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4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也曾表示,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性质恶劣、教训深刻,银保监会将坚决支持、积极配合主管部门依法严厉惩处,对财务造假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共同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监管层的多次表态可以看出,对于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已引起了足够重视,并且彻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将成为未来的焦点。
不管监管层有何种动作,微博热搜上过几次,当前瑞幸咖啡在线下门店的表现可谓“岿然不动”。
4月27日起,记者走访了重庆地区多家瑞幸门店,发现都在正常运行之中,并且部分门店较为繁忙。此外,APP下单未出现卡顿,第二季百万大咖现金红包活动也如期兑换。对于公司运营情况,店员均口风较紧,表示门店不受任何影响。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瑞幸仍然在照常发放优惠券,咖啡劵买赠方面则有所调整,采用多买多送方式,如充2赠1、充5赠3、充10赠7等。
不过,自4月27日起,瑞幸咖啡百万大咖宣布暂停一周。该活动持续6周,每周拿出500万元现金,由消费满5件的用户瓜分。如今活动暂停,显示出公司在运营方面已受到一定的影响。
2019年第三季度时,瑞幸咖啡宣称已实现单店盈利,但随后自爆Q2到Q4涉及财务造假22亿元,证明这一说法并不成立,持续烧钱和扩张并未带来盈利。作为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一旦面临监管层的处罚以及国内外诉讼巨额索赔,资金链将面临严峻考验。
会成为“长臂管辖第一案”吗?
瑞幸咖啡为在美上市企业,注册地为开曼群岛,并非中国证监会的直接监管对象。
但根据3月1日以来实施的新《证券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扰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显示出针对瑞幸咖啡的国内诉讼实际上有法可依。
瑞幸咖啡自爆财务造假致使国内外投资人损失惨重,同时波及众多中概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对于瑞幸咖啡的调查可能会成为“长臂管辖第一案”。
依据目前透露出的信息,证监会派驻调查组进驻瑞幸咖啡,是中国证监会正在协助美国SEC进行调查,履行国际证券监管合作的职责。而昨日证监会在答记者问时也指出,愿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境外证券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保护各国投资者合法权益。
对此,知名投顾王立才告诉重庆商报记者:“瑞幸咖啡作为美国上市的企业,它的股票交易、融资都在美国,肯定受到美国证监会监管。但它同时也是在国内经营的企业,爆出财务造假丑闻,工商、税务等部门应该对其进行监督,对于国内证监会而言,也是行使长臂管辖权的较好契机。”
他表示,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引发了中概股的集体信任危机,如果国内没有进行严厉处罚或者表态,将进一步加剧海外资本市场对国内企业的不信任。“无论从填补监管漏洞的角度,还是从国际影响出发,证监会对此进行‘长臂管辖’都是大概率事件。”
瑞幸结局或存三种可能性
除了监管层面的频频点名,国内外的诉讼也接踵而至。
日前,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兆全透露,国内投资者起诉瑞幸咖啡案件申请立案,已向厦门中级法院邮寄递交起诉书。4月28日,杨兆全告诉重庆商报记者,目前瑞幸咖啡国内索赔还在法院的审查期限内,暂时没有得到法院的反馈。“随着证监会入住瑞幸咖啡进行调查,近几日咨询和委托参加维权诉讼的投资者明显增加。”
美股维权律师、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郝俊波也向重庆商报记者透露,目前瑞幸咖啡集体诉讼进入到选定首席原告阶段,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个月到一年,或者甚至更久。
王立才认为,瑞幸咖啡的结局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在海外监管层面,很可能将其作为典型,进行巨额处罚,并对管理层集体起诉。在国内监管层面,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不止影响该公司声誉,更关系到中国企业国际声誉,处罚也在意料之中。这种情况下,暂停上市、退市、破产都有可能。第二、瑞幸咖啡的管理层或股东出面挽救,付出较大代价平息市场愤怒,公司走向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