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数据:市场现状,竞争份额,前景预测
产业概况
1、定义
光伏组件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晶硅组件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
根据IEA统计,2021年全球晶硅组件产量占光伏组件总产量的98%,薄膜组件由于存在转换效率低,产品寿命短等缺点,市占率较低,仅为2%。
根据背板是否为玻璃,晶硅组件分为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单玻组件的背板材料大部分为不透光复合材料,目前单玻组件仍是晶硅组件的主流。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参与者众多
当下,我国光伏组件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片、密封胶、边框、层压件、接线盒等产品构成,再加上汇流箱、光伏支架、光伏逆变器、蓄电池等产品应用于BIPV(光伏+应用)、光伏电站建设等。
因此,我国光伏组件产业上游原材料为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原材料,有多晶硅、硅片及光伏银浆等,辅料有光伏玻璃。背板、EVA胶膜、接线盒等产品。中游为光伏组件的制造,下游为光伏+(BIPV等)、光伏电站建设等。
行业发展历程:已经实现进口替代
我国光伏组件设备一共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发展初期,光伏组件的市场和技术都在国外,国内厂商高额进口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利用国内的资源和劳动力进行生产和加工,然后向外出口价值量较低的组件产品。
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国产组件设备开始替代进口设备,在解决有无问题之后,组件厂商大部分以出口为导向,但难以赢得外国客户的认可。
第三阶段,光伏产业兴起,随着技术难度的攻克,国产组件设备在价格端具备更大的优势,交货周期更短,服务响应更为及时,2018年,除功率测设设备,我国光伏组件设备基本已经实现进口替代。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鼓励光伏组件发展
产业发展现状
1、光伏组件产量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也不断增加。光伏企业抓住光伏市场机遇,积极提升产能规模,光伏组件产量持续提高,2020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突破120GW,占比全球76.1%,2021年光伏组件产量再创新,达到182GW,同比增长46.1%,产量占比全球82.4%。CPIA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组件产量达到288.7GW,同比增长58.8%。随着光伏组件各大厂商持续扩增产能,2023年产量将继续增长,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显示2023年组件产量为499.00GW,同比增加210.30GW,增幅72.84%。
2、光伏组件行业市场行情走势
价格方面,2023年以来,组件价格呈快速下降趋势。截至2024年1月24日,主流品种光伏组件平均价降至0.93元/W,且仍未出现止跌迹象。其中,“一体化”企业凭借自身成本优势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获取微利;但考虑到“非一体化”企业制造成本更高,而目前低廉的组件价格已对中小规模企业及“非一体化”企业形成巨大经营压力,光伏行业迈入“洗牌”阶段,大量电池片、组件产能规模或将加速出清。
注:统计日期截至2024年1月24日。
3、光伏组件市场规模体量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继续增加,中国的光伏产业有望继续发展壮大。结合我国国内光伏组件产量和光伏组件的市场均价,测得2023年我国光伏组件产值规模为6193亿元,同比增长11.15%。
注:若合计有误,系小数点保留所致。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江苏和浙江代表性企业分布最多
2、企业竞争格局:四大龙头企业地位稳固
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预测
1、前景预测: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00GW
2024-2029年,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预测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由于光伏组件企业的生产模式是“按需生产”;因此,光伏组件产量与下游需求的增速一般保持一致。
“碳中和”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尤其光伏产业明确给予支持,将会带动未来光伏装机的需求上涨,进而带动光伏组件的产量供应。
中国的光伏组件产量中约有一半用于出口,受俄乌冲突,能源价格上涨影响,依赖化石能源发电的国家地区如欧盟,日本,未来对于光伏装机的需求将会进一步高涨,出口的增长也会带动中国光伏组件产量供给增加。预计2024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可达580GW,到2029年可突破700GW,年复合增长率在4%左右。
2、趋势分析:技术创新、多元化应用、新兴市场的发展以及绿色转型
技术创新、多元化应用、新兴市场的发展以及绿色转型是中国光伏组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机会。充分抓住这些机会,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有助于中国光伏组件行业在全球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