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充分认识到存量客户的重要性,在新增获客方面投入较多的资源与精力,却在存量客户的维护与挖掘方面投入不足,犹如“猴子掰玉米”,难以真正提升业绩。
2.急功近利
3.方法不当
一个普通的银行网点,积累了成千上万的存量客户,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才能做好他们的维护、盘活及提升。不少网点缺乏有效的经营方法和一以贯之的策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在存量客户管理上,始终不得要领。
4.情绪包袱
由于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方法,员工只看到辛苦的付出,看不到显著的效果,对于客户维护工作没有信心,反而将其视为沉重的包袱。内心是抗拒的,行为是消极的。
存量客户经营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整体统筹,从组织层面、个人层面坚定不移地执行,将存量客户经营常态化。
让存量客户再次成交
1.正确认识存量客户经营是前提
▼存量客户经营是最重要的业绩抓手
新增客户与存量客户是银行提升业绩的抓手,随着市场成熟度越来越高,新客户增长有限,特别是261号文件颁布后,一个客户在一家银行只能开设一个一类账户,导致网点经营策略面临很大变化。即使外拓获客再多,相当一部分也是已有的存量客户,新增客户发展遇到瓶颈,存量客户经营愈发重要。
▼存量客户的价值提升更容易
存量客户已持有银行的产品或服务,故而比新客户的了解度和接受度高,只要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或产品体验感不太差,一般情况下,只要有需要,还是愿意继续保持交易。
客户在银行保留了大量的交易信息,若网点工作人员平时注意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户,更容易判断客户的需求及未来的潜力,更好地达成交易。这是存量客户相较于新增客户的天然优势。
▼存量客户价值提升成本相对更低
相比获客成本高、交易周期长的新增客户,存量客户的价值提升成本要低很多。行业数据显示,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客户的6倍甚至更多。
▼存量客户容易带来新的客户
存量客户的维护落脚于银行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其个人的认知和行为,决定了最终的工作成果。存量客户既能够提升员工的绩效和收入,又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员工不应视存量客户维护、经营为洪水猛兽,而是从心理上接受,客户资源是一座宝矿,只要用心挖掘,就会带来取之不尽的财富,助力个人成长。
一线人员要有正确认识,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做好规划管理团队协作是基础
一个经营成熟的网点,存量客户是数以万计的,对于人力有限的网点而言,服务要全面覆盖到这么多客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此外,二八法则也向我们证明,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业绩,重点客户应该得到重点维护。如何做到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成为每个网点亟需解决的问题。唯有做好规划,分户管理、分层维护,才能有序、有效地做好存量客户经营。
▼分户管理
分户管理就是指网点的客户按名单制管理,将客户分配到各金融岗位,由各岗位人员对客户提供专属服务,做好客户的维护与开发,提升存量客户的忠诚度以及客户资产价值。要点有四:
各岗位匹配不同的客户层级。同岗位级别维护的客户层级及数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网点支行长及专职理财经理,维护资产层级高的客户,柜员等普通岗位维护资产层级一般的客户。
各岗位的管户数量有差异。为了达到较好的管户效果,各岗位服务的客户数量不能过多或过少。一般来说,支行长管户数量约50~100户,以便做高做精高端客户;理财经理管户数量为600~800户,集中维护好网点资产价值较高的客户;柜员管户数量为300~600户。具体到网点,则可根据客户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分户管理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样的岗位,分配的客户原则上是一致的,如客户资产总价值是差不多的。实际工作中,因员工的能力有差异,在总体公平的情况下,对于能力强的员工,可适当分配难度相对较大、质量相对较高的客户。同时,考虑到员工与客户的关系,在分户过程中,允许员工优先选择一部分自己熟悉的、跟自己关系密切的客户,作为自己的管户客户。
分户管理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市场环境是动态的,客户也会经常发生变化。一方面,每月新增客户,需要及时落实管户人员进行维护,另一方面,若员工维护不力,其分管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需要调整给更合适的管户人员。如果遇到人员轮岗调动,其名下的管户客户需要移交,根据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在首次分配客户到各岗位后,需要定期进行调整优化,一般每月做一次微调,每季度做一次大调。需要注意的是,调整不是全部推倒重来,要兼顾服务的连贯性,如果一个员工和一个客户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信任,那么就不要随便调整,以免引起客户不良感知,影响后续服务。
▼分层维护
分户到人的目的是让每个岗位的人员分工合作,更好地实现客户的维护与提升。各岗位人员在维护过程中,对客户进行分析、分层,制定维护计划,做到有序维护。
分层标准与维护频率。一般来说,可以按资产价值模型进行分层,即综合考虑客户资产多少、购买意愿强弱、潜力大小、关系紧密程度,来评估客户价值,并进行排序,前10%~20%为A类客户,20%~30%的为B类客户,最后50%~60%为C类客户。
实际操作中,为简单起见,可直接按资产价值进行排序,分成ABC层级,再根据对客户的认知,如与客户的关系、客户的潜力、购买意愿等,进行适当调整,将关系好、潜力大、意愿高的客户调整到A或B类,最终形成合适的可落地的分层维护计划。
明确日常维护的行为量。要实现上述的维护频率,做到每周、每月、每季度都能跟客户互动联络,需要各岗位在客户维护中按计划和要求落实好工作量,细化到每天做什么、做多少,日积月累,形成常态。
做好信息整理。在客户维护过程中,可以利用《中高端客户信息表》做好信息的归纳整理,管理客户的有效信息。了解客户的信息越多,越容易明确客户的真实需求,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也就越容易实现成交。
3.日常维护获得信任是关键
客情关系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陌生期、了解期、信任期和成交期。日常维护就是不断地推动客情关系往更高层次发展。从陌生期快速过渡到信任期,进而促成成交。
基于客情关系的发展阶段,在具体的操作上,客情关系日常维护可以参考如下操作:
▼首次破冰,建立联系
存量客户虽然对网点来说是老客户,但对首次分配的管户人员来说,往往是陌生的。初次接触,建立联系,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是初次接触,对客户信息了解较少,选择客户能接受的话题和理由很重要,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以下三种话题:
◆客户认领。告知客户自己作为其专属客户经理,将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提升其服务体验,也为后续持续接触与沟通做好铺垫。◆服务回访。客户对服务回访接受度高,作为反馈入口,有利于解决客户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活动邀约。结合服务活动,邀约客户参加活动,为客户带来更多的权益、优惠。
▼日常维护,获取好感
日常维护是让客户关系快速度过陌生期的关键。
①提供专业可靠的售后服务。
作为银行人,在售后服务上,一定要让客户免除后顾之忧,给客户专业可靠的体验。
到期提醒——针对客户的定期存款、理财、保险等资金到期情况,提前进行提醒。意向跟进客户——对于有某种意向的客户,及时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响应。客户权益提升——部分客户达到一定级别,提醒客户换卡领取权益。通过银行对VIP客户的各种优惠,让客户获得更高的权益体验。大额异动提醒——通过系统中检测到的客户动账情况,对客户进行关怀。一方面提醒客户资金异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沟通了解客户的资金用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重要日期关怀——在客户的重要日期,如客户或者客户亲近人员的生日、纪念日等,对客户进行适当关怀。活动预热提醒——对于邀约成功的客户,在活动开始前,进行沟通预热,提醒客户参与事项,提升客户参与体验感。
②参与客户生活,拉近距离。
数量上,如果说每天发送很难做到,可以以周为单位发送,除了发送资讯,也可以发送笑话,有了这些铺垫和积累,日后跟客户聊天、沟通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③为客户提供使用价值。
不少员工表示,日常与客户的沟通中,常常发现他们不够热心。这是因为在客户眼里,银行没有给客户创造什么使用价值,因此客户说爽约就爽约,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
为此,我们要善于发掘自己对于客户的价值。我们手上有很多客户资源,如果有些客户在家庭教育方面有需求,而我们的另外一些客户恰好能满足这样的需求,我们只需做简单的对接,就能实现彼此的双赢。又或者,客户在其他银行购买了保险/理财产品,我们可以帮他看看条件、把把关。银行对客户有使用价值,客户才会真正热心起来。
▼创造感动,获得信任
了解期的客户维护,可以通过创造感动,快速获得客户的信任。
这里,我通过两个真实案例,阐述如何创造客户感动。
【案例一】A位理财经理与客户交流完毕,发现客户有点热伤风,马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去隔壁药店买了板蓝根给客户送去。【案例二】B理财经理了解到某客户在做建材生意,而恰好自己的另一位客户有这方面的需求,于是将他们介绍撮合,顺利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并与二人成为了朋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业绩。
不难发现,在细节上为客户带去超出期望的感动,能够使双方关系迅速升华。银行员工可以借鉴以下一些做法:
客户感动的创造,需要基于我们对客户的深入了解。一定要懂得研究客户,研究他们的兴趣、喜好、需求。越了解客户,越容易找到客户的感动点。
4.让客户重复成交提升业绩
有了良好的日常维护,让客户成交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到期客户转化提升
对当天未办理到期转存的客户做好记录,进行回访,了解原因,为下一轮跟进打下准备。
▼临界客户价值提升
一些存量客户的资产额度离银行的各种权益线较近,可以通过邀请其提档升级,获得更高的权益。例如:
7~10万元客户,提升到10万元以上,获得金卡权利;15~20万元客户,提升到20万元以上,享受更高利率政策;30~50万元客户,提升到50万元以上,获得VIP资格,享受VIP各项权益等。
这样操作,客户更容易将额外的资金转移到我行。
▼流失客户资产回流
▼项目客户营销
了解到部分存量客户有大额资金的潜力,如征地、拆迁等,可以针对性营销这部分客户,快速批量获得业绩。
▼目标客户精准营销
▼交叉销售
进行多产品匹配销售,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资产配置。开展1+N营销,“1”是存款,“N”是不同产品多样化组合。
▼客户转介销售
客户的口碑是最好的宣传。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促进存量客户以老带新,使成交更加高效。了解存量客户分布的居民社区、行政单位、大型企业、商业综合体、大中专院校等,绘制网点金融生态图。对网点辐射区域资源进行全面调研、分析、规划,以“了解自己、认识同业、资源分析、优势劣势、目标定位”为纲,制定客户转介的区域政策和“一户一策”的营销、服务方案,全面提升业绩。
▼他行资金策反
通过了解客户的资金与他行的往来情况,针对性制定措施。如,某银行网点发现一部分客户与他行资金往来存在一定规律,一些是由于购买他行理财,一些是由于服务偏好或习惯,据此将这些客户分类,针对他行的产品服务特点,针对性制定服务、营销的策反策略,效果显著。
存量客户经营需要支撑
▼提供必要的支撑
银行网点在存量客户管理上,受制于很多因素,比如客户信息的完善度,人员的分工与考核导向等。
提供必要的客户信息。当前,部分银行在客户信息管理上,提供给网点的支撑并不健全,银行网点获取到的客户信息非常有限,且可操作性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网点不得不靠手工做台账来积累数据,极大影响了一线人员客户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管理行应系统规划存量客户经营管理需求,建设或优化客户管理系统,为网点提供健全、易用的信息系统平台。
提供数据分析支持。客户细分、客户画像往往取决于对客户数据的理解程度,以及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这些能力在网点层面是比较欠缺的,管理行层面应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并为网点的客户数据分析提供服务。
强化组织和数据分析团队建设。网点获得的数据支撑之所以不够,主要是因为管理行在数据方面的组织功能薄弱,技术力量不足。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管理行有必要加强业务部分的数据分析职能的健全,为网点提供可靠的支撑。
加强市场营销支持。建立相应的存量客户回馈机制,制定营销方案,为网点开展存量客户维护和经营提供“武器弹药”。
▼与绩效相结合
绩效考核是银行网点工作导向的指挥棒,将存量客户的经营管理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将存量客户经营指标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收入、培训、职业生涯发展等挂钩,那么员工在存量客户经营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
▼加强督导
“督”是督促,抓过程,管结果,对员工的存量客户经营指标进行跟进,定期通报、考核员工的行为指标完成情况,结合一定的激励措施,提升效果。“导”是辅导,加强辅导,解决问题。利用内训师队伍,广泛地辅导银行网点人员在存量客户经营管理上的知识技能,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为网点存量客户经营提供支持。
总之,。同时存量客户经营又是一件复杂程度高、难度大、效益显现慢的工作,需要银行全员有正确认知、积极投入,加之网点合理规划,管理行统筹与支持,各级协同才能真正做好,让客户不断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