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在某平台卖出第一件闲置物品以来,傅女士五年间已售出近百件旧商品,包括蓝牙音箱等小家电。最近,她通过参加“以旧换新”活动,为家里置换了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总共优惠了近五千元。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购买完新家电后,售后工作人员送货上门时也会提供回收服务,再统一配送到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末端处置。在浙江,废旧家电处理越来越智能化。记者走进浙江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废旧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进入月台,称重后被贴上“原料码”,工人通过扫码了解产品信息并对旧家电进行分类。旧家电被拆解和处理成为铁、铜、铝、塑料等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材料,随后被分类存放到产品箱,每个产品箱有了对应的“箱码”。总经理强毅表示,“身份码”让处理全程可追溯,大大提高生产的规范性和效率。
在“身份码”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废旧家电拆解还构建了固废大数据监管平台。平台上,电子废物年拆解量、月度拆解数据、今日拆解量、今日碳减排量、年销售量等数据一目了然,拆解各环节的实时视频也可随时调取,确保了废弃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不同类别的家电还有不同的拆解流水线,提高了处理效率。处理后的铁、铜、铝、塑料等旧料被送往冶炼厂,成为家电生产的新材料,从而实现废旧家电再利用。
记者了解到,废旧家电回收一直存在规模小、分散化、技术滞后、管理混乱等问题,亟须形成标准化、专业化、技术化的回收循环体系。强毅表示:“‘以旧换新’数字化绿色循环体系的推出,不仅能提升回收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对用户和产业是双赢。”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浙江虎哥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少平介绍了其公司旧物回收与处理的具体实践。企业向每户居民发放专用收集袋,居民将废旧物放入袋中,放满后通过企业APP或小程序一键呼叫回收员,回收员在一小时内上门收取,并留下新的收集袋。回收物品按重量给予居民“环保金”,可在企业的小程序或APP商城兑换家庭用品。胡少平认为,“以旧换新”政策提升了公众对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营造了节能减碳的良好氛围,也让企业运营的信心和动力增强。
程会强认为,目前旧物回收的标准缺少规范,“以旧换新”价格不统一。他建议完善“以旧换新”的标准,加快标准提升行动。此外,主动上门服务需加强,不仅加大宣传力度,更需要深入基层,切实服务,挖掘潜力,扩大市场。他还指出,家装厨卫改造需要发力,这是“以旧换新”最大的增长点。推动家装厨卫“焕新”,需要细化激励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全方位促进“以旧换新”取得更大成效。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透露,将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中转站和分拣中心,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发展“互联网+”便民回收模式,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