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利用教案(精选10篇)

1、知道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2、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哪方面的应用。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学习重点: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学习难点: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一、自主学习

1、听到雷声就知道马上要下雨利用了声音传递,铁路工人敲击铁轨可知道是否有松动的螺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

2、蝙蝠飞行时发出,这些碰到墙壁或昆虫时回,根据回声到来的和,蝙蝠第一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

3、B超向病人体内发射,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超声探伤对人体伤害。

4、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时,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损坏被洗的物体,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波更加;外科医生利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二、合作交流

提问:深海底的深度怎样测出

测量方法:

1、通过这说明声音是可以传递的

如:(1)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利用了声音;

(2)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则小明距离高山m远(当时气温是15℃)

2、演示课本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验,学生自主学习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际应用。

三、达标检测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

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2、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的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

(1)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A.冲击波B.水波C.次声波D.超声波

(2)海豚的声纳系统远远优于无线电定位系统,你认为这在于海豚发出的波比无线电波()

A.速度快

B.抗干扰能力强

C.发出的能量大,传播的远

D.在水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小,传播的远

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倒塌的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产生声音而及时获救。

4、超声波清洗及超声啐石是利用声能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是利用了声能的性质。

5、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

A.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判断是否有敌人的骑兵来偷袭;

B.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

C.蝙蝠的回声定位

D.看见闪电,就知道有可能有一场大雨

6、某人对高山喊话,0.2秒后听到回声,问该人据山有多远

四、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产、生活及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收集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信息,使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

二、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前预习及各组按照不同分工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说出你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三)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把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

1.演示:声波能传递能量吗

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给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财长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摆动吗

结论:声波能传递能量。

2.应用(超声波)

①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②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③检测钢板是否有缺陷,并控制生产。

三、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四、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作业要求写一篇无声的世界的论文。

2、有条件的同学上网查找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然后与同学们共享。

说明:以上两个作业可任选一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观察有关的实验、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声音在信息方面和传递能量方面的利用。

2、难点:学生对能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观看有关视频资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播放视频。)

师:女高音歌唱家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呢要想知道答案,那么请认真学习本节内容:声的利用。

(打开幻灯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新授环节

<1>让学生自学课本声与信息部分的知识,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1

师:第1题,第2题,第3题,回答的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谁能说一下?

生:……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来看大屏幕上的几个例子。

(大屏幕展示图片等)

师:……

<3>总结第一部分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内容:声与能量。

(在屏幕上显示2、声与能量)

师: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

(展示第一个实验,介绍实验器材)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蜡烛熄灭?

生:用嘴吹或用手扇

师:不管是嘴吹还是用手扇,我们都消耗了能量,这个能量使蜡烛熄灭。

生:是

师:同学们,我用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使蜡烛熄灭,请注意观察。

(展示实验1)

师:谁给蜡烛施加的能量呢?很明显是它,……这个实验就说明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展示实验2)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谁能说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那么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2>让学生自学课本声与能量部分的知识,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2

(老师适当给予提示,并找学生举出例子)

师:这个例子非常好

<4>展示一些声传递能量的例子,并总结第二部分内容。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师:请总结一下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生:…….

(展示幻灯片小结部分)

3、当堂训练

师:快速完成9——16题

(5分钟后让学生交换试卷,看大屏幕核对答案,进行批改,把试卷还给本人)

师:8道题全对的请举手。错一个的请举手。……

(老师及时对结果进行评价)

师:出错的同学下去再认真思考一下。

4、作业布置

P41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声与声音的区别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

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二)声与信息的传递

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

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

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

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1)物体直接发出的声所携带的信息

(2)经过反射的声所携带的信息

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所反射的回声我们能听见;另一类是反射的回声我们听不见。

①播放物体反射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录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实例。

A.下雨打雷时隆隆的雷声;

B.回声与混响,建筑设计中的科学。

让学生解释一些现象:

在教室里说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一些,这是为什么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是为什么

C.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还有圜丘。

尝试对我国古代声学建筑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D.介绍有趣的聚音伞。

如上图所示,大臣上奏时处于一个焦点处,而国王正好处于另一个焦点处,只有国王能听到大臣的小声上奏声。

②播放反射听不到声音的录像,并让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B超

D.超声波探伤仪

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情况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

(二)声与能量的传递

播放录像,说明声波也是携带着大量能量的。

学生回答,老师并板书。

A.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再举几个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为我们服务的实例。

超声波回湿器。

(三)小结与作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色散现象

(2)物体的颜色

(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2.难点:

(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

2.教学器材: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提出

问题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

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

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

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学生观察

七色光

复合成

白光使用七色光板,通过快速旋转来演示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

请学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颜色比例,画在圆盘上,现场制作七色光板。

让学生用自己做好的.七色光板,完成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制作七色光板:

在预先准备好的圆纸板上,划分成六个面积不等的扇形,扇形区的颜色和圆心角按逆时针顺序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颜色可以用水彩或彩色粉笔涂上,也可以贴上不同颜色的色纸.然后用笔在圆盘中心扎一个孔,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

学生做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转动这个圆盘,观察盘上颜色的变化。

【设计理念】

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器材】

1.录音机、磁带、外接喇叭、大米数粒。

2.直尺。

3.杯子、勺子、适量水(学生自带)。

4.小铃铛、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

【教学过程】

一、提高授课艺术,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1.重视课堂授课艺术,富有魅力的语言,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重要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章首图,教师用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的语言朗诵配文,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巧妙设疑,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观的现象。根据图文,你们有哪些困惑的'问题激励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大象靠什么进行交流

2.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1.1-1四幅图,让学生模拟它们发声,激活课堂气氛。学生交流讨论:发生体发声时,有没有共同特征

二、探究活动:声是怎样产生的

1.教师简介:物理学中研究、解决问题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探究。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2.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发声体发声时有共同特征吗

3.探究前的交流与合作:同学们对上述问题,各自有哪些猜想与假设写在草稿本上,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如何验证你的猜想与假设

4.设计一个简单易做,又富有音乐美的实验。大米也能"跳舞":用一部录音机外接一只八寸嗽叭,大米数粒。当学生看到这些器材,顿时高兴起来,有的就叫起来,能听音乐了。将大米放入嗽叭"纸盆"上,让某一个学生触摸一下纸盆,然后放一段音乐。教师引导:眼看到什么耳听到什么此时,让某一个学生再触摸一下"纸盆",让学生把两次触摸"纸盆"的感觉写下来,教师组织学生第二次交流、讨论:

(1)你对喇叭发声时和没有发声时的感觉各是什么

(2)大米为什么会"跳舞"

(3)发声体发声时的特征是什么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教师起到引导、组织作用,学生除了"动眼""动耳""动脑"外,还要动手参与,这种富有音乐享受的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有利于思维的活跃。

三、重视学生身边器材,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面向全体学生做实验,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1.直尺能发声吗

2.怎样才能使直尺发声。

3.发声时特征是什么学生思维进一步活跃,让直尺发声的方法较多。

四、简单介绍物理在我们身边,物理是有用的,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可以记录、保存声音,重现声音。如唱片、磁带、光盘等。

五、不完全探究活动

1.声音传播需要载体──介质,课本第14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结论:固体能传声。此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将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探究活动思路。

2.演示:课本第14页图1.1-4,证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每个学生将适量水倒入自己的杯子中,用勺子敲击杯子上部。边敲边触摸杯子,再一次体验发声体的振动,耳听声、眼观察回缸中的水面。不仅听到声音,而且看到水波,将声波与水波类比,学生更容易理解声波,从而知道声也是一种波,把它叫做声波。

六、初步介绍数据、声速、回声概念。强调声速的读法和写法

七、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本节课各自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耳""动动眼""动脑"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简单设计实验的能力,初步理解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主要环节让学生总结)。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重点声音发生和传播

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具演示

音叉,乒乓球

学生橡皮筋

一引入新课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声音的发生

(1)演示课本图3-1,引导学生观察音叉发生时叉股在振动。

(2)随堂学生实验:做课本图3-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3)随堂学生实验:做课本图3-1用手指摸着颈前喉头部分,同时发声。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课本图3-2实验问: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什么传给了左边的音叉?-(空气)

(2)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3)随堂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说明固体也能传声。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摄氏度的声速。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观察音叉振动观察橡皮筋振动感觉喉头振动归纳观察左边乒乓球思考回想实验查表,并比较

四.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已知:v=340m/s;t=1.5s求:S解:s=vt1=340m/s×1/2×1.5s=255m答:略

五.小结计算练习学生解题

六.思考与作业P43-3

七.板书

第四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发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传播

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2.声速(15℃)340m/s

3.声速由大到小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三.回声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听到回声条件:0.1s以上,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s=1/2s总=1/2vt。

了解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声的利用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声的利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声的利用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声音传递信息的应用: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声控门锁、声控灯等,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传递信息的重要性。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声音传递信息的原理。学生思考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如何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声音传递能量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声现象,如老师说话声音大的时候,学生能感觉到空气的振动,从而引出声传递能量的实例。学生思考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如何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展示交流,互相评价学习效果。

小结与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出声的利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原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完善。

六、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是否了解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是否理解声的利用的原理;

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是否养成了动手实践的习惯。

(一)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获得有关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声可以传递信息。

(2)声可以传递能量。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本节教学应鼓励学生查阅关于声的利用的资料,以讨论式学习为主,启发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他们搞利用声的小发明。

三、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想一想,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声音会怎么样?

(二)新课教学

1.整体感知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2.教学互动

互动1:你对声音的利用知道多少?

明确根据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声的利用的了解。

互动2:蝙蝠是怎样在漆黑的夜里活动的?

明确利用声能获取信息,蝙蝠就是根据回声定位,判断目标的,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声呐。另外工业、医疗、运输等方面也有许多地方运用声传递信息。

互动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音的喇叭前,会发现火焰摇,为何?

明确说明声波传递能量。引导学生讨论哪些方面运用了声传递能量。

3.达标反馈

(1)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了通过声能获得信息。

(2)蝙蝠利用回声可以确定位置,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科学家运用这原理发明了声呐。

(3)如图1-5-1,将两个相同音叉并排放好,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声音传递能量。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掌握了声能传递信息,声能传递能量。了解了声音在不同方面的应用。

(2)方法归纳

这节课我们采用了讨论式探究学习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在教室讲话会觉得比在旷野中讲话声音响得多,为什么?

2.利用搪瓷盆,做"喷水鱼洗"实验:用两只手掌在脸盆上缘对称的两侧反复摩擦。

3.设计实验,探究声能传递能量。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论证:

(四)板书设计

1.5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二、声与能量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知识回顾:

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

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中国大陆超视距雷达助力反航母作战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声呐探测海深和鱼群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THE END
1.《工业清洗及实例精选》(窦照英)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工业清洗及实例精选 作者:窦照英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42.40 定价 ¥48.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运费6元,满49元包邮 服务 由“当当”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当当自营 商品详情 开本:16开http://product.dangdang.com/22637286.html?ref=book-41901-3032_4-282942-4
2.期货玉米交割标准,涵盖热门精选:套版套版.92清洗这些热门精选的套版策略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深入了解期货玉米交割标准和套版策略的应用实例及热门精选探讨等内容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提高交易效率和盈利能力实现投资目标,四、结论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探讨期货玉米交割标准和套版策略的应用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动态,在https://yg.eyinsu.net/post/1166.html
3.台州绿超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绿超超声波清洗机浙江台州工业最佳精选解析应用实例 以第83.523期香港兔六台彩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数据NE版83.523进行最佳精选解析。首先,我们关注号码热度分析,发现号码3、8、15、22、33、45的热度较高,可以考虑作为投注号码。 其次,我们关注号码遗漏分析,发现号码1、7、14、21、27、39的遗漏值较高,可以考虑作为投注号码。 https://zjlccsb.com/post/10340.html
4.压力容器操作规程(精选9篇)[4]赛奎春.Visual Basic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精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7. [5]陈裕川.焊接工艺设计与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9. [6]王宗杰.焊接专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C]//计算机在焊接生产中的应用的学术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1992:95-100.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yx99wux.html
5.零件工艺分析范文12篇(全文)零件工艺分析范文(精选12篇) 零件工艺分析 第1篇 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毛坯是圆钢料和锻件, 只有某些大型、结构复杂的轴, 才采用铸铁或铸钢件。常用的光轴毛坯一般采用热轧圆钢和冷却圆钢;当要求毛坯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时应采用锻件。对于阶梯轴, 当阶梯尺寸相差较大时, 为了节约原材料, 也常采用锻件。毛坯锻件有两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8g388bu.html
6.工业4.0的大数据分析的未来:如何提高制造效率在本节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代码实例来说明大数据分析在工业4.0中的应用。 4.1 代码实例 我们以一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为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和优化。 4.1.1 数据收集 我们从生产过程中收集了以下数据: 生产设备的使用数据:包括设备的运行时间、温度、湿度等。 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7312562
7.ARDROX6345ARDROX6345燃气轮机清洗剂ARDROX6345ARDROX 6345燃气轮机清洗剂 燃机清洗剂 描述 ARDROX6345是一种浓缩液体,包括水的混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腐蚀抑制剂。 ARDROX634主要用于燃气轮机压缩机“原位Eni Arnica 46是一种高性能抗磨液压油,专门设计用于满足现代,高压,工业和移动设备液压系统的需求。 它采用经过“低锌”技术处理的精选基础油配制而成,可确https://www.chem17.com/offer_sale/detail/1385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