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中国固态电池处于基础研发阶段,清华大学、北大深圳研究院、电子科大、国防科大、中科院物理所等单位已开始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固态电池制造装备及电芯制造技术的研发。同时,国内电池材料及电芯优势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赣锋锂业等也已开始布局固态电池技术开发。未来,固态电池未来有望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行业前景可期。
一、固态电池的定义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正负极和固体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体,所有材料都由固态材料组成的电池,具有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强、适用温度范围大等优点。基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固态电池已成为未来锂电池发展的必经之路。固态电池按照其电解质的不同分为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种技术路线。
固态电池产业链上游基础材料主要包括锂矿、锰矿、钴矿、石墨矿、锡矿等,上游电池电芯材料主要包括正极、负极、固体电解质等。固态电池产业链中游包括电池封装集成、电源管理系统方案设计。固态电池产业链下游应用于动力领域、消费领域、储能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
二、行业发展政策
固态电池属于动力电池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带动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需求逐年增强。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和引导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等。
三、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1、固态电池出货量
固态电池已成为未来锂电池发展的必经之路。预计2021-2027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超24GW。
2、固态电池的市场空间
参考SNEresearch的动力电池出货量预测,若固态电池能在2022年实现市场化并逐步提升渗透,到2025年固态电池在动力电池中的市场空间大约能达到60亿元左右。
3、固态电池成本
固态电池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技术一旦突围成功,行业成长曲线料将获指数级增长,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将使成本问题迎刃而解,预计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成本降低至1.2元/Wh.
4、固态电池专利申请情况
截止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已累计申请公开专利2139件,并于2020年达到了申请量的阶段性顶峰,专利申请量为537件。2022年上半年专利生情数量为98件,预计未来专利申请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6、固态电池企业布局
四、固态电池行业重点企业
1、宁德时代
2、赣锋锂业
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第三大及中国前列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及全球前列的金属锂生产商,提供涵盖五个主要类别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产品,全球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供货商中产品齐全的供应之一。拥有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业务涵盖上游锂提取、中游锂化合物及金属锂加工以及下游锂电池生产及回收等价值链的各重要环节。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6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5.25亿元。
3、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目前拥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输配电设备等业务板块,旗下包括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研总院、资本中心和东源电器四大板块。国轩高科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专业从事新型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及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型电池组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纯电动商用车、乘用车、物流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与国内多家主要新能源整车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16亿元,同比增长30.78%;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23.97%。
五、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利好行业发展
我国在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上呈现出了政府引导、科研院校协助、企业资本发力的特点,充分突出了产学研结合的优势。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这为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后盾。
2、海外龙头加码研发,市场有望超速发展
大环境下,未来几年是国际车企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时期,海外龙头纷纷把发展新能源列入既定战略,其中不乏看好固态电池前景的龙头车企。丰田已投入200多人进行固态电池开发,目标在2025年前推出产品,宝马正与固态电池公司SolidEnergy合作共同开发固态电池,大众表示看好固态电池前景,并入股研发固态电池的创业公司QuantumScape。此外,从今年5月起,日本政府将出资16亿日元,联合国内丰田、本田、日产、松下、GS汤浅、东丽、旭化成、三并化学、三菱化学等大型汽车厂商、电池和材料厂商,共同研发固态电池。巨头们的加码布局与资本的加速注入,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政策实技术新驱动消费电子回暖
用科技“链接”美好生活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及细分市场分析(图)
2022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现状数据统计分析:30-39岁占比最高(图)
2022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