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惠老政策汇总,该领的补贴你都领了吗?

@小伙伴,镇江有这么多惠老政策,你都知道吗?

一起来看,为爸妈收藏!

近些年来,养老一直是大家伙儿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了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真正把敬老、爱老、孝老落在实处,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镇江出台了一系列惠老政策。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市区部分惠老政策,内容详细,干货满满,有还不清楚的小伙伴赶紧来看。为爸妈收藏!

市区户籍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2022年为例,80岁以上是指1943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老年人,以后年度的发放年龄以此类推。往年已申报对象无须重复申报,补发对象的补发追溯期不超过两年。

80—89岁:每人每月50元;90—99岁:每人每月100元;百岁及以上:每人每月400元。

线下申报

符合当年发放和往年补发条件的老年人或其代理人,工作日期间,携带老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和指定银行卡(详细咨询老人户籍所在地社区或村),至老人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村)进行现场申报。

线上申报

市区尊老金每年两次“打卡”发放,即:每年7月底前,打卡发放当年1—6月份和往年补发尊老金;次年1月底前,打卡发放当年7—12月份和往年补发尊老金。

困难对象

▲60周岁以上低保、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优抚对象中的半失能和失能老年人,每人每周分别享受3小时和4小时的上门服务;

▲60周岁以上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低保标准1.5倍以内)中的失独自理老年人以及80周岁以上低保自理老年人,每人每月享受3小时的上门服务;

▲60周岁以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半失能和失能老年人,每户每月享受3小时的上门服务。

▲自理、半失能、失能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人每月分别享受100元、400元和600元的照料护理服务。

普惠对象

市区户籍且在本市居住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每人每月1.5小时的上门服务。

人才父母

市区A-E类人才及其配偶年满60周岁的父母,在镇江居家养老的,可享受每户每月2小时的上门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12类服务:

1.生活护理。含理发、修手指甲、修脚、协助如厕、更换床上用品等。

2.助餐。含上门做饭和上门送餐。

3.助浴。含上门助浴和陪同外出助浴。

4.助洁。含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居室内部整洁(油烟机和灶具表面清洁);衣物洗涤、晾晒;家电深度清洁;玻璃清洁。

5.助行。含陪同户外散步和陪同外出。

6.代办。含代购物品、代领物品、代缴费用等。

7.助医。含陪同就诊、代为配药、测量血压等。

8.相谈。舒缓老人心情、排遣老人孤独。

11.助农。根据农村地区服务对象需求,提供助农服务。

12.援助。含紧急援助服务和免费转介服务。

网上申请

社区申请

老年人本人或其代理人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村)提出申请。

※从审批结束后的次月起提供上门服务。

市区户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优抚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重度残疾等老年人家庭。

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相同。

包括普通型防滑地垫、可拼接防滑地垫、橡胶坡道、铝合金可拆卸坡道、铺设水泥坡道、门槛移除、浴缸改淋浴、蹲便器改坐便器、U型上翻马桶扶手、U型落地马桶扶手、“一字”扶手、移动马桶扶手架、L型扶手、走廊扶手、台面高度改造、防撞条、防撞角、更换或新增灯具、一键呼叫装置、人体感应探测器、门磁感应器、煤气泄漏报警器、烟雾报警器、防走失胸卡、四脚拐杖、普通拐杖、带凳拐杖、助行器、轮椅、可折叠助浴椅、固定式助浴椅、挂墙上翻助浴椅、护理床、坐便椅、移动坐便宝、接尿器或便盆、放大镜指甲剪、适老餐椅、换鞋凳等。

老年人家庭可在规定项目中进行选择,政府按每户3000元的标准给予改造补贴,超出部分,由改造家庭自行承担。

市民政局与中国人寿镇江分公司合作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采取政府统保的方式,帮助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其中,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实。如骨折、扭伤、烫伤、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各类意外,不包括各类疾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脑溢血等)导致的伤亡事件。

为满足部分老人个性化投保需求,国寿推出自费投保方案,参保遵循自愿原则。政府统保范围内的老年人又参加自费投保的,在发生意外伤害时,可按规定同时进行政府统保和自费投保的理赔。

(1)

特殊困难老年人政府统保

统保对象

市区户籍且年满60周岁的低保、特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等四类老年群体。

统保标准

每人每年100元,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

统保方案

(2)

一般老年人政府统保

市区户籍且年满60周岁的非特殊困难老人。

每人每年5元,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

保险期限

投保对象

居住在镇江市区范围内的50周岁(含)以上,符合条件的市民均可自费投保。

THE END
1.家电“国补”新动向:湖北启动25年商家报名,江苏推地方版补贴家电圈获悉,有的省市目前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还未用完,有的省市早在11月初就用完,那么有实力的省市就可以推出地方版的家电“国补”政策,有的省市还在等待和观望。对于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必须要看到:从中央到地方,从2024年到2025年推动家电消费活力、刺激家电消费热情的战略决心和动作,不会改变。一些家电经销商反映较多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2MJLKT0519828Q.html
2.有必要为了政府家电补贴,提前一年买家电吗?家居装修完全没有必要,优惠年年都有的 5楼 09-26 10:32 重庆 点赞 回复 装小贷佳佳 提前一年还是太早了,现在卖场和zf补贴都比较多,后续还会有其他消费卷,每年电商大活动也很给力;而且现在家电更新迭代也比较快,一年后可能有新款也未可知,可以边装修边看。 6楼 09-27 15:32 重庆 点赞 回复 查看更多 (21) 重庆https://go.cqmmgo.com/wap/forum-148-thread-77181727247992685-1-1.html
3.家电政府补贴都是补给了商家去了,这怎么玩?龙城茶座给你们科普一下,家电下乡的方式:某个电视机门店进价3000,正常卖可能4000左右。若该店有家电下乡的补贴政策(不是所有的店都有),那他保本卖给你3000,他可以从政府那里拿到补贴钱。这个钱不是直接给你的。当然他卖给你是多少3200,还是3500?是卖家和你的关系,和补贴没关系。 来自化龙巷APP 回复本楼 举报 我也来http://www.hualongxiang.com/chazuo/16319932
4.浙江家电以旧换新政府补贴公布了!单品类最高2K!每人封顶1W6!所以每个嘉兴人封顶可以享受到1W6的政府补贴!家里有家电换新需求的盆友们,冲鸭!!!收藏 收藏 收藏 https://jiaxing.19lou.com/forum-778-thread-177601725537341580-1-1.html
5.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庆有这些措施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曾经参与过2009年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他表示,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实施领域、补贴标准等方面,都和以往差别巨大,有望更广更高。 -重庆- 以旧换新已经启动 对于这股以旧换新的春风,正在着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庆当然不会错过。http://www.cq.gov.cn/ywdt/zwhd/bmdt/202403/t20240312_13028094.html
6.有必要为了政府家电补贴,提前一年买家电吗?家居装修其实有政府补贴都是水中望月,老百姓得不到实惠,赚钱的还是商家 https://www.maidi.me/thread-502605-1-1.html
7.京东家电政府补贴什么时候开始的?2024年家电政府补贴还有吗?政策背景:政府补贴家电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消费,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也是为了推动家电行业的转型升级。 补贴启动:京东家电政府补贴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当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 https://www.kaitao.cn/article/20241029104446.htm
8.家电补贴2025年还会有吗?政策预测与解读家电补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重要政策之一,对于促进消费、推动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家电补贴政策在未来的走向。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家电补贴2025年是否还会存在进行预测与解读,为行业内用户提供有帮助的信息。 一、家电补贴政策的背景与现状 1.1 家电补贴政策的https://m.jingliren.org/rdxx/306947.html
9.买家电政府补贴是真的吗?各地2022年家电补贴政策一览!各地2022年家电补贴政策一览! 最近,全国各地为了促进消费,发布了相关文件,个人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达到相关补贴要求的,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那么,买家电政府补贴是真的吗?大家跟着农交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买家电政府补贴是真的吗? 是真的。具体要看是什么地方,有的地方购买家电政府是会给予补贴的,或者是发放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26303.html
10.政府家电补贴品类不增反减京东重庆政府家电补贴页面中,明明包含有小米电视spro的商品补贴信息,上周在云闪付付款页面也可以看到能用补贴立减,然而本周付款时却发现页面中的三款小米电视商品都无法参与补贴立减活动,为什么在别的回应里一边说“未来将陆续增加品牌品类”,一边又要减少品牌品类呢?别的省市补贴活动办得风风火火,重庆的老百姓在网络https://cqwz.cqnews.net/ask/askDetail?id=1048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