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进一步加强光伏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规范条件》自2013年发布以来,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于2015年、2018年、2021年进行了3次修订,在技术指标、产能利用、生产能耗等方面提出要求,有效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此次《规范条件》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提高技术指标要求
当前业内主流N型TOPCon平均效率为25%,此次修订规定新建N型电池效率不低于26%,大幅提高新建电池项目门槛,可有效遏制产能重复建设。
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
强调产品高可靠、长寿命要求,将工艺及材料质保期由10年提升至12年,增加可靠性试验要求。
强化绿色制造和环境保护要求
增加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等要求,鼓励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认证,引导产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提高资本金比例要求
提高硅片、电池、组件等全产业链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将“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修改为“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优化公告企业名单动态调整机制
按照“有进有出”原则,严格开展规范企业名单动态管理工作,要求企业定期报送自查报告和生产经营情况,并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不符合《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及时撤销其公告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规范条件》首次对钙钛矿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提出要求,其中,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产品应满足,钙钛矿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15.5%;现有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产品应满足,钙钛矿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14%。
在光伏制造项目生产水耗方面,《规范条件》首次提出,对现有项目,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再生水使用率高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