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举措,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合理评估旧品的价值,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从而促进以旧换新消费焕发更大活力。
自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上海、浙江、湖北、河南、宁夏、山东等多个省份已陆续发布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在政府、企业、商家等多方补贴优惠政策的拉动下,有意愿换购的消费者数量明显增加。
不过,新款设备令人心动,老旧设备也令人心烦。以家电为例,新款家电样式好看、功能丰富,但价格往往也让人“肉疼”。再看旧家电,怎么扔、往哪里扔、“扔价”不菲等都是问题。就算回收,滚筒洗衣机的回收价格一般只有30元到50元,冰箱的回收价格在60元到80元之间。大件家电尚且回收难,一些小家电的回收在部分地区更是困难重重。
家电回收效率不高,导致一些废旧家电未能进入正规处理渠道,而是被不规范的回收站回收拆解。私拆旧家电,又带来了浪费、污染等问题。例如,家电中普遍使用制冷剂、发泡剂、显像管等配件,回收处理不规范,会对环境和社会都造成危害。
只有更好地去旧,才能更好地换新。因此,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举措,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合理评估旧品的价值,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从而促进以旧换新消费焕发更大活力。
促进以旧换新,要让消费者更加便利。“在哪里换”,看似是小问题,却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生产企业积极拓展回收渠道,创新回收方式,探索建立循环利用闭环体系,进而实现以旧产新、变废为宝;另一方面也可以整合快递、物流等资源,进一步完善废旧设备回收交投网点。
此外,充分发挥二手平台作用,也是做好以旧换新工作的关键一环。近年来,线上二手交易平台颇受消费者欢迎,卖家处理了闲置物品,实现了再利用,买家节省了开支,皆大欢喜。但是,与一手商品不同,二手商品属于非标准商品,外包装完整程度、商品使用耗损情况等各有不同,导致商品价格衡量难以统一标准,多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决定,消费纠纷时有发生。因此,需要规范线上交易程序,保护双方合法权益,从而推动二手商品更好地流通起来。
消费是支撑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一新一旧之间,蕴含着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活力。进一步畅通以旧换新链条,给予消费者更多实惠,必将激活消费“一池春水”,不断促进稳定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