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地方政府推出了“诚意满满”的“以旧换新”消费券补贴政策。
例如,8月31日发布的北京市家电补贴内容为,在2024年12月31日前,个人消费者购买符合能耗标准的电视、电脑、冰箱等8类家电产品,可以最高获得产品销售价格20%的补贴(但不超过2000元)。
“金九银十”我国消费传统景气窗口期,扩内需政策发力有望持续提升宏观经济高频数据,拉动市场预期修复。
我们知道,投资、出口、消费是我国总量经济的“三驾马车”,当前时点,受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改变影响,房价不再单边上行,对投资增速形成了较大压制;出口是近年来对GDP增速贡献较大的方向,但短期面临全球主要经济体大选带来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后续数据波动或将加大。
因此,以内需补外需,通过消费券提升居民消费意愿,进而拉动中上游企业出货,改善企业盈利预期和居民收入预期,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形成良性循环,或许是当前时点的经济结构性“破局之道”。
相比此前多轮类似的“以旧换新”政策,本轮有“范围广、数额大”的特点,体现了7月底重要会议“稳增长”的决心。中央财政明确提供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具体支持方向包括:
(1)设备更新:安排148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包括能源电力、老旧电梯及重点行业的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营运船舶的“以旧换新”。
(3)财政贴息:安排275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分别用于提高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比例、废弃电器电子的回收处理。
回顾历史,上一轮2009-2011年的大规模“以旧换新”政策主要针对家电和汽车,其中中央财政累积预拨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约300亿元,且伴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对消费能力的助力,“以旧换新”政策“催化”了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年均拉动家电销售额超1000亿元,占全年家电销售额的20%。
“以旧换新”对汽车销售额刺激效果也较为明显,年均拉动新车消费超过200亿元,也占到了全年汽车销售额的2%。
整体而言,在全球产业链重塑进程中,我国生产国的属性强于消费国,使得我国的供需关系本身存在阶段性不平衡,而在需求回升的景气窗口期用“消费券”的方式提供杠杆,“扩内需”效果有望事半功倍,带动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