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看到挺多关于干洗店的事,有的老板经营好几年洗衣店,但最近开始做起副业;有的在抱怨这两三年干洗生意难做,随着疫情反复关门开门,客户没几个,店租却越涨越高,入不敷出;有的资金断了,负债累累干脆关门转让。
很多时候遇到这种情况难免唏嘘感叹,但深刻反思,大多数原因往往都在自个儿身上。
2022年干洗店到底还能不能做呢,老话说得好,一叶知秋,今天就凭自己这三年的观察和数据分析,跟大家叨叨,有不对地方还望见谅。
2020年初,我就跟很多我的客户建议,有开分店计划的,千万要慎重,这三年能不开还是不要开,把所有人力物力财力聚焦到现有门店,要搂住手上的现金,稳住现有的客户群,学会精细化经营,把现有的店做好,盈利比开分店还要香!当时有很多老板因为营收做得好,信心十足,摩拳擦掌准备多开店大干一场。
我记得有个干洗店老板,他当时线上客户有将近一万人次,线上订单量从开始寥寥无几到五五开到后来线上占比超七成,对于一个单店来说已经很可观。
后来他很想按照现有的模式去开分店,直接把模式和经验复制过去,跑来发信息问我能不能像之前一样给他些想法,我回他,不要开!
换做前些年,我想我会噼里啪啦建议他怎么操作新店怎么快速抓取第一批客户,但现在,我的建议就是,把你当前的门店做好,服务好现有的客户,精细化经营,做好口碑,继续激励老客户带新,单店订单规模实在多到超出容量,可以添设备加人手都可以。
可能看到这里会有人纳闷,为什么啊?
但2020年以后新增数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且显示注销的数量呈倍数增加。也就是说从2020后,不仅新创办的干洗企业数量骤降,很多门店都在消消注销。
造成新增数据断崖式下跌的原因,我觉得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一、首要原因当然是受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影响,持续三年半的肆虐,疫情爆发的地方,动辄封城封小区,整条街人影凋零,说不影响是假的,很多门店本身现金流就吃紧,疫情一打击,很难维持下去。
今年以来疫情更是反复影响,动态清零局部封控造成的压力,会给线下实体店带来更困难的挑战。
在客户和环境都已经消消改变的时候,我们还在坚持最落后最麻烦的做法,只会一点点失去市场机会!
四、各大洗衣机品牌推出带干洗功能的洗衣机。之前我很多篇内容都分析过,中国的干洗市场空间足够大,成长速度也足够快,即使带干洗功能的洗衣机上市,也不足于对这个市场空间造成毁灭打击,但会给没有竞争力做的全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回头客的干洗店造成一定的影响。
您想象一下,如果顺丰和阿里这些巨头跳出来牵头用自己旗下的蜂巢、菜鸟驿站的功能和配送团队去负责收送,并且用自己的巨大流量去导流量。社区终端需要洗衣的人,直接在这些大平台下单,下楼将衣物放在蜂巢或者驿站,再由快递骑手送到合作的智能工厂。这就完全没有所谓的地理限制,订单也将不再成问题,从下单到收洗送这个链条一气呵成。这也将会给咱们小规模的洗衣店带来巨大的挑战!
六、夫妻店在竞争中的劣势越来越突显。夫妻店是洗衣行业的真实状况,大多数洗衣店都是夫妻经营模式,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夫妻档可以更用心经营,有家庭纽带会让两口子都会将全身心投入在上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夫妻店信息滞后,出现大环境变化有时候会显得束手无策。
以上叨叨说了一大堆,接下来简单讲讲我个人一些建议,也是我觉得接下来几年从事洗衣行业的老板应该重视的点。
一、缩减成本,搂住现金。能不开分店尽量不开,不必要的开支能缩减就缩减,做到节流开源,千万别等到流动资金不足才想起来要节流。
三、上线小程序,做线上下单,去迎合环境和客户习惯的变化,尽量做到0接触,去渡过疫情带来的影响。比如我的很多干洗店客户在使用我们的小程序后,都是采取客户线上快捷下单,门店再根据订单位置选择自己上门收送或者由第三方同城配送公司收送(顺丰同城、UU同城、美团骑手等),既做到了真正的0接触,又能突破门店地理位置的限制
五、精细化经营。可能有人会问,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叫精细化?我觉得我自己已经做得够精细化了啊?我说说自己对精细化的理解哈,
2、做好数据管理,客户数据、会员数据、订单数据、以及当天当月营收和成本支出数据等。
而另一家店没有数据管理,只大概知道这个月挣了多少亏了多少,好在哪里不知道亏在哪里不知道,有多少客户流失不知道,订单量下滑严重找不出原因,一切都抓瞎。所以说数据真的很重要,一切好与坏都能在数据中显现出来,以数据做支撑能快速得出解决方案!
收送我们可以交给同城骑手等第三方平台,获客下单和数据我们可以交给小程序,唯独“洗得好”这个技术基础我们要牢牢抓在手里,把专注聚焦在此!
一家店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持续盈利,靠的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