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淘宝拼多多死磕百亿补贴,618究竟有没有新解法?电商大促京东集团购物网站

618接近尾声,冷清、平淡或是今年所有人的共同感受。

当618走到第21届,消费者的热情已经无限趋近于冷漠,还在为618使劲的恐怕只有淘宝、京东和拼多多。

必须承认的是,他们PK也没了前些年的创意比拼大赛的味道,而是统一死磕起了百亿补贴。行内人士不无戏谑地说,618已经死了,现在的它只是套了壳子的百亿补贴。

618全靠百亿补贴撑场子的观点甚嚣尘上,倒也不能说错,但要是换个角度思考,每年数不尽的电商大促活动,又何尝不是在消耗618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品牌心智?

618与双11把电商行业的竞争切割成两部分,一年到头大家各占一半。活动打折力度退潮,很可能伤害后续的大促活动,给市场传递出负面信号。618和百亿补贴能否共存、怎样共存,是个需要反复商榷的问题。

百亿补贴的生命力,比618短多了?

现在的电商平台,每月一大促和日日百亿补贴已经成了常态,但是要论拉动增长的作用,行业人士的共识都是“越来越弱”。

先看百亿补贴,自从去年淘宝和京东放下架子加入“价格力竞争”阵营,百亿补贴逐渐与拼多多脱钩,成为消费者线上购物的默认选择之一。最近正值618大促,期间更是有着猫、狗、拼、快等多个平台打着“百亿补贴”的旗号引流量、带活动。

很少有人记得的是,百亿补贴的开始本就与618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在这时,拼多多出了这个奇招。

不用凑满减,不用蹲节点,只要点击进入百亿补贴频道就能低价购入品牌商家的产品。缺的钱拼多多来补,消费者顾虑的信誉由拼多多做背书。

“简单粗暴但有效”、“冲击大得令人窒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拼多多吸走了”……据业内人士回忆,一开始是没有人相信拼多多会成功,到后来就变成了没有人想得出来怎么打败拼多多。

如今五年多过去,拼多多把百亿补贴玩成了日常操作。其一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的营收和净利均超出了市场预期,前者同比增长131%,后者同比提高202%,分别为868亿元和306亿元。

这也是2021年三季报实现首次盈利以来,拼多多连续第11个季度净利润高速增长(涨幅不低于50%),618促销首周数据显示,拼多多百亿补贴商家数量比以前多了90%,多个家电品牌销售额破10亿。

传统电商平台和新电商平台就此构成了“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年年都被诟病没诚意没效果的618,一边是百亿补贴不断奇袭反复冲击。

无奈之下,淘宝京东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因此创造出了死磕百亿补贴的618这个复合产物。

两者叠加的原因很明确,就是为了驱动需求扩大,刺激消费增长来拉动商业。结果却恰恰相反,淘宝京东去年和今年的两个618情况都不容乐观,从平台公布的战报来看,具体数字越来越少,百分比式增长和第一次听说的赛道越来越多。

必须承认的是,这跟大环境的变化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去年到今年以来,人们对消费的意愿都在下降,出于对未来收入景气度的考虑,很多人在618活动期间的想法从“大促不买就是亏”转变成了“能少买绝不多买,能不买绝不出血”的保守态度。

但在另一层面来说,百亿补贴的确也加速了节日大促的“死亡”。

至于消费者,618和双11早已失去了原本过了零点价钱砍半的刺激感。

至于商家,百亿补贴似乎更像是平台巧立名目的另一种收费方式。

能够让利给消费者的空间是有限的,如今电商平台几乎每个月都有促销活动,用户麻了,商家也麻了。

同样的道理,平台在面对百亿补贴时也很难给出有吸引力的折扣。毕竟淘宝和京东不像拼多多,后来者可以只靠一招鲜,前辈们却不得不考虑以前的秘笈该如何迭代或重新利用。到这个时候,百亿补贴的能量也就越来越弱了。

淘宝和京东被百亿补贴绑架?

去年初淘宝、京东纷纷加入百亿补贴阵营时,市场一片叫好,多数人都觉得他们“终于想开了”,互联网电商行业研究员杨建一直持有不同观点。

他认为淘宝和京东或不适合做百亿补贴,贸然引入的决定好做,想要退出却没那么简单。消费者对618热情越低,平台越依赖百亿补贴拉高GMV,久而久之反倒被百亿补贴绑架。

以淘宝为例,今年4月23日,淘宝就早早启动了为期5天的“百亿秒杀节”,百亿补贴基础上再做加码。这次秒杀节的补贴天花板是3000元,除了常规的硬通货商品以外,淘宝还找来了华为MateX5、任天堂霍格沃茨之遗卡带等稀缺款增加吸引力。

——但是,消费者的体验并不好。

在小红书、虎扑等社交平台上不乏消费者吐槽,自己参与百亿秒杀节踩了雷。

首先是选择商品时,百亿秒杀节主推的基本都是套餐,比如苹果全家桶、戴森全家桶,对想要单笔购入的消费者不友好,比起降价更像是平台在搞“强买强卖”。

其次是“难抢”,网友Jerry现身说法,自己明明守秒抢到了泸州老窖,没想到区区700块钱的东西淘宝还趁自己不注意偷偷发起了退款。更惨的另一位消费者阿莎则根本没抢到补贴价,哪怕她在第4秒就下好了订单,她很无奈地表示,“淘宝玩不起就直说”。

而到618百亿补贴的广场上搜索会发现,同样的问题还在重复。

在淘宝上下过几万块钱单的清泉吐槽道,淘宝说是用百亿补贴替商家背书,其实只是一句托辞。“买的时候不显示第三方店铺名,让人误以为是官方渠道,有问题了就让你去找第三方卖家。”

恰好遇到卖家不发货的清泉只能在平台和商家之间打转,最后对方也没有发货,草草赔了100元了事,“缺货第三方赔付上限就是100,感情还是第三方店铺说了算,都上到百亿补贴频道了,难道淘宝就没有约束卖家的权利和义务吗?”

Austin也因为淘宝的“买贵必赔”怒火中烧,下单iPhone两天后,东西还没到手就发现降了100块钱,去找淘宝客服申请价格保护却被驳回,理由是必须在付款24小时内申请。“这么大个平台做事儿跟儿戏一样,说好的买贵必赔,条件设计得这么苛刻,明显就是欺负消费者。”

为什么吃力不讨好?从根上来说,或是因为淘宝和京东没有做百亿补贴的基因。

百亿补贴的本质是给供应链挤水分,消除溢价后惠利消费者,集中需求侧能量影响供给侧选择。但淘宝和京东长年积累下来的套路是服务供给方,给不同商家针对性地设置活动,让橱窗展示给想展示的人,用供给刺激需求侧消费。

二者逻辑不同,决定了擅长的事不同。

传统电商平台真正的积淀在于商家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辅助、物流配送、大宗商品和高溢价产品的心智占领,放弃这些ToB资源试图直接去做ToC生意,自然是事倍功半。把长板拉长去做百亿补贴做不到的事,对他们来说才更有性价比。

更何况在拼多多的长期宣导下,百亿补贴已经成了拼多多的代名词,淘宝、京东继续沿用这个概念,多少有着替他人打工之嫌。

低价真是最重要的吗?

当然,就像杨建说的那样,开弓容易回头难,那跳脱补贴的框架来看,618还有什么解法?或者换个竞争的思路,电商平台除了低价还能给消费者提供什么?

消费行业里,平价、高质是最大的确定性,顾客总是贪婪地希望兼顾“便宜出好货”的无限需求,但是对供给端和平台方来说,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使命,多、快、好、省优先级排序也要紧跟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显然是中国经济爬坡比较平缓的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需求爆炸式增长,供给侧产能极速扩张的大发展时代已然过去,“有货源就能有买卖”的思维需要改变,电商平台要看到消费者的诉求。

需求侧重要性提升,再加上消费者把钱袋子收紧,很容易让我们误以为价格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最多再加上服务,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误区。

很简单的道理,三天后你就要出一趟长差,为了应对这次外出,你在百亿补贴频道下单了一个好看又便宜的行李箱。

两天后行李箱寄到了家,你发现货不对板,只能申请退货。商家和平台态度都很好,申诉秒受理,退款秒到账,还额外给了优惠券,但只有你知道这些都无济于事。因为你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明天能够带走的行李箱,眼前最紧要的需求没解决,其他那些所谓的附加价值都是零。

很多消费者都遇到过类似情况,他们也在各种平台发表意见,表示只要质量过得去,自己可以不需要“仅退款”之类的权益保护。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消费者不会满足于粗制滥造的便宜货,他们希望的是用更低的钱买到更好——至少应该是同等质量——的产品,品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到618与百亿补贴,618是市场情况的集中呈现,把握住下一轮更替的脉搏,就有机会创造新的蛋糕。消费者是挑剔的、变化的、喜新厌旧的,他们追求综合体感的最大化,所以低价可能一时重要,但不会一直重要,品质可能一时被忽视,但不会一直被忘记。

日本消费社会研究第一人三浦展提出,新消费群体需求的出现加速了“第五消费时代”到来,消费者更注重品质,而且是价格与价值并重的整体性品质。

据36Kr报道,阿里巴巴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不可能全方位复刻拼多多。与其做绝对的低价,不如强调“超高性价比”,将价格、服务、商品质量等因素加权综合考量,用户和商家也都能接受。

没有百亿补贴的618,说不定会迎来新的更大的市场,毕竟世界万物都处在动态平衡的较量之中,而我们终将重新处于一个新的稳定状态。

THE END
1.网经社月报6月数字零售动态回顾京东老将回归阿里巴巴换帅6月27日,据报道,淘宝内容种草团队“逛逛”团队已被要求,以今年年底为限,若无法达成相应的任务目标(主要是点击率),就得让出淘宝App首页的tab位。 网传刘强东减持京东股票不实 为员工持股平台减持 6月29日,网传京东在日前提交的SEC文件(144表格)中,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关联公司Fortune Rising出售了80万份ADS(1ADShttps://emcreative.eastmoney.com/app_fortune/article/index.html?postId=1327468909
2.淘宝/京东双十一红包今晚加码!政府百亿补贴,跨店满减火力全开5 元现金红包任意发,百亿补贴,还有每满 300 减 50,大额优惠券,店铺优惠加上政府补贴,实惠不止https://www.mydigit.cn/thread-477983-1-1.html
3.京东(JD.COM)京东JD.COM-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为您提供正品低价的购物选择、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商品来自全球数十万品牌商家,囊括家电、手机、电脑、服装、居家、母婴、美妆、个护、食品、生鲜等丰富品类,满足各种购物需求。http://jd.com/
4.深圳以旧换新在京东领了政府补贴淘宝还能领吗同一类别下,在京东领取政府补贴后,就无法再淘宝上领取同一类别的补贴了,两个平台需要选择其中一个平台领取。 如果之前已经领取过京东平台的补贴,但是不需要了,可以选择解绑,解绑后方可在其他平台领取补贴。 >>>京东以旧换新补贴怎么领(线上+线下)<<< https://m.shenchuang.com/show/1676109.shtml
5.20092018:中国互联网十年百大事件刘兴亮的财新博客今年的9月10日教师节对马云来说更是有些特殊,他宣布一年后的同一天将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回归教育去当老师。 「虽然没有比尔·盖茨挣钱多,但会比盖茨退休早」。马云曾多次表达过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热爱,辞职后,作为全球身价最高的老师,马老师一人可是大幅提升了「教师职业」的平均工资。 https://liuxingliang.blog.caixin.com/archives/195001
6.2024年京东淘宝拼多多都有百亿补贴,到底哪个靠谱?各自有什么三大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大比拼:谁才是真靠谱? 在如今的电商江湖中,京东、淘宝、拼多多纷纷祭出“百亿补贴”这一大招,让消费者在享受优惠的同时也不禁犯起了选择困难症。那么,这三家的百亿补贴到底谁更靠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谁家的补贴更值得信赖? https://www.jianshu.com/p/c50c90eceb50
7.华为否认分拆消费电子业务部门;京东百亿补贴正式上线;美团打车韩国政府一位官员周一表示,韩国政府以安全问题为由,拒绝了美国科技巨头苹果提出的向海外传输韩国高精度地图数据的要求(新浪财经) 【互联网】 京东“百亿补贴”今日正式上线 3月6日消息,据悉,京东“百亿补贴”已于3月6日0时全面上线京东App,亮相首页首屏正中位置,较原计划(3月6日晚8时)提早了20小时。(环球网科https://www.yicai.com/news/101693983.html
8.淘宝京东拼多多都有百亿补贴,哪家更靠谱?谈起百亿补贴,我立马精神了。作为数码博主,我对各种优惠了如指掌,每次购物都追求最低价格。每年,我都会评测大量手机、平板和笔记本,有些是从厂商https://www.yoojia.com/ask/17-13790988389555483626.html
9.深圳家电换新京东淘宝上线,8类产品最高补贴16000元9月14日,深圳商务局宣布,京东和淘宝两大电商平台已正式上线深圳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专区。用户只需在各自的应用程序中搜索“深圳以旧换新”关键词,便可轻松进入活动页面,享受便捷的服务。此外,抖音、美团以及苏宁易购也将在不久后推出各自的深圳家电以旧换新专区,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参与渠道。 根据早前的消息,9月4https://m.sohu.com/a/809124242_120740024
10.阿里京东拼多多电商三巨头财报大比拼:拼多多用户数上拼了不过,拼多多对面的敌手,也远远比当年的德军更强大、更有智慧、更有战略回旋余地。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不如说是刚刚开始。 阿里最新财报:淘宝天猫年GMV增长8620亿,MAU达8.46亿 5月22日,阿里巴巴公布最新财报,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里,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消费型商业业务GMV达人民币7.053万亿元,财报显示https://blog.51cto.com/u_15236724/5926494
11.京东百亿补贴和淘宝百亿补贴哪个好?京东百亿补贴的产品靠谱吗?在电商巨头的激烈竞争中,京东和淘宝推出的百亿补贴计划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那这两个补贴计划哪个更胜一筹呢?我们今天就来跟各位分享下这两个平台的补贴活动。 一、京东百亿补贴和淘宝百亿补贴哪个好? 各有优势。 1. 补贴范围和力度: 京东百亿补贴主要集中在家电、手机、电脑等3C产品上,而淘宝百亿补贴则覆https://www.kaitao.cn/article/20240718201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