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的总体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智慧层和服务层。
智慧环保总体构架
二、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环保支出规模的大幅增长凸显了中国环保市场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从支出规模上看,从2012年的2963.4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6297.61亿元,增长了2.12倍,支出规模大幅增长;从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来看,环境保护支出比重从2012年的2.35%增长到了2018年的2.85%。
2012-2018年中国环境保护支出及支出比重
市场规模方面,据统计,2017年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470亿元,同比增长8.3%。预计2018年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将在52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9%。
2012-2018年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
2015-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设备销售量及增长
从类型来看,2017年烟尘烟气类监测设备共销售18486台(套),占设备销售总量的32.68%;环境空气类监测设备共销售7162台(套),占设备销售总量的12.66%;水质监测设备共销售19345台(套),占设备销售总量的34.19%;数据采集设备共销售了9511台(套),占设备销售总量的16.81%;采样器设备共销售2071台(套),占设备销售总量的3.66%。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产品销售结构(单位:%)
物联网在智慧环保中,是数据实时获取、更新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智慧环保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而言,大数据对其产生的影响:促使数据获取与存储设备的更广泛应用,激发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的更强烈需求。
据统计,截至到2018年中国物联网在环保领域需求规模达到351亿元,同比增长19.8%。
2012-2018年中国物联网在环保领域需求规模及增长
三、中国智慧环保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智慧环保运营链条包括感知、传输、计算、应用。环境“大”数据包罗万象,在数据中心环节中完成,数据中心是智慧环保运营链条的核心环节。从清华大学研究成果来看,如果增加智慧环保顶层设计,智慧环保产业链可分为感知物联、信息传输、云储存、应用工具、顶层设计等。实现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的跨越,关键是要在原有“数字环保”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感知层与智慧层的建设。
智慧环保产业链竞争格局分析情况
四、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环保”的深入融合发展,中国已实现了从“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的转变。如今,智慧环保建设技术均已成熟,未来智慧环保产业市场的投资重点集中在感知层的环境监测领域与服务层的第三方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领域。这给掌握智慧环保数据端的环境监测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对智慧环保的现有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1、环境监测行业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及“十三五”初期,虽然各项政策推动监测行业快速发展,但在整个环保行业中,监测行业的市场体量依旧比较小。2011-2016年,环境监测行业销售额从108亿元上升到271亿元,增长了1.5倍,但是监测行业的整体规模只相当于水务处理的8%,固废处理的15%。而且,由于环境监测的基础性,未来对水、气、土领域监测市场的持续需求,也为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智慧环保第三方运维服务是未来需求重点
随着智慧环保在全国的全面铺开,而各级环保部门的人员编制数量有限,在此背景下,构建第三方服务体系将是保障智慧环保建设和应用持续健康运行的必然趋势。第三方服务体系和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咨询机构、监测部门、评测部门、标准研究组织等,为总体规划与技术路径选择提供专业支持,为检测采集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等提供标准与判断,为环保物联网的仪器运维、监控中心运维、贯穿于环保领域中央、省、市三级应用的软件运维及可持续性建设与应用提供支撑。以环境监测为例,伴随着环境质量加速恶化和环境治理的市场化程度提升,政府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精确性要求快速提升。在杜绝假数据、提升监测数据精确度,同时不增加地方政府岗位编制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政绩压力和经济性优势,聘请专业第三方提供运维服务,将成为地方政府保障环境监测站稳定运营和数据准确性的最优选择。
3、环境监测市场和第三方综合服务市场是未来最具投资前景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