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是经常逛家电市场,根本不知道原价是多少,而卖场中选购家电都会议价,如今补贴直接反映到价格之中,不知道比之前便宜了多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听说有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小季和父亲想趁机将家里的“老爷”电视机更新换代。但经过挑选,小季最终购买了没有补贴的新式液晶电视。“节能补贴的商品选择面太少,而且部分产品式样过于陈旧。相比之下,非补贴产品,因款式新颖,功能强大,虽不能享受国家节能补贴,但厂家和卖场双让利,销售状况倒也不落下风。”6月17日,小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此介绍购买体验。
自6月1日起推行的家电补贴政策,实施已有半月有余,上周末《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上海市各大家电卖场发现,业界期待已久的火爆销售场面并未出现,消费者的热情并不高。
家电产业研究专家陆刃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后,消费者对于家电的需求减弱。节能补贴政策虽然从长期角度看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但短期内效果可能不大。”
部分政策缺细则
消费者缺乏热情
6月16日,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一家大型家电卖场,“节能家电补贴”宣传海报横挂于卖场入口处,走入卖场,记者看到,在该卖场里可以享受节能补贴的彩电和空调产品均贴上了明确标识,并详细标明补贴金额,消费者可以迅速将它们区别开来。然而,尽管卖场宣传推广工作做得十分到位,购买节能家电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
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便是享受补贴的商品种类偏少。“此次政府对申报补贴的产品审查很严,家电企业的很多一级二级能效产品不敢拿去申请补贴。而且审批进展速度也较慢。因此,导致市面上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节能家电种类稀少。”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不确定能效标识
不信任产品标价
节能补贴新政是近期各大卖场力推的项目,但真正了解政策的消费者却不多。
当记者在卖场门口看补贴宣传海报时,一位中年妇女喃喃自语:“又有补贴啦,和以旧换新有什么不同?”
卖场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来询问补贴详细情况的消费者有数十人,但与以旧换新政策相比,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度显然不高。“对于这种补贴方式,消费者很不习惯。”
据了解,此次补贴采取的方式是价格直降。比如,一款商品售价3000元,补贴500元,卖场直接以2500元的价格出售。如此做法,显然大大简化了发放补贴流程,但消费者也平添了几分顾虑。
“机器上标识的价格是否就是最低售价,会不会抬高售价后再进行补贴?如果是这样,消费者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优惠。”对于补贴一说,小季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平时不是经常逛家电市场,根本不知道原价是多少,而卖场中选购家电都会议价,如今补贴直接反映到价格之中,不知道比之前便宜了多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她认为,还没有之前以旧换新的吸引力度强。
积极作用可期
节能政策应持续
此前,失去了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的家电市场一度陷入高库存的困境,而新一轮节能补贴政策的出台犹如给疲软的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该政策也被业界寄予提振消费市场的厚望。然而,目前清冷的市场是否意味着该政策的刺激效果微弱?对此,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陈秀珍不以为然。
据苏宁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一个家庭所选购的电视、冰箱、空调等都是节能家电,则一年约可节电2010度,从而可节省千余元开销。
“尽管眼下节能家电的价格可能略高一点,但从长远而言则可能比高能耗的普通家电经济实惠得多。”陈秀珍认为。
“此外,推行居民阶梯电价改革已经进入倒计时,普遍上涨的电价会让节能家电纳入消费者购买的考虑范围。”陆刃波补充道。
《国际金融报》(2012-06-18第06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