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应用层面的研发设计要求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技术能力的构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已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研发团队。目前,研发团队中10%-20%成员为从业十年以上研究开发经验的资深工程师,拥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通过产研销一体的模式,将前端销售与后端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紧密结合,根据产品落地及销售业绩对研发人员实施相应的激励,充分保证产品方案的快速落地,提高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公司研究院也充分探索市场前瞻性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了102项专利,其中18项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境外专利。
(二)独特领先的技术方案
智能控制器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对于同样的终端功能可能存在多种技术方案,而不同技术方案所生产出的产品在可靠性、生产成本等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企业在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开发能力决定了其产品的功能、成本、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涉足多领域的控制器研发,已经发展成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锂电池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等领域电子智能控制产品的专业供应商,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迅速响应。
此外公司还积累了一些具有独特领先优势的技术,如在锂电池控制和保护技术方面,实现了对锂电池组充电电压的精确控制,使锂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还具备高可靠性、高效节能的特点,可实现零待机功耗;在智能照明驱动技术方面,可实现智能照明产品高功率因素、低纹波、高可靠性、智能调光等特点,适应多种场合的需求。
(三)优质的客户资源积累
电器类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快,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作为智能控制器产品供应商,客户的实力决定了公司的销售规模以及产品的定位。公司依靠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赢得了国内外知名厂商的信赖。公司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智能电源等领域的主要客户在相应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公司与这些客户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公司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国内客户主要有九阳、比亚迪等,国外的客户主要有TTI、SN等。此外,公司在核心客户的配套占比也处于优势地位。
智能控制器企业进入知名下游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具有较高门槛,必须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品质保证能力、较大的生产规模及丰富的生产经验。智能控制器企业一旦通过合格供应商资质的最终审定,便可纳入下游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逐步与其建立长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近三年,公司绝大部分销售收入来自上述知名企业,这些优秀的客户群体为公司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公司客户稳步拓展,结构不断丰富,从1家核心客户为主的结构发展成为2家核心客户、4-5家重点客户、10家以上长期客户的结构,公司重点客户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合作关系较为稳定。
(四)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公司产能持续增长,配合较为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能适应品牌客户、中大规模客户的供货需求。智能控制器的生产工序多,工艺复杂,如何加强生产管理以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率是行业内每个生产企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智能控制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已积累了多年的专业生产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生产过程控制及检测优势。公司具备自主研发检测系统的能力,能够根据产品的不同功能特点,自行研制专用测试系统,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公司坚持以精益生产管理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在生产模式、操作流程、质量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等方面不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推动持续改善,现已形成了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由于管理的有效性对于行业企业至关重要,而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长期改善、提高的结果,一般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建立,因此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构成公司的竞争优势之一。
(五)领先的质量控制体系
作为下游终端产品的核心部件,智能控制器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终端产品的性能与使用寿命。
公司内部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拥有较完善的企业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公司先后建立了环境实验室、锂电分析实验室、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理化实验室、能效分析实验室、UL目击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EMC实验室等,能够自主进行电子智能控制产品主要项目的试验,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严格参照CQC、UL、CUL、EMC、LVD等认证标准的要求进行产品研发及生产。公司于2005年已通过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一直以来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了《质量手册》,产品质量控制已全面覆盖生产作业、基础设施保障、技术研发、信息采集、客户服务、用户意见反馈等各个业务环节。
公司注重加强以技术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质量控制优势。从简单的测试治具,到具备全面测试能力的全自动测试系统,均能自行设计制造进行检测。公司对品质要求较高,满足甚至超越客户需求,较高的产品品质有力的支撑了下游客户的品牌,是公司与客户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和竞争优势。
(六)快速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由于电子电器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智能控制器行业下游著名终端产品厂商对合作伙伴的协作灵活性和反应速度要求极高,体现在技术研发专业性、柔性生产灵活性、信息沟通效率、交货及时率等各个方面。
二、募投概况
(一)、合肥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合肥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9,400.00万元,本项目拟新建62,500平方米的厂房用于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新能源管理系统两类产品的产能扩充和产品升级,达产后可形成年产550万台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和年产3.55万台智能电源管理系统的产业规模。
(二)、惯性导航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本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本项目拟新建7,5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以惯性导航技术研发作为军民融合发展建设的突破点,通过建设4个惯性导航技术研究室以开展研发创新工作,为公司未来在惯性技术应用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1)本项目是公司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扩大行业领先优势的需要公司把握智能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设惯性导航技术研发中心可以将智能控制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在无人机、智能驾驶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方面进行应用开发,为下游客户提供功能更加完善的智能控制器产品。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将原有智能控制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进行融合。一方面惯性导航系统产品将具有更佳的稳定性并且降低应用成本;另一方面,智能控制器产品将继承运动控制、定位测距等更加丰富的功能。因此,惯性导航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可以显著提升公司智能控制器产品融合惯性导航技术的能力,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帮助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本项目是公司落实发展战略,提升研发技术水平的需要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创新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研发理念,以技术创新驱动为客户创造核心价值,使产品更加集成化与智能化,以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行业技术发展。公司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团队高度协同,快速响应市场及客户需求,在保证产品交付品质的前提下,大幅压缩交付周期。惯性导航技术由于大多涉及物体运动轨迹,对于各种技术细节的精度要求较高,其使用的各类元器件性能要求高于一般的家用电器产品。同时,惯性导航技术中需要研发大量运动误差测量及修正的技术和算法模型。通过惯性导航研发技术中心的建设,公司将建设人工智能导航技术实验室、惯性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验室、旋转调制导航技术实验室、导航系统仿真测试技术实验室,并采购一批高端研发设备和仿真测试设备,公司整体研发技术水平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拓展和创造新的技术领域,以增强公司的整体研发实力,为公司下一步在惯性导航技术应用市场中的布局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同时,公司将逐步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公司行业地位的提升。
(一)市场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智能控制器行业,下游应用如家用电器、电动工具、锂电池保护、LED和HID照明电源行业发展受全球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等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持续上升,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若未来全球经济波动较大或长期处于低谷,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等终端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能下降,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3、国际贸易摩擦加剧风险
公司及主要客户的产品销往北美、欧洲、香港等地区,主要集中于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日常用品领域。2018年6月以来,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其公布的征税清单中包括公司部分客户的下游终端产品,但未实际执行,因此目前公司受贸易摩擦影响较为有限,公司2018年度、2019年度的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但若未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或与其他国家产生贸易摩擦,并直接涉及公司出口的主要产品,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2017年-2020年1-6月,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占比分别为73.54%、70.80%、74.25%和70.66%,公司销售客户的集中度相对较高。电子智能控制器行业的下游行业内多为大型品牌厂商,因此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大型品牌厂商在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若公司主要客户大幅降低对公司产品的采购数量,将给公司业务经营带来显著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2、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风险
3、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短缺风险
4、技术革新风险
电子智能控制器行业呈现技术创新快速产业化、各种控制技术集成化等趋势。随着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公司专注的下游产品领域对电子智能控制器产品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如果公司的技术创新不足,在技术积累、产品研发等方面不能及时跟上智能控制技术的变化趋势和下游客户的需求,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将影响公司的竞争优势。
5、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不足或流失的风险
6、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本公司产品有非标准化、定制化的特点,产品型号众多,因此产品质量控制一直是公司的工作难点和重点。如果公司产品出现不符合客户质量及设计要求或者其他质量问题,会面临客户要求产品回收返工、赔偿甚至取消订单及合格供应商资格等追责风险。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成本,还会对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以及今后业务的拓展造成负面影响。
7、境外经营风险
公司已在越南投资设立生产基地,服务于当地客户并辐射周边市场,有利于公司业绩的增长。公司境外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受到所在国政治动荡、外汇管制、经济政策突变、贸易限制以及与客户潜在诉讼、客户开发不顺、客户退出当地市场等因素影响。
(三)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7,974.69万元、20,868.73万元、19,292.58万元和19,453.25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0.50%、25.96%、19.81%和20.31%,应收账款账龄主要在一年以内,报告期内主要应收账款对应的客户资信良好,回款情况较为稳定。若公司应收账款对应的客户的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应收账款可能不能按期收回或无法收回,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2、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变化风险
3、汇率波动风险
2017年-2020年1-6月,公司产品出口销售比重分别为36.79%、41.52%、50.32%和45.96%,部分重要原材料如IGBT、MCU等多为进口,公司进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港币结算。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损益分别为-1,905.67万元、-121.76万元、787.59万元和521.11万元。若未来人民币汇率持续波动,可能会持续产生汇兑损益,对当期利润带来不确定影响。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风险
1、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达产后,公司将新增年产550万台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和年产3.55万台智能电源管理系统的产能,生产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升。公司对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目前客户需求、市场环境和公司技术能力等基础上进行的,若上述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则公司有可能无法按原计划顺利实施该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或该等项目的新增产能无法有效消化。
2、募投项目新增折旧及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并进行了详尽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在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完成后,预计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折旧1,665.52万元,如果公司所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公司面临因固定资产折旧增加而导致的利润下滑风险。
3、发行后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46%、5.33%、13.62%和4.69%。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短期内难以快速产生效益,公司存在短期内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同时,如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竣工后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公司折旧费用,对公司投资回报带来压力,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存在因净资产规模增加而相应下降的风险。
4、本次募投项目土地尚未取得的风险
5、惯性导航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五)关于可转债产品的风险
1、可转债在转股期内不能转股的风险
在可转债存续期内,当公司股票在任意三十个连续交易日中至少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85%时,公司董事会有权提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并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表决,该方案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可实施。股东大会进行表决时,持有公司本次发行可转债的股东应当回避;修正后的转股价格应不低于该次股东大会召开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同时,修正后的转股价格不得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和股票面值。公司股价走势取决于公司业绩、宏观经济形势、股票市场总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次可转债发行后,如果公司股价持续低于本次可转债的转股价格,或者公司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导致未能及时向下修正转股价格,或者即使公司向下修正转股价格,公司股价仍持续低于修正后的转股价格,则可能导致本次发行的可转债转换价值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并进而导致可转债在转股期内不能转股的风险。
2、发行可转债到期不能转股的风险
股票价格不仅受公司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的影响,而且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政治、经济政策、投资者的偏好、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因公司股票价格走势低迷或可转债持有人的投资偏好等原因导致可转债到期未能实现转股,公司必须对未转股的可转债偿还本息,将会相应增加公司的资金负担和生产经营压力。
3、转股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被摊薄的风险
本次可转债募集资金拟投资的项目将在可转债存续期内逐渐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本次发行后,若投资者在转股期内转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摊薄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公司在转股期内将可能面临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被摊薄的风险。
4、可转债价格波动甚至低于面值的风险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具有债券特性且附有股票期权的混合型证券,其二级市场价格受市场利率、债券剩余期限、转股价格、公司股票价格、赎回条款、回售条款和向下修正条款、投资者的预期等诸多因素影响。可转换公司债券因附有转股选择权,多数情况下其发行利率比类似期限、类似评级的可比公司债券利率更低。此外,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交易价格会受到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由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股价格为事先约定的价格,随着市场股价的波动,可能会出现转股价格高于股票市场价格的情形,导致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交易价格降低。因此,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上市交易及转股过程中,其交易价格均可能出现异常波动或价值背离,甚至低于面值的情况,从而使投资者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本公司提醒投资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产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投资决策。
5、本息兑付风险
6、利率风险
本次可转债采用固定利率,在债券存续期内,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可转债的价值可能会相应降低,从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公司提醒投资者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波动可能引起的风险,以避免和减少损失。
7、可转债未担保的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未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需进行担保,因此公司本次公开发行可转债未提供担保,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六)评级风险
公司聘请的评级公司中证鹏元对本可转债进行了评级,主体信用级别为AA-,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信用级别为AA-。在本可转债存续期限内,中证鹏元将每年至少公告一次跟踪评级报告。如果由于国家宏观济政策、公司自身等因素致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将会导致公司的信用等级发生不利变化,增加投资者的风险。__
(七)业绩下滑风险
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的提升,公司的业务发展呈现出较高的成长性。2017年-2020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8,480.09万元、120,184.85万元、140,067.83万元和61,325.8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7,213.18万元、3,491.46万元、9,656.61万元和3,655.39万元。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增长受宏观经济、行业前景、竞争状况、行业地位、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市场前景及营销能力等因素影响,若上述因素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业绩下滑风险。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风险影响,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并严格执行关于延迟复工、限制物流、人流等疫情防控政策,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受到延期开工以及产品流通不畅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滑。未来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和升级,世界经济具有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风险。如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在短期内不能受到控制,可能会对公司的短期业绩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