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茅山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一福地四名城”城市定位和“1355”战略部署,找准发展定位、瞄准发展目标,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
坚持产业强镇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一直以来,茅山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立足自身发展基础、厚植创新发展优势,持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镇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在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东有水稻、西有葡萄、南有苗木、北有桑果”的农业产业布局,“丁庄葡萄”创成国家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成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加速进军长三角城市群、南京都市圈等中高端市场,渠道销售门店总数超过1400家,丁庄村、丁家边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五年来,接待客商来访185批次,成功招引落户项目23个,有效推动农业发展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总抓手,全力以赴抓调度运行、抓问题解决。目前在手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豆腐村乡村田园酒店、清境农场民宿、义利康酵素已完工,即将投产营业;绿朗生态花卉培育中心完成标准化智能大棚建设,实现投产达产;木匠谷、桃源胜境、葛泉民宿等项目稳步序时推进。
坚持生态立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全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把握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机遇,集中财力物力增优势、补短板,打造更多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有名气。全面修订完善茅山镇总体规划,坚持“用设计发展农业、用创意点燃乡村”,完成茅山镇镇村布局规划调整。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切实留住历史记忆,融入自然风光,茅山镇入选“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创成国家卫生镇,丁庄村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大力实施丁庄葡萄小镇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创意打造特色“葡萄人家”。豆腐村、茅宝葛园相继开园迎客,江苏茶博园创成国家4A级景区,丁庄葡萄大观园创成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东方紫酒业、茅宝葛园创成省级工业旅游点,茅山镇成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人数突破300万人次。生态茅山、美丽春城已经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并逐渐释放出更大的发展红利。
坚持改革兴镇富民惠民成效彰显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整村推进、空间重塑、系统再造”理念,科学编制何庄村总体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和详细规划。高效完成21个自然村、1253户的拆迁任务;按照一户一宅设计标准,9个组团1186栋民房建设质效并重,已实现全部封顶,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全面跟进。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完成,瑞华生态农业项目开工建设。
以“党建引领、产业为要、以人为本、敢想敢干”为内涵的“何庄经验”,得到镇江市委、句容市委高度肯定。合作联社改革持续深化。试点组建成立何庄、东霞等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从事土地的流转和生产经营,农户以户为单位、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实行保底分红、人口红利和二次分配相结合方式,何庄、东霞合作社分别累计分红1165万元、13.2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学习教育有声有色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茅山镇党委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热情,在完成既定动作的同时,也深挖自有的特色,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全面铺开。
建设完善茅山镇永兴村“党园”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观“党园”,重温入党誓词,用“实境课堂”让党员在“看、听、思、悟”的过程中,增强党性教育的体验度、鲜活性。镇党委成立了“亚夫式”志愿服务团队,并结合茅山实际,10个村党委、党总支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成立组建了10支“学亚夫、做亚夫”先锋团队,积极开展“学亚夫、做亚夫——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先锋行动。
坚持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未来五年,茅山镇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加速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彰显特色农业知名度,有效提升现代服务业和电商平台发展水平,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围绕“五大振兴”,全面推进何庄乡村振兴试点,总结推广“何庄经验”,指导丁庄第二批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开展。紧盯全市“一山三湖”整体规划编制,发挥好“葡萄节”“豆腐村”等农文旅融合典范效应,在旅游发展配套、乡土文化挖掘保护等方面系统谋划、提前布局,全面融入全市打造“山水道相映、农文旅融合大茅山景区”的大格局。紧盯乡村治理体系空白点和薄弱点,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经验做法,强化系统推进、注重常态长效,努力实现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推进,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公平正义更加彰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让“四硬型”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