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2日,拥有17年历史的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在线招聘行业第二家上市公司——早在2004年,其老对手千城无忧就已上市。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按上市当日收盘价计算,智联招聘市值为7.32亿美元,仅为51job(18亿美元)的40%。但用一位资深媒体人士的话说,整整10年后,在市值不及竞争对手一半的情况下,智联招聘终于和老对手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与网络视频、在线旅游等行业相比,网络招聘市场规模较小。艾瑞咨询预计,2014年在线招聘市场整体收入为39.2亿元。这10年,发生的就是51job、智联招聘、中国人才网的“三国演义”。直到2014年春天,市场上才涌现出一些“年轻人”。
“年轻人”已经对51job、智联招聘等前辈失去了耐心。他们断言,传统招聘网站的命运就是两面夹击,彻底没落。
敲门的不仅仅是这些年轻的“野蛮人”。今年年初,分类信息门户赶集网也将重点转向招聘。CEO杨浩勇非常大胆:“目前赶集网最大的竞争对手是51job,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招聘网站。”他计划在两年内赶上前者。
全球最大的专业社交网络没有理由袖手旁观。2月25日,“”中文版上线,5月23日,大型线下活动在北京举行。四个星期后,中国在发给用户的电子邮件中宣布其会员数量已达到500万。
就在举办线下活动的同一天,新浪微博宣布推出“微招聘”服务。据新浪统计,微博活跃求职用户达1亿,认证企业达70万家。他们要做的就是把彼此需要的两方联系起来。用新浪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的话说,“微博是求职者的大平台。”
这个沉寂多年的市场,突然热闹起来。
“老前辈”不甘寂寞
在网络招聘的“老前辈”中,有一些仍然做得不错,至少目前如此。
同时,智联招聘还透露,其2014财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2.55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网络招聘收入2.036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收入的80%。%。净利润419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虽然营收只有51job的60%,净利润也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但毕竟还在增长。
三个招聘网站几乎同时诞生——1997年的中国人才网、智联招聘,1998年的51job。51job上市后,一直保持盈利;智联招聘历经波折,终于在2011年取得了成功。回转;最倒霉的无疑是中国人才网。
2005年4月,中国人才宣布与全球最大的在线招聘提供商美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以5000万美元收购其40%股权,成为股东。2006年、2008年两次增资,以1.94亿美元收购剩余55%股权,华才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但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才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2012年第三季度,亏损高达1.942亿美元,主要是由于计入了China的2.33亿美元亏损。2013年初,中国人才再次被出售。北京总部约一半员工被裁,并获得遣散费。没有拿到补偿的现任员工集体抗议。
其实,生活也不容易。
2013年,《福布斯》杂志评选出美国十大招聘网站,曾经垄断美国传统招聘市场的公司仅排名第6。全球第一家上市招聘网站现已损失90%的股价。其年收入与专业社交网站相似,但市值却相差30倍。
拉勾网徐珊珊的观点很犀利:以公司为代表的传统招聘模式在美国已经没落,51job、智联招聘等网站都是学徒。“今天一定是智联招聘和51job的明天。”
智联卓品还引进了猎头。他们从智联招聘庞大的简历库中筛选出高质量的简历来吸引猎头。“然后猎头会通过他自己和他的职位来激活我们的候选人。这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猎头拿到了简历,我们得到了激活的候选人,候选人得到了更多的价值,找到了更合适的工作。”王忠轩说道。
求职者一旦接受了职位,就可以在线下与猎头进行沟通,然后双方可以在网站上互相评价——这就是基于电子商务的思想。这样,一个消费者(求职者)的评价可以帮助其他消费者(求职者)判断产品(职位)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商家是否可靠。同时,商家还可以指出消费者(求职者)是否诚实(是否有能力声称)。
王忠轩透露,截至目前,上线半年多的智联卓聘已吸引2.5万名猎头,提供9万个职位,为100万应聘者展示岗位推荐或评价。未来他们会对企业收费,而已经投入工作的猎头则可以免费使用。
螳螂捕蝉,黄雀紧随其后。就在传统招聘网站大力开发中高端人才资源的时候,一匹黑马——不,是黑驴——突然闯入,搅乱了局面。
原来“找房、找工作、装修、应有尽有”的赶集网正在将重心转向“找工作”。
为什么要集中资源进行招聘?赶集网产品副总裁赵世勇向《财经世界》周刊解释道:“中层招聘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远远大于高层人员的市场规模。这至少未来五年趋势不会改变,而且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走市场的用户很适合这群找工作的人。”
从赶集网App“工作通行证”首页的关键词:行政、销售、司机、技工/工人可以看出,赶集网的招聘服务以蓝领工人为主。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相反,蓝领用户在无线方面寻找工作的比例非常高。然而,在手机上输入长的个人资料并不方便。为此,赶集产品部根据用户在无线终端的使用特点,推出了“工作通行证”,采用C2B模式,即用户发出需求,企业响应。目前,赶集网无线端简历数量已达到与PC端简历数量同等水平。
赵世勇告诉记者:不同工种找工作的难度有很大不同。比如保险经纪人、技术工人、销售等需求量很大,企业都在急着招人。但在高峰期,春节前后或者暑假期间,他们根本招不到人,只能加价招人。相反,司机、厨师等,一个职位可能有20人竞争。公司会对求职者的资历、背景、证书等非常挑剔。
“年轻人”追求名誉
年初赢得资本青睐的“年轻人”,其实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至少他们对猎头的态度完全不同:猎商和猎聘的业务都是围绕猎头展开的。拉勾在互联网领域做垂直招聘,但他们却要挡住猎头。
IDG资本(互联网猎头投资人)副总裁牛奎光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中国猎头行业的发展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几年是猎头公司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爆发,市场对猎头的需求放缓。“但IT行业是个例外,随着中国互联网的爆发,IT人才供大于求。”
对于中国猎头市场的繁荣,猎头CEO辛晓蝶也有自己的看法:无论公司大小,你急需的人往往是别人急需的人。很多企业都有类似的需求,这意味着这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企业很难收到主动提交的简历。如果你想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找到能力和动力最强的人来做这件事,那就是猎头。
与此同时,硬币另一面的公司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们经常发现猎头并不能准确理解他们的需求。辛小蝶认为这是因为公司找错了猎头。“胃痛的时候,你无法分辨出心电图的第一、第二、第三张,猎头也是如此。如果你想找产品经理,你不能请金融猎头来帮忙。就算他一年能推荐客户,董事也有三十个,他也帮不了你。”
烈尚想做的是为猎头和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利用互联网加速信息流通。他们按照地区、行业和推荐的职位级别对猎头进行分类和标准化。用辛小蝶的话说,这是在帮助猎头提高服务效率。然后当公司将需求发送到猎网时,合适的猎头就会与他们联系。另一方面,拥有专业知识的猎头可能会继续收到同质化的订单,并有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候选人资源。
与传统的招聘网站不同,猎尚不向发布职位的公司收取费用。相反,它需要企业支付给猎头公司一定比例(通常是25%左右)的佣金。他们还声称“对结果负责”,如果候选人未通过试用期,将向公司提供100%的退款。
戴克斌也经历过“找工作难”。2008年辞去宝洁公司品牌经理一职后,他发现在三大招聘网站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想找猎头,但不知道哪个更好,于是他萌生了建立这样一个专业的中高端人才社交网站的想法。这种“看起来很漂亮”的想法被现实击碎了。于是,他不得不成立了一家猎头公司,并将业务转移到线下,网站也成为了猎头公司的官方网站。他发现,与白领市场的规模不同,猎头市场相对分散。很多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钱,不像国外成熟的猎头公司通过咨询等服务赚钱。他觉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
猎聘几经周折,最终形成了提供实名互动平台,让企业、猎头、职业经理人互动的模式。猎聘自己的说法是,它已经聚集了超过6万名猎头、1100万个人用户和10万企业用户。
为了吸引猎头加入,猎聘采取免费政策。猎头只要上传职位即可获得金币,支付金币即可获得简历。为了减少猎头发布虚假信息赚取金币的现象,后来修改了条件,包括猎头除了上传职位外,还必须回复求职者、处理简历并获得好评。此外,猎聘还推出了分级制度。求职者可以从响应速度、简历处理效率、服务专业度等方面对猎头公司进行“星级评价”。
徐丹丹又要唱反调了。他认为,传统招聘网站的不作为,让很多用户拱手让给了猎头。“互联网行业通过猎头招聘工作三四年的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这种猎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他预计,未来中国猎头数量将从50万减少到20万,没有技术含量的猎头将被拉勾网等垂直招聘网站“杀死”。
2011年,徐丹丹、马德龙、包爱拉三位前腾讯员工共同创立3W咖啡,将其定位为“互联网圈”。据说,这就是他们的想法:初创公司找到合适的IT人才并不容易,程序员也不了解初创公司的需求。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领域有很大的潜力来改进和提供求职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拉勾网。
最初,拉勾想把线下的关系搬到线上,打造一个“互联网产业”,但很快就以失败告终。三个月后重新上线,也就是现在的拉勾网,模式也恢复正常:企业HR发布职位,求职者上传提交简历,尝试进行供需匹配。
为了更加立体地呈现招聘者,除了介绍公司、发布职位信息外,拉勾网还可以列出创始人的简介、微博地址、接受过的面试等信息。求职者提交简历后,还可以进行追踪。无论是否有面试机会,他们总能收到快速回复:“简历已查看”、“邀请面试”或“抱歉,您已被拒绝”——大多数直接来自雇主。部门。
“有时候HR反馈太快,用户不相信这是真人的回复。他们认为这是系统通知,所以我们不得不再延迟一分钟反馈。”徐丹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在拉勾网,平均每投递简历四次,就有一次面试机会。而在51job,你要投递28次。”
精准的匹配、及时的反馈,吸引了众多求职者来到拉沟。
截至6月底,拉勾上的简历数量已达约25万份,投稿总数接近300万份。使用拉勾网的互联网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每成功招聘一次职位,拉勾网都会向公司收取500-2000元的佣金。如果招聘的职位较高,则按工资的一定比例收取。这种收费模式与猎头非常相似,虽然价格比猎头公司低很多。正如徐丹丹所言,拉狗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杀死”那些不值钱的中低端猎头公司,所以从一开始,这个网站就一直在努力封杀猎头公司。
与IT行业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模式类似的美国“一哥”,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拉勾网的未来。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Dice营收同比增长20.3%至6000万美元。Dice的流量只有二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营收是四分之一,净利润更是一样。
“不速之客”
对于赶集网的转型,至少猎聘这样的新人不需要太紧张。更让他们担心的是来势汹汹。
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去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调查了过去五年来美国净利润增长最快的500家公司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它已经超越它,成为大公司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工具。同样是去年,大概有网友开了个玩笑,甚至还传出了招募教皇的消息。
它于2003年推出,2011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股价约为170美元51job前程无忧简历模板,市值约为200亿美元。它已经是全球商业社交网站的巨头。在《福布斯》杂志评选的2013年美国十大招聘网站中,以2.3亿用户名列第一。
CFOSteve几年前曾表示,其目标客户是员工超过500人的公司。全球这种规模的企业有7万-8万家,当时签约的企业有1.2家。成千上万的家庭。他们认为美国以外的市场更广阔。
2012年4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14年1月,原糯米网CEO沉博阳被任命为中国区总裁兼全球副总裁,正式进军中国市场。2月25日,新增简体中文测试版本,并命名为“”。很可能是为了防止水土不服,选择与宽带资本、红杉资本合资。
外国的高僧就一定能念好佛经吗?英才进入中国就是一个反例,那又怎样?在戴克斌看来,他们并不是完全的“陌生人”。“它以前吸引过非常高端的人。有很多在外企工作并且会说英语的人。所以你是否进入中国并没有太大区别。有中文版本只是更方便本地操作。”
官方数据可以支持戴克斌的观点:截至2014年2月,中国大陆英文网站超过400万个。
在他看来,要在中国实现全面发展,可能要等到社交网络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年轻人成为企业中高层的主力。
其实国内早就有一些“学徒”,比如大街网、天天网、有食网,包括猎聘本身,也借鉴了模式,但都无法形成一个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