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两低两高”的原则(即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去除效率高、可操作性高),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观点出发,确定工艺流程为:“格栅+化粪池+调节池+HY-DS高效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有如下特点:1、运行稳定,可满足出水要求,工艺成熟,有成功的运转经验。物化处理池负担部分有机物去除,生化池完成氨氮与有机物降解。2、有物化处理控制,可抵抗冲击负荷。污泥有一定的稳定性,无需进行污泥的厌氧消化处理。3、曝气采用鼓风曝气,设高效曝气系统,曝气系统均布池底,动力效率高,能耗低,占地少4、自动化程度要求较低,运行管理简单方便。5、占地面积相对小、投资小。6、一体化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埋式或者地面以上。7、zui新研发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配备彩色触摸显示屏及USB接口),整个污水处理设备可实现控制,更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
设备优势
1、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埋设于地表以下,设备上面的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温。
2、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其处理效果优于完全混合式或二级串联完全混合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膜,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其填料的体积负荷比较低,微生物处于自身氧化阶断,产泥量少,仅需三个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粪车抽吸或脱水成泥饼外运)。
4、该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规高空排气,另配有土壤脱臭措施。
5、整个设备处理系统配有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和设备故障报警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平时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只需适时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处理原则
1全过程控制原则。对医院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2减量化原则。严格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医院内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分别收集,即源头控制、清污分流。严禁将医院的污水和污物随意弃置排入下水道。
3就地处理原则。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与危害,在医院必须就地处理。
4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医院性质、规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区差异对医院污水处理进行分类指导。
5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原则。全面考虑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6生态安全原则。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和控制出水中过高余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医疗废水中除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虫卵等致病原体外,还含有化学药剂和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对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几大特征。如果含you病原微生物的医疗污水,不经过消毒、灭活等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往往会造成水、土壤的污染,严重的会引发各种疾病,或导致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安装前的准备
1)随机的技术文件要齐全;
2)按设备装箱清单检查设备、材料及附属构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且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且必须见到出厂合格证书;
3)设备外形完好,尤其是钢丝绳不得有锈蚀、损伤、弯折、打坏、扭结、裂嘴和松散现象;
4)轨道基础应符合设计和具备安装的要求;
5)工程施工前,其厂房屋面、外墙、门窗和内部粉刷等工程应基本完工,当必须配合时,则可按实际情况具体安排;
2、轨道安装
1)安装轨道前,应对工字钢的端面、直线度和扭曲度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2)确定轨道的安装基准线,轨道的安装基准线应为吊车梁的定位轴线;
3)吊装轨道一般在屋顶固定支撑点,用手拉倒链结合滑轮拉上去;
4)轨道的水平度应在安装前对固定梁板的下表面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水平误差超过允差的范围,就应该修理,如调整连接螺栓的张紧度;
5)两轨道跨距的调整:跨度每6米测量1次,用张紧的钢盘尺来测量,用弹簧秤来控制钢盘尺的张紧度;
6)轨道若有接头,应采用鱼尾板连接,轨道接头高低差侧向错位不应大于1mm,间隙不应大于2mm,伸缩缝处的间隙应保持在10mm,其允许偏差为1mm内;
7)轨道的横向倾斜度不应大于轨道的1/1000;
8)轨道调整符合要求后,应全面检查各组螺栓,做到无松动,张紧应一致;
3、电动葫芦单梁起重机的安装
1)吊装起重机前,应先采用试吊,吊点宜设设在梁中心处,若不便可考虑设在两轨道的上方偏外一点;
2)先试吊200mm高度,若无异常现象,则调至1m左右,再安装电动葫芦,此间单梁左右两边下面应用枕木塞实,以防意外发生;
3)继续起吊至相应位置后,测量垫块长度,固定车轮,保持车轮轮缘内侧与工字道翼缘的间隙在3-5mm;
4)结合已安装好的起重机,保持同一跨端两条轨道上的车挡与起重机缓冲器均应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