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推动新能源汽车从试点向全国普及,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按照动力电池8年质保(动力电池使用寿命一般在5年至8年)政策算,现在正进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到2028年将达到惊人的260万吨。
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一般有两个路径。一个是梯次利用,即将退役的动力电池拆解重组,应用到照明、储能等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另一个是回收提取原材料,即将无法再利用的动力电池完全拆解,提取其中的钴、镍、锂等高价格的金属材料,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利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政策层面已实施多项管理措施,但监管缺乏刚性依据;回收网点布局不合理,存在非规范性运营现象;产业布局短期过热,行业市场存在小、散、乱问题,规范企业面临回收成本高、效率低、盈利难困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新三样”作为具有未来导向意义的代表性产业,其发展始于化石能源枯竭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初衷,算是远虑之举,但如果解决不好其固废回收处理问题而造成环境污染,就背离了发展初衷。可以这样说,“新三样”当下及未来怎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固废回收处理这些“后事”如何解决。
凡事预则立。解决“新三样”固废“后事”,必须做好“前头”工作。针对废旧电池和废光伏组件回收利用,需要提前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从监管政策、技术升级、协同发展、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维度综合施策。
聚焦废旧动力电池,应明确主体责任,制定出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修订发布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提升回收利用技术水平,加快构建新型回收利用体系。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形成《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企业选址、溯源管理、节能评估等提出更高要求。聚焦废旧光伏组件等,应加强综合利用政策的预研储备,提前布局综合利用能力,从政策、资金、标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规范,为迎接退役高峰做好准备。去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针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的难点堵点,从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培育模式、标准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