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暖房子”工程300万平方米,同时对老旧住宅进行改造,优化周边环境。
7月份进展情况
中山区15个标段施工许可办理完毕;西岗区施工、监理单位中标通知书办理完毕;沙河口区9个标段样板楼已完成脚手架搭设,正在进行基层处理;甘井子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后续收尾工作,二期完成75%,三期完成73%。
完成时限
12月底
责任单位
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土地储备中心、市内四区政府
牵头单位领导
马成恩
分管市领导
曹爱华
最近,家住沙河口区同泰街的张先生出门时总要盯着自家住宅楼瞅瞅,因为正在实施“暖房子”,每一天施工进展都被他看在眼里。“这项民生工程可真是走心,我们这住的是老楼了,楼体外保温确实不好,去年我还想着自己加个苯板呢,现在可是好了,今冬家里一定会更暖和。”孙先生说道。记者昨天从市建委获悉,我市今年将完成300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
不仅房子要暖,居住环境也会大“变脸”
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今年开展3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目前,工程已经全面开工,截至8月5日已完成投资额5.38亿元,改造任务争取按计划于11月20日前全面完工。
更好的消息是,老房子除了变暖外,居住环境会更加宜居,因为“暖房子”并非只是针对建筑保温下手,还有更多民生内涵。我市“暖房子”工程包括三方面:建筑保温系统改造。主要对建筑的屋面、外墙进行保温改造,对屋面做防水改造,更换节能外窗、单元门,维修粉刷楼梯间,外墙涂料粉刷等。改造后围护结构应达到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要求。此外,还要进行供热改造,进行供热分户和管网热平衡改造,安装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小区环境整治,对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项目,拆除庭院内的私建乱建,维修小区内的污水管线,调整并铺装小区道路,绿化、美化和亮化小区环境,完善休闲健身设施及停车场。
事前征求民意,干活时邀请市民盯紧质量
我市“暖房子”工程已经实施了4年,但市内四区待改造的老旧居住建筑存量面积很大,每年有计划的改造面积和百姓期盼早日列入改造计划之间存在着矛盾。比如,沙河口区有老旧楼房3700余栋、1212万平方米,而每年能完成的改造工作量与总体任务量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
为确保做到“雪中送炭”,沙河口区城建局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的老旧楼房摸底,实地勘察,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改造计划。今年,在工程准备阶段,沙区城建局倾听民意,并在大连民意网上公示改造区域,通过多种方式介绍工程情况,让大家充分知晓,得到居民认可与支持。
不仅冬天暖3℃~5℃,夏天还能隔热
记者采访已经入住“暖房子”的市民以及职能部门了解到工程效果。通过外墙保温系统、屋面保温防水系统和节能门窗更换的结合,住户室内温度有了节能保障,同时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未来可实现“按需用热”,既实现了节能减排,又给居民带来了舒适的生活内环境。
同时,通过对老旧楼院、单体建筑物的外立面和环境改造,塑造了美观、整洁的生活环境。据调查,改造后的房屋冬季采暖温度普遍提高了3℃~5℃,夏季隔热效果也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指数。
此外,“暖房子”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据测算,“暖房子”工程实施后,每年可实现节煤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万吨,二氧化硫2700吨。
“暖房子”创新都有啥特点?
3
起点标准高
除对墙体进行保温改造外,还对屋面进行保温改造、防水处理,更换不节能门窗。供热计量改造要求全部分户,全部安装热计量装置。
节能改造
节能改造与环境整治结合.两者同步实施,在提高建筑节能减排的同时,改善了市民居住环境。
美化路街环境
建筑外立面采用真石漆,并进行仿瓷砖立面设计,既满足节能要求,又提高了外墙涂料耐久性,美化了路街环境。
一步到位
与弃管楼改造、房屋维修等工程结合,整合改造内容,一次改造到位,避免政府资金重复使用。
无机保温材料
由于在居民生活区作业,我市严格执行国家建筑防火要求,外墙保温系统改造基本采用A级无机保温材料,源头上杜绝火灾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