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的战火再次燃起,无论家电市场的战况如何,以旧换新都注定是2024年“618”大促的重中之重。从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出台至今,各大家电企业针对以旧换新动作频频。除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推出以旧换新补贴,家电企业针对废旧家电回收环节的布局力度明显加大,策略也变得愈发清晰。
充分利用“互联网+回收”方式触达换新用户
废旧家电的回收多年来一直是以旧换新的难点、堵点。此前,由于废品回收商队伍庞大,能够实现直接上门回收废旧家电,经过对废旧家电的估价后,可以直接将现金支付给消费者完成整个回收流程,因此消费者习惯于通过废品回收商处理废旧家电。但市场上废品回收商良莠不齐,许多废品回收商对废旧家电“挑肥拣瘦”,导致部分废旧家电“无家可归”。此外,一些个体回收者还会对回收的废旧家电进行不规范拆解,产生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国家以旧换新促消费的大趋势,家电企业积极升级自身回收网络。打通回收环节不仅可以促进新机销售,更将助力产业“静脉”循环疏通。为了更好地推进以旧换新,家电企业正积极应用“互联网+”,加快自身回收体系的构建。
与此同时,家电企业还与渠道商,特别是电商平台合作,拓宽“互联网+回收”的覆盖面。家电渠道商纷纷开辟以旧换新频道,通过与厂商合作为用户提供以旧换新补贴,推出了一价全包、送装一体等系列服务。例如,5月16日,九牧与京东达成“卫浴以旧换新”合作协议。其中,在服务层面,双方将依据“京东家电家具焕新联盟”行动计划,陆续在全国20多个省市落地以旧换新补贴,深入推动老旧小区的卫浴改造。
全国各地正在积极落实以旧换新政策,企业借助以旧换新政策的东风,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回收网络,不仅为消费者谋利,更要替代废品回收大军,规范废品回收市场乱象问题,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构建回收网络,践行生产者责任
自启动以来,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已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处理模式和经验做法。这为本轮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家电企业回收能力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本轮以旧换新中快速响应的家电企业,不少正是先行一步的第一批试点企业。
早在2021年,海尔一方面从自身网络触点入手,另一方面利用标识解析技术,基于卡奥斯——海码系统,建立全流程可视、可溯的回收体系。截至目前,通过“互联网+回收”创新模式,依托近3.2万家线下门店、10万余名服务人员,海尔智家创新“五网融合”回收模式,在营销网、服务网、物流网、渠道网的基础上,搭建了“第五张网”即家电回收网络,覆盖全国2800多个区县,真正实现了全方面的回收。
格力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回收”的循环发展模式,指导家电回收行业的有序发展,促进全产业链的绿色高效。截止到目前,格力拥有六大再生资源基地,在用户端、回收端和处理端形成了端到端的无缝衔接,依托于在行业内无出其右的专业化能力,以超6万家的经销商网点、1.3万余家的售后服务网点、15万余名专业售后服务人员,格力可直接触达用户端,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回收。
美的于2021年10月提出了“构建绿色全球供应链,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的绿色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推进全产业链的节能减排,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服务”六大维度,推动全流程绿色产业链的转型。截至目前,美的通过线上平台、线下“美云销+”体系的7.6万个零售终端,以及15万名服务工程师,搭建了这套回收换新体系,美的回收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地区,实现了多方位废旧家电的回收。
如今,第二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正在进行中。配合各地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回收端的探索或将迎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