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如何多途径的促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符合河南省实际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一、国内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巨大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基数大、高龄多、空巢多、失能多、慢性病多的特征不断攀升,养老形势日益严峻。步达等人的研究中提到,我国现有超4000万左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按国际公认的3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我国养老护理人员需求量超千万。但目前全国仅有50多万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
2.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除了数量上的短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存在的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性别结构失衡、专业化程度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反映了养老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的问题。
一是培养体系结构失衡,缺乏科学的层次布局和合理的分类覆盖。目前,我国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过分倚重职业教育,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相对匮乏,这与美国完善的学历层次和各有侧重的教育体系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人才学历上升通道不畅。各学历层次养老护理专业缺乏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序衔接,中、高职基础养老护理人才难以实现学历跃升,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其长期从业和长远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院校育人能力不足。护理专业方向的养老护理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专业和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3.人才培养合力发挥不足
养老护理人才培养需要多部门多主体的协同配合。就其现状而言,协同机制尚未很好理清。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层面协同的合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国家已相继出台了多个政策性指导文件,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进程和教育基础条件不同,国家政策在执行层面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河南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河南省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巨大
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有关数据显示,我省目前仅有3万余名护理人员,养老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可以说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河南省养老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紧迫需求。
(二)河南省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养老人才培养是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关键支撑,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人才也是解决养老巨大缺口,使养老服务行业稳步发展的保障,目前受河南省人口大省、教育条件差等因素限制,我们不能完全跳跃式模仿发达国家广泛培育高质量人才,主要以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为主。
截止至2021年底,河南省已确定17个省级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基地,实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遴选建设省级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的通知》(教职成〔2018〕178号)精神,认定的首批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包括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12所高校(见表1)。从大学构成来看,包括三所本科院校,9所专科院校,专科院校包括高职和中职院校,所以从培训基地层次来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能力有限,对于培养高层次养老护理人员还具有挑战性,不断发展壮大的培训基地可以为养老服务输送部分人才,为河南养老人才缺口减压,但相对越来越大的养老需求,还需要政府加大对高校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
表1:首批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名单
序号
学校
层次
1
郑州大学
本科
2
河南中医药大学
3
平顶山学院
4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院
专科
5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6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7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8
河南卫生干部学院
9
河南医药技师学院
10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11
焦作护理学校
12
邓州市职业技术学院
(三)养老服务人才结构不均衡,专业素质水平低
养老服务人才结构失衡一是体现在年龄和性别失衡。年龄上,护理人才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甚至达到55岁,女性为主,男性护理人员微乎其微,年轻护理人员非常少。这与传统的养老护理工作的繁琐和不良的就业环境有关。更多的年轻人不愿意选择长期从事老年人的护理工作。失衡另一方面体现在养老服务人才类型的失衡,养老服务人才完整的来说包括老年营养服务人才、老年健康服务人才、老年护理服务人才、老年文化服务人才、老年旅游服务人才、老年居住服务人才、老年金融服务人才、老年发展服务人才等九类人才(见图1)。实际的养老机构中,并没有更科学的对养老人才类型进行细分,更多的是身兼数职,不够专业化。
图1:养老服务人才体系构成
三、探索符合河南省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新途径
(一)全力开办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补足人才缺口
(二)构建智慧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细化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可按不同层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借鉴美国大学培养模式,中职院校可致力于为社区、乡镇养老服务机构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服务人才;高职院校可着重培养社区医养管理、基础护理、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人才;本科院校可针对性地培养医养机构、康复医疗、老年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专业人才。另外培养硕士或者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也是必要的,可以对养老服务质量的监督把关,在养老服务行业起到带头作用,并且对养老服务业的创新研究与科学发展指明方向。
(三)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高校人才培养合力
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构建动力迸发的人才保障体系是重点任务。围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壮大养老服务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吸引更多劳动力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打造“河南护工”人力资源品牌。在政府的支持下,养老机构、高等院校需共同开展基础医养专业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素质。
(四)落实养老服务人才待遇问题,营造激励鼓励、关爱尊重的社会氛围
2.良好的就业环境、浓厚的职业荣誉感也是避免人才流失的重要条件。养老机构可通过为工作表现优异、服务质量好、专业技能提升快、老人认可度高的服务人员给与物质上的绩效补贴和精神上的奖励,加强服务人员工作能动性和职业荣誉感。政府和机构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对养护服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进行普及和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服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尊老爱幼精神,改变人们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偏见。
3.完整的岗位职称晋升体系可以提供更好的职业前景。养老机构实现人才梯队,职称越高薪酬待遇越高,畅通人才的职称晋升渠道,提升人才职业认同,为服务人员提供奋斗目标,激发内在动力。
(五)探索优化养老服务人才结构的新方法
1.改善就业生态环境从而调整人员结构。针对养老服务人才年龄和性别失衡问题,从根本上还是要解决养老服务业的就业环境和薪资待遇问题,同时开发“智慧养老”先进模式,利用更多智能化的设备来代替高强度的人工劳作,从而提高年轻人对老年人,特别是失智老年人照护中脏、累的刻板印象。
2.加大养老服务业跨行业的招聘宣传,吸引更多管理、体育运动指导、心理、人文社会学科等跨学科人才,在进行专业培训后,参与到养老服务中,为养老服务提供多元化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养老是社会发展必然会面临的话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问题彰显出越来越大的研究价值。但本次研究由于调查样本数量较少,并且自身的理论和研究水平不够,导致对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不够深入全面。同时,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所面临的养老问题也会不断改变。因此,需要我们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为今后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的突破口。
(周路坦、赵绮,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JC6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