,将影响居民正规送交废旧家电的积极性,导致废旧家电合法规范处理数量下降,那么,为继续推动废旧家电工作开展,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
姜勇介绍说,2009年,江苏省开始执行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按照新购家电价格10%给予补贴,补贴金额上限为:电视机每台400元;洗衣机每台250元;电脑每台400元;空调每台350元;冰箱(含冰柜)每台300元。2010年4月,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又印发了《家电以旧换新拆解补贴办法》,根据拆解企业实际拆解处理完成的以旧换新旧家电数量给予定额补贴,电视机每台15元;电冰箱每台20元;洗衣机每台5元;电脑每台15元,空调不予补贴。
打造多元化回收网络,建立规范回收队伍
有人质疑,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退出,以后废旧家电该如何回收呢?姜勇告诉记者,按照《江苏省“十二五”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全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规划定点单位调整到8家。根据区域统筹、集中处理、共建共享原则,在原有5家定点拆解企业基础上,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对新增3家规划企业进行了考核评比,完成了8家处理企业的规划布局工作。
同时,江苏省还将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多元化回收网络,以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
姜勇介绍说,多元化回收体系主要包括,一是规范清理流动商贩回收渠道。对不符合工商登记条件的流动商贩,统一挂靠在有资质的收购集散点,建立一支规范化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队伍。二是推进社区、单位定点回收网点建设步伐。各回收网点要通过“江苏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向设区的市级环保部门上报回收情况。
全方位加强监管,及时、动态掌握企业拆解状况
有了完善的回收网络,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将形成一种“量”的积累。江苏省目前已经有了关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发展规划,其中对于处理设施建设已有明确说明。为引导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健康发展,提出要加快企业布局调整,推进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开展下游废物无害化处理示范项目建设,还要积极推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物联网建设。
“在建设处理设施的同时,江苏还要从5个方面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监管。”姜勇透露说,一要完善数据申报,形成全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网上数据申报能力,各处理企业每周将拆解数据传输到省环保厅服务器上,定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为及时、动态掌握企业拆解状况提供了有效的管理途径;
二要加强现场检查,根据《江苏省家电“以旧换新”拆解处理企业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对拆解处理企业现场检查频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重点防止拆解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止废旧家电未经拆解直接流入二手市场。
三要强化视频监控,对定点处理企业,应设置能够覆盖公司进出口、货物过磅称重、拆解工序、拆解产物贮存、销售等各环节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监控视频信息与三级环保部门联网。
四要促进企业互查和交流,定期组织全省拆解企业进行互查和交流,通过互查交流,发现问题,防范不规范操作,进一步增强处理企业自律和企业间监督,有效促进行业整体进步。
五是推行信息公开,在拆解企业厂区显著位置设立标识牌,每天公布废旧家电接受、拆解处理的数量和储存量,省、市环保部门在官方网站上公开拆解企业废家电回收、拆解和贮存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业内观点
新政策就快出台了,但最后这笔费用有可能还会由消费者来买单。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
产业经济价值的实现、先进技术的应用、产业政策的扶持都是影响废旧家电回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
负责任的企业不会简单地将增加的环保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企业及社会各界也应该引导消费者确立正确的家电安全使用寿命及以旧换新的观念,为超龄产品付出高昂的电费、维修费,甚至付出人身财产安全的成本,不如及早更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