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国补正当时,助力低迷的家电行业迎来回暖势头内需旧家电补贴政策

今年,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地对个人消费者购买二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等八类家电产品给予以旧换新补贴。补贴标准为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15%,对购买一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的产品,额外再给予产品最终销售价格5%的补贴,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在推动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增速提升的同时,也不断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成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发力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频出,目的自然是推动家电行业的增长和发展,通过内销内循环来挽救低迷的经济,同时让老百姓享受到创新家电的同时能享受到让利红利。

家电以旧换新不仅是政策推动,也是大势所需。目前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21亿台,2022年预计报废量超2亿台,超期服役的旧家电给中国许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安全和健康隐患,而且其中大部分家电的使用期限大概为8~10年,这批家电正在进入集中报废更新换代期,家电行业也因此迎来以旧换新的窗口期。

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11月上旬,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5%。截至11月11日,2160.8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3271.9万台。数据显示,海尔、格力、TCL等8家企业今年申报废旧家电回收总量超2000万台。

在政策的推动下,家电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实现了由降转升。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在“两新”工作推进过程中,将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

另外,为了兼顾绿色、环保的政策,国家充分考虑以旧换新带来的旧家电污染问题,国家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要促进废旧家电回收行业发展,保障家电以旧换新回收旧家电的体系建设,保障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的问题。

不难看出,在家电以旧换新、废旧家电回收体系的共同建立下,国家正在下一盘大旗,通过刺激家电行业的消费来达到推动换新的。同时驱动我国经济实现内循环,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逆势回暖和良性循环。

不难预见,随着12月国补政策的截止日越来越近,以旧换新将助力家电行业迎来一波热销高潮。

THE END
1.重庆市商务委员会等5部门关于推动实施2024年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消费潜力有效释放,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 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发改环资〔2024〕1104号)等文件总体要求,结合重庆具体实际,决定启动实施2024年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http://sww.cq.gov.cn/zwgk_247/zfxxgkml/qtfdxx/tzgg/202408/t20240823_13551742.html
2.江苏国补政府家电补贴政策2024本地生活对购买补贴范围内1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家电产品,按照剔除企业所有优惠折扣后成交价的 20% 给予直接补贴。 四、补贴范围 (一)国家政策明确的8类家电商品: 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不包括平板)、电视(含投影仪)、洗衣机(含干衣机)、冰箱(含冰柜)、空调(含嵌入式、家用中央空调)、热水器(含壁挂炉、小厨宝http://bendishenghuo.net/b913286.html
3.2024年家电补贴政策最新版步华13863782377》家电下乡补贴对象和标准是什么 - 魏喻5101……》 家电下乡补贴的对象是户口本是注明是农村户口的人群,比如粮农、林农、渔农等,且是具备领身份证的成年人,对于购买属家电下乡序列的大家电时可以补贴成交价格的13%,但对于电器的购买数量和最高价格都有限制,以电视为例,每户最多可购买两台,电视价https://www.da-quan.net/ti/2024%E5%B9%B4%E5%AE%B6%E7%94%B5%E8%A1%A5%E8%B4%B4%E6%94%BF%E7%AD%96%E6%9C%80%E6%96%B0%E7%89%88.html
4.2024多地家电政府补贴大盘点!8类家电可用,至高可省18000元2024多地家电政府补贴大盘点!8类家电可用,至高可省18000元 一、政策依据 日前,商务部等4部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统筹使用中央与地方资金,对个人消费者购买二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8类家电产品给予以旧换新补贴https://news.znds.com/article/news/6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