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垃圾分类”正在多地推进。在北京的多个居民社区,记者就见到各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或身穿印有“互联网+垃圾分类”字样的工作人员,也有不少居民参与到这种垃圾分类模式中来。
行业悄然扩张
2014年,从回收废旧电子产品开始,出现了一批基于“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的O2O交易平台。但该行业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8年迎来一波发展热潮。
中国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秘书长潘永刚分析,行业扩张与政策关系紧密。2018年,国务院提出,要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今年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互联网+”回收模式作为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一部分,充分利用技术平台降低回收难度,并打造垃圾分类回收的“一网通办”平台。
杭州智能垃圾分类研究中心认为,国家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片蓝海大有可为。现在多家垃圾回收企业已经打造了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可以直观了解垃圾回收、分类和处理的情况,“这些大数据可以为政府推进垃圾分类提供直接帮助,能更加有效处理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的思路需扩展
参观完第20届中国环境博览会后,有观众感慨回收柜虽然很智能,但“看来看去好像都一样”。
流量变现也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因素。一位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企业创业失败者曾表示,通过上门回收服务获取用户流量并不是难事,所吸引的用户还具备黏性好的特点,但仅靠这一业务支撑不起企业的人力、仓储、物流、技术、研发等成本。
杭州智能垃圾分类研究中心认为,要实现产业升级,将回收和资源开发利用深度结合,形成从垃圾产生端到中间运输端再到最终处理端、再生产端的完整效益链。同时,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也很关键,“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让垃圾分类回收企业有资金和力量进入到更多的小区和单位,这也能减轻市政管理方面的压力。”
无论互联网将来与垃圾回收如何结合,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才是最主要的,“互联网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大家懂得做好源头上的分类。”
以上就是关于“互联网+垃圾分类”智能有偿鼓励居民垃圾分类的模式,你了解了吗大家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可以留言。
专注于推进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技术迭代,推动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