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冯月月,1994年出生在安徽六安的一个贫困家庭。读小学时,她是全年级的班长,每个学期都拿着三好学生奖状,老师都很喜欢她。
2008年,冯月月的父母为了维持生计,从安徽老家到苏州收废品,15岁的冯月月初中都没读完,也跟着父母到苏州收废品。
15岁的冯月月还是个花季少女,性格开朗,长相也很甜美。她在废品站工作,总会遭到很多人异样的眼光。
有很多人会这样问冯月月的妈妈:“女儿这么年轻,外面那么多工作,干啥都比收破烂强啊。”冯月月和妈妈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会感到很难为情,外人真不知道家里确实很穷。
说点闲话也可以承受的,可是连平时一起玩的同龄朋友,在路上与冯月月相遇时,也会绕道而行。冯月月还年轻,她心里很难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做废品这行其实很有学问的,如果不会分辨材质就很容易被坑,挣不到钱。冯月月也是很用心地在学这行的每一项技能,对于塑料制品,她已经学会了用打火机点燃,根据可燃性和气味来分辨材质。
比如平时回收的麻将,它就有两种材质,能用打火机点燃的可以回收,不能点燃的就没有回收价值。不锈钢也有几种材质,但要用药水来分辨,不同材质的价格都不同。
一家店的收入是有限的,跟父母干几年后,冯月月跟丈夫和弟弟又重新开了一家店。投入最多的就是房租,另外再需要一辆车、一杆秤就可以把一家店干起来。
冯月月说,在苏州一家店一年收入大概20万吧。但是城市管理越来越严,有时候在一个地方干起来后,管理说这个地方不能干了,只能被迫搬家。有时候房租到期也要搬家,对于废品店,搬家是很麻烦的事情。
大部分人都会有家乡情怀,在苏州10年后,冯月月突然想回老家六安发展。2020年她在老家开了第一家店,看不起废品回收这行的人还是很多,也有不少人说闲话,不过冯月月早就习惯了。
在老家不如在苏州,在老家一年收入大概7、8万。在老家难免会遇到熟人,有一次冯月月就遇上了老同学,老同学很诧异:以前冯月月还是全年级的班长,现在怎么收废品了?
在废品店会有很多大爷大妈拿旧家电来卖,有一位大爷大热天拿电饭锅来卖,冯月月说一块钱,大爷气得差点中暑,冯月月又加了一块钱。
冯月月把电饭锅拆出来,分成几种材质分开秤,然后合计价格。一个电饭锅能卖5块左右,也就挣3块人工费。
其实很多小家电没有多少价值,有一次一位大爷拿电风扇来卖,冯月月给两块钱,大爷气得把风扇扔到垃圾桶了。
后来冯月月把风扇捡回来,拆开后合计价格是2块6,基本不挣什么。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很多家电买时很贵,当废品处理就没有多少价值。
做废品回收有时候还要和顾客斗智斗勇,一不小心就被坑了。
有一次冯月月收了一个铁柱子,当时冯月月在刷手机,然后就按铁的价格给顾客45块。后来冯月月才发现里面都是水泥,铁皮只有4斤,亏了几十块。
有一次收了一批铜管,后来才发现里面全是沙,一不留神又被坑了。
有一次冯月月收了一袋不锈钢,她用药水检测之后再三确定是贵的那种,然后给贵的价格。当她拿去回收站卖时,站员说这里小地方贵的不锈钢少,所以统一按便宜的收,冯月月又亏了,亏在经验上。
当然做废品回收也会有惊喜的地方,有时候运气好,做一单就相当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有一个顾客拿一个好的跑步机来卖,买时2000多,回收价是150块。
冯月月想给自己用的,可又有顾客看上了,于是就300块转手了。
有一次冯月月低价回收了一台几乎全新的电脑,保护膜都没撕,于是她就留着自己用。
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有一位大妈拿布娃娃到垃圾桶里扔,冯月月觉得也值几毛钱一斤,于是捡起来。
没想到大妈又回来了,她说这个能卖吗?冯月月说:“你不是不要了吗?布料值几毛钱一斤吧。”大妈又说:“我还要,我要带回家。”
冯月月最喜欢铜,它的价格比较高,而且容易回收到。
冯月月建议新人入行最好买一辆三轮车开始收货,不然很容易踩坑,最好是有熟人引路,减少风险。很多人看到别人收废品年入百万,买车又买房,很心动;可是入行亏损倒闭的也不少。
做废品挣钱后,冯月月又开了手套厂。入行前有人劝她说这个机器很容易出问题,但是她还是执意要做。后来果然是如此,冯月月仍没有放弃,一直在找方法解决问题。
网上都说冯月月早就年入百万了,冯月月说收入要看规模和能不能吃苦。现在她又多了一个收入渠道,那就是自媒体。
冯月月初中都没毕业,这比多数人的学历都低,而她在十多岁就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很多人看不起收废品、收垃圾,目标明确的人也不会在意这些闲话。
放不下面子、三心二意、禁不起诱惑,这都是人性的弱点。如果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目标明确,学历也并非普通人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