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连9月24日电(记者卢俊宇)“我们老板拖我们半年工资还不发……”;
“退耕还林超过20亩了,有没有什么补贴……”
“反映一下,欢乐水世界那块怎么还没有公交车……”
在这家大连本地的网站页面上,像这样的留言每年超过4万条,这就是大连民意网。
2011年大连发生了“8.14”PX群体性事件,在妥善处置事件及随后开展的“大讨论”活动中,大连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前端治理粗放、民意渠道不畅,是引发事件的重要原因。
为及时倾听群众呼声,当年底,大连市委、市政府创建了大连民意网,对群众诉求一网受理、一口通办、一口回复、全程服务;完善了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每年全市800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8万多户群众,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
群众诉求与政府决策之间只差“回车键”
2012年4月,根据民意网留言,大连市委市政府出资6200万元,开始了对西岗区通海沟地区的环境整治工程。如今,这里已由昔日的“龙须沟”,变身成为一条美丽的生态景观廊道。
“别看我们就这么几个人,一间办公室,但是我们依靠互联网,打造了一种服务,民意网的市民留言都是由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直接督办的,每个月的内参和工作通报,我们都会直接送到市委书记和市长的桌面上。”大连市委督查室副处长、大连民意网负责人张庆阳告诉记者。
没有复杂的中间环节,老百姓只需通过电脑或手机,有什么问题直接网上留言即可,民意网很快就会有回音。
通过搭建民意直通车,准确掌握社情民意,使决策更接地气、更顺民心、更加民主科学。
据统计,大连民意网成立三年半来,受理市民留言超过16万条,总回复率和满意率都达到近95%。
从小处用力不让小事憋大、大事憋爆
“我这老太婆也不会上网,但我听说民意网好用,就让儿子帮我留言,现在你还哪能看见臭水沟了?现在这里是大花园了。”市民李大娘谈起自己的试用经历。
“这些虽然都是生活小事,但是给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让我们感觉政府和我们心贴心,我们生活的社会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大连市民蔡晶表示。
经民意网统计,有超过40%的市民投诉,都是不到50元就能维修办结的小事急事,而很多社会纠纷就是因为小事憋大、大事憋爆的。
位于主城的西岗区和沙河口区率先承诺,属于市场化企业不愿干、又是便民救急百姓急需、50元以内的,社区服务队免费上门服务;而多部门共管或责任不清的,不得扯皮推诿,必须先维修后算账。
“我们按照整治、疏导、服务、巩固的思路,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开展工作。”大连市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冯卫民介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