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低家电以旧换新门槛,拧紧大众家电安全阀门。
2024年8月2日,抚州一小区居民楼7楼燃起熊熊火焰。后据消防部门核查,系超期服役的洗衣机自燃引发火灾。
2024年7月,河南开封一自建房发生火灾,近30万现金被烧成黑炭,起火是老旧家电故障所致。
2021年10月,大连瓦房店市某租户使用超期燃气灶具发生爆燃,导致2死7伤,直接经济损失894万元。
......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故提醒,中国老旧家电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报告披露,近10年全国共发生居住场所火灾132.4万起,其中,电气火灾占比高达42.7%,位居火灾类型之首,引发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就是家电超过安全使用期限及电器负荷、线路老化、使用劣质用电设备等。
食品、药品有保质期人尽皆知,但其实家电也有“保质期”。
2020年1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明示,冰箱、空调的安全使用年限为10年,油烟机的安全使用年限是8-10年,洗衣机、燃气灶、电热水器等家电的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
除了安全问题,家电“超期服役”之后,也是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冰箱“超龄”后,保鲜和杀菌功能退化容易导致食物串味、不能有效保鲜,甚至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油烟机超级服役导致的烟雾泄露,长期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病变;老旧家电中的塑料、橡胶等部件老化后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影响室内空气质量;超期服役,导致噪音增多、耗电量增加,比如一台能效低的老旧空调,耗电量可能比新空调翻倍。
中国上一次大规模的家电以旧换新,是在2009—2011年“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带动下完成。十几年过去了,彼时的电器,大多数已经超出了安全使用年限。
解决之道呢?其实也很简单,通过政企合力拉动,再来一次大规模的以旧换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计划,到2027年,推动废旧家电的回收量比2023年增长30%。
相比以往,这波以旧换新有了新特点——以旧换新的“主阵地”,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在收入滞涨、消费萎靡的当下,大众格外珍惜手里的“子弹”。
要让大众的掏钱欲望战胜侥幸心理,拉动家电换新,必须面面俱到——更高性价比、更丰富品类、更优质服务。
其中,性价比绝对是第一大拉力。
更有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掏出小本本,把各种补贴研究得明明白白,把省钱玩出新高度。
传统的以旧换新,旧家电回收跟新品交付往往脱节,需要分开预约。用户等待两天到一周是家常便饭,而且,“老家电收走了,新品还没到,空档期生活很不方便。”
以旧换新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更是关涉大众利益的社会民生问题——毕竟,谁愿意与“家庭安全和健康杀手”长期同处一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