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水电燃气违规加价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为贯彻落实国家民生政策,治理城中村居民生活用水电燃气价外收费乱象,2023年10月1日,深圳通过特区立法形式施行《深圳经济特区居民用水电燃气价格管理若干规定》,推动解决深圳城中村水电燃气价格高于政府定价的历史顽疾。
南都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目前通过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举措,稳步实现水电燃气价格管控平稳有序,日均投诉举报量降幅达83%,大面积违规加价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各区在治理过程中也形成诸多可供推广借鉴的经验做法。
福田区
组建“1+1+N”队伍晚间时段暗访检查
此外,福田街道还构建了响应迅速的问题处理机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立即启动“隔天约谈、监督整改、警告处罚、定期回头看”的闭环处理流程,力求问题得到迅速且彻底的解决。行动以来,累计检查楼栋数50余栋,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共发现违规加价线索6条,立案6宗,为居民营造了更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罗湖区
创新小程序缴费
为全村居民电费减负192万元
罗湖区东晓街道吓屋村为方便居民用电,由股份公司出资安装电表分表,同时主动将代收居民电费价格由原1.1元/度下调至0.7元/度,严格按照政府定价标准统一代收电费,实现全村2700户居民“抄表入户”。
盐田区
打造便民投诉系统扫码可投诉
这一举措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投诉途径,更在社区内营造了主动监督、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同时,有效监督房东群体,防范水电燃气违规加价行为发生,切实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南山区
水电燃气数据核采系统
实现“三码合一”
南山区城中村长期以来门牌号经多次变更,导致水表、电表登记的编码地址和门牌号地址可能各不相同,不仅给日常管理带来极大不便,更成为实施合表计价的重大障碍。
为攻克登记地址信息紊乱这一难题,南山区创新性上线城中村水电燃气数据核采系统,通过系统智能匹配功能,进行初步地址关联配对,再辅以工作人员实地走访核实,最终实现了辖区城中村房屋编码、电表编码、水表编码“三码合一”的突破,为后续顺利实施水电合表计价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规范城中村管理秩序,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和精度。
宝安区
建立水电收费“红黑榜”
投诉量大半年降约九成
这一制度的实施效果显著。据统计,2023年12月新安街道收到涉水电费投诉工单1026件,2024年1月收到369件投诉工单,此后每月投诉量逐步减少,2024年7月街道涉水电费投诉工单为118件,充分说明该制度在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维护居民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龙岗区
“水电燃气不加价”首次引入“村规民约”
龙岗区园山街道紧抓基层治理关键点,组织辖区内出租规模较大的代收费人开展政策宣贯及约谈十余次,有效化解该群体抵触情绪,并激发引领作用,带动其余出租规模较小、持观望态度的代收费人自觉规范收费行为,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
此外,园山街道向村股份公司董事、股民等发送《倡议书》,创新性地将“水电燃气不加价”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和主人翁意识,实现从行政执法的外部干预转变为居民自治的内生约束。自引入村规民约后,村民自发性地加强价格自律,园山街道的投诉举报量在龙岗区11个街道中一直处于末位水平,2024年7月日均投诉举报量低至1.1宗/天。
龙华区
引入第三方核定维护成本
解决“私变村”历史遗留难题
龙华区民治街道积极寻求解决“私变村”历史遗留难题的新方法,以逸秀新村和创业花园作为试点,通过引进专业的第三方审计机构精确核定城中村电力损耗、公摊等管理维护成本,并公示缴费明细、审计核定结果以及其他成本支出。
这一举措旨在充分向居民公示电力支出的实际情况,确保管理费用收取的合理性,以补偿客观存在的电力公摊、损耗等成本,既有效解决私人变压器成本支出与电费收取的矛盾纠纷,也切实维护了变压器产权人和居民双方的合法权益。自建立测算与补偿机制以来,因收取管理费而引发的“成本转嫁”类投诉举报体量显著下降,为城中村违规加价的综合治理开辟新路径,进一步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光明区
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伴随式执法”
光明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联合共治,特邀社会监督员全程参与由区市监、司法、城管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执法行动。在执法现场,社会监督员对执法过程中的文明用语、调查取证、文书撰写等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不仅推动问题有效整改,还对被检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这种执法模式显著缓解当事人的抵触情绪,进一步强化了执法效果。此外,“伴随式执法”多次在媒体报道,向广大群众、房东和租客展示了政府在推动治理工作上的坚定决心,有助于化解基层矛盾、营造法治氛围。
坪山区
169栋出租房试点用水“抄表到间”
坪山区秉持“有效管控,试点先行,分段摸索,坚定推进”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水表“抄表到间”试点工作,致力于达成城中村居民用水直供、水费自缴的目标。
在区水务局的牵头下,选取了辖区内3个城中村共169栋出租房作为试点对象,对279块水表实施接管及工程改造,实现试点区域内水表“抄表到间”。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169栋出租房均未出现任何关于水费违规加价的投诉举报,从根源上解决中间层加价问题,实现真正的源头治理。
大鹏新区
推动用电“商改居”
200多户居民电费降低
商业公寓改作居住用房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变化,房屋使用用途变更后,用水用电性质难以变更,成为困扰居民的一大难题。
大鹏新区积极推动“商改居”用电性质转变,针对招商东岸小区商业公寓作为人才安居用房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业主单位和供电部门进行沟通协调,通过严格的资料审核和细致的现场核查,成功推动了保障性住房的用电性质由商业用电转变为居民用电。这一变化直接降低了200余户居民的电费支出,使得政策红利能够惠及更多市民,探索出一条水电燃气违规加价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