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约1300万“互联网+”回收成新潮流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题: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约1300万“互联网+”回收成新潮流

记者郭超凯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近日发布了《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三十周年特别版)》。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有9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300万人;2022年十个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3.71亿吨,回收总额约1.31万亿元。

当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呈现回收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聚集初具规模、“互联网+”广泛应用、规范程度逐步提升等特点,但仍存在回收网点覆盖率不足、标准缺失等瓶颈问题。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突破9万家

报告显示,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主要品类有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及废电池等多个品类。

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规模快速扩张,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十三五”时期年均回收价值达到8248.68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25.85%,较“十一五”时期增加116.79%。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有9万多家,以中小型企业占据主流,从业人员约1300万人。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回收网络,集回收、分拣、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渐完善。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表示,当前,物资再生行业已经成为吸纳城乡就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贡献了积极力量。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我国对再生资源的需求将会继续保持增长。未来回收利用体系将逐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不断提升,行业将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回收模式成新潮流

报告显示,2022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品类再生资源回收量降低,回收价格下跌,带动全年回收总额同步下降。2022年十个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1亿吨,同比下降2.6%;回收总额约为1.31万亿元,同比下降4.0%。废钢铁是回收量最大的品种,占2022年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的60%以上。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回收模式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潮流。早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便开始“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互联网思维日益渗透,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不断得到发展。

作为行业“老兵”,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一路见证着“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探索。今年恰逢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成立30周年。过去三十年,协会由原来的废金属回收利用,发展到涵盖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塑料等多个细分领域,下设23个分支机构以及7个职能部门,逐渐发展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最大的行业自律组织之一。

高延莉指出,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通过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产品以及废弃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资源,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完善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行业发展仍面临四大问题

许军祥总结称,物资再生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依然面临着四大问题:一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偏低;三是所得税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标准缺失阻碍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不足是困扰物资再生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要求城区每2000户设置1个回收站点,乡镇每2500户设置一个回收站点。许军祥指出,现阶段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但覆盖率较低、缺少配套分拣加工设备、运输储存不便等问题仍然突出。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回收网点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居民再生资源的交投、处置渠道不畅通,导致资源回收效率低下。

此外,现阶段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中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受技术、成本等多因素影响,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粗放拆解、处置混乱、“二次污染”等现象屡见不鲜,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规范化水平较低,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

许军祥认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希望未来行业从业者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一起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共同推动物资再生行业健康、长远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完)

THE END
1.“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一站式解决方案3分钟开通,立即体验 助力站长快速拓展线上回收业务 立即体验 线上回收流程图 注册即享站长管理系统及会员端、骑手端、站长端3个微信小程序 软件主要功能 预约下单,更便捷 会员一键下单 预约上门回收 订单指派,更灵活 灵活支持系统 自动派单和手动派单 上门回收,更快速 http://site.shanniaorecycle.com/home/promotion
2.中国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无论是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可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投资布局,上市可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还是创业公司在互联网+可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创业,无不着眼于投资项目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作出成就的企业,均得以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领域的翘楚。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106105.html
3.深回收,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大平台手机点一点,废品上门收,助力垃圾分类,共建绿水青山,深回收,互联网+回收服务大平台,颠覆传统回收旧模式,打造互联网+废品回收新格局,助力再生资源回收,共建绿色新家园!https://green.tenzs.com/index
4.“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收废品如此“高大上”啦据了解,住户们除可用智能垃圾回收箱处理废品外,有大件废品或者数量较多的废品也可通过手机线上预约下单、线下专人上门收购,这些废品会被专用清运车送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按类别进行分拣,通过再加工和无害化处理,最终把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https://y.meizhou.cn/p/177071.html
5.惠安打造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惠安打造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 工作人员在作业仓库分拣废旧物资 “4月份的废旧物资回收量已经突破400吨,日均可处理10多吨,目前回收量仍在持续上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昨日,在惠安县供销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惠安县供销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志能告诉记者,经过半年试运行,该公司已成功实现了对废旧纸、废旧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4-05/15/content_9052468.htm
6.爱博绿:互联网+再生资源擎起回收行业生态发在他的带领下,爱博绿自2016年成立以来,独创了一套完善的“互联网+再生资源”智能回收体系,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设线上回收服务系统及线下交投智能设备,完善上门回收网络,建立城市正规分拣中心,整合当地回收资源,实现再生资源大宗交易和逆向供应链服务。短短三年的时间,爱博绿已覆盖全国23个省,在250个城市建立了回收http://www.cinic.org.cn/zgzz/qy/474610.html
7.DB62T41412020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指南.pdfDB62T 4141-2020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指南.pdf 10页内容提供方:可疑侵权标准 大小:2.17 MB 字数:约9.88千字 发布时间:2020-10-20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36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019/8066074054003007.shtm
8.《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规划(2020—2025)》正式发布统筹做好源头分类减量、处置能力提升和回收利用经济效益转化,成都正在探索一条极具前瞻性的公园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路径。 在培育科技引领创新发展模式方面,将大力推广“互联网+”新型回收模式,积极构建上门回收、绿色兑换、代收代储等多元化回收场景,鼓励再生资源企业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加强全http://news.chengdu.cn/2020/0818/2144371.shtml
9.惠州:加快完善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规划布局轻工鼓励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与供给无缝连接,探索便捷化交售与支付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方面满足居民交投再生资源需求,实现生活垃圾有效减量。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发展PC端、APP应用、微信小程序等互联网回收经营模式,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回收企业建立互联网经营模式,增强企业https://news.zgw.com/newsDetail/1853645
10.安徽合肥市: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提升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创新引领、分类指导。聚焦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及再制造重点领域,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加强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分品类探索创新回收模式,提升再生资源精细化回收利用水平。 数字赋能、重点突破。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https://api.chinascrap.com/topic/topic_view?key=17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