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启动家电以旧换新,最高补贴20%。随着10月14日天猫宣布“双11”正式全面启动,政府补贴首次全面参与“双11”大促,促进消费市场快速升温。
不少品牌“双11”成交额破亿元
10月31日晚8时,天猫“双11”现货开卖。根据天猫数据,“双11”开启至今,累计373个品牌成交破亿元。
11月1日上午,小米公司发布今年“双11”开门红数据。截至10月31日23:59:59,小米“双11”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180亿元,成为小米启动“双11”大促以来,在开门红阶段获得累计支付金额最高的一次。
优惠力度大,手机门店人头攒动
“之前近半年没人发声的旧同事群,最近忽然热烈讨论起一个话题——怎么买手机,足足讨论了两天!”市民韩小姐告诉记者,这是旧同事群成立后大家第一次这么认真地讨论手机。韩小姐表示,本次“双11”叠加以旧换新补贴,多款品牌手机可以享受优惠,线下门店人头攒动。“原价3299元、配置为16G+512G的Vivo手机,可以先便宜300元,然后用云闪付再打九折。如果转网另一个运营商,价格还能再降1440元。”韩小姐兴奋地说。
市民阿欢向记者表示,作为“果粉”的他基本不会错过每一款iPhone新品。由于价格实惠,之前他经常到香港购买iPhone。让他惊讶的是,目前国行iPhone16的价格比港版还便宜,叠加各类优惠后国行iPhone16已经接近“全球最低价”。
在大额优惠的刺激下,需要购买大量家电的市民成为本次促销的“大赢家”。有市民告诉记者,家里需要购置6台空调,为了获得补贴,她除了自己的名额,还动员丈夫、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参与,全家出动买空调,一共省了超过1万元。
有网友凑出“0元”甚至负金额订单
有商家首次参与,期待打响爆品
今年是“双11”大促举行的第16年,但有一批商家却是首次参与活动,其中不乏国际大牌和创业者。
去年离开某互联网大厂的陈安,于同年12月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今年首次参与“双11”大促。“我们有十几个直播间。”陈安表示,目前公司产品以美妆为主,还有日化、保健品、水果等。
广州本地小微商家陈燕同样是首次参与“双11”大促,她参与了天猫的“300元满减”活动,主要销售产品是单价30~50元的公仔衣服。
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互联互通”
历年天猫“双11”销售数据
2021年交易额:5403亿元
2020年交易额:4982亿元
2019年交易额:2684亿元
2018年交易额:2135亿元
2017年交易额:1682.69亿元
2016年交易额:1207亿元
2015年交易额:912亿元
2014年交易额:571亿元
2013年交易额:350亿元
2012年交易额:191亿元
2011年交易额:52亿元
2010年交易额:9.36亿元
2009年交易额:0.5亿元
“双11”知多D
一个“双11”,半部中国电商发展史。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奥林匹克”的“双11”是怎样诞生的呢?
曾几何时,11月是传统商业的销售淡季。因此,当时淘宝商城希望策划一个专属于网购用户的活动,以打开销售局面。转折发生在2009年。据说,当时淘宝商城市场部的十几个员工聊天时,说起被广大网友调侃的“光棍节”,想到借此搞一次平台大促,第一届“双11”的雏形由此诞生。几个月后,只有27个商家参与大促的首个“双11”上线了。
2009年“双11”,淘宝商城的销售额是5200万元,仅有不到30个品牌参与活动,共产生物流订单26万。
2010年“双11”单日,销售额达到9.36亿元,每秒超过2万元交易额,181家店铺交易额过百万,其中11家交易额过千万。当日共产生物流订单1000多万,较前一年暴增近40倍。
2011年6月,淘宝商城业务正式分拆。半年后,一个奇怪的名字横空出世,并逐渐取代之前的淘宝商城——天猫。分拆后的淘宝商城(天猫)迎来“双11”首秀。
2011年11月11日,因为有“三个11”,所以这一年的“双11”也被大家戏称为“世纪光棍节”,话题感爆棚,消费热情更是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