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购越来越便捷的年代,你有多久没去逛街了?如今,在桂林有一个地方被称为“最大旧货市场”,每到周末,这里人来人往,不时传出砍价声、交流声。人们逛了一圈又一圈,直至挑选到满意的东西才会离去,也有人专程过来凑热闹,只为寻找那满是回忆的“心头好”。近日,记者走进这个位于西门市场的旧货市场,探寻它在繁华都市里的“独特魅力”。
旧货市场已有二十多年商品种类繁多
这个桂林“最大旧货市场”,有一个正式的名字——西门二手商品交易市场。
5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菜市一楼,只见电子灯牌上醒目显示着:二层A区百货、二层B区旧货、三层旧货。来往人群中,陆续有不少人上楼,以中老年人为主,也有年轻人。
跟随他们的脚步,记者看到两个楼层加起来有近万平方米,摊位很多。二手商品琳琅满目,从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电器,到曾经流行一时的磁带机、VCD、DVD等电子产品,以及各种沙发、桌子、柜子等家具。
记者发现,这里的商品主要归为两大类,一种是工作生活必需品,另一种是情怀消费品。“我们的电器基本九成新,价格却便宜一半。”“这个磁带机是进口的,具体哪年生产的不清楚,你要的话200块钱。”“你想修也行,或者干脆拿回家当摆设,这可是怀旧老物件。”……记者边走边逛,通过与摊主们交流,发现这里的交易过程比较直接,价格普遍亲民,即便是同一种类,也没有统一价格,凭品相或者稀缺程度等论价。
老式磁带机引起了市民兴趣。
赵先生表示,他是第一批入驻的商家,可以说是扎根在此。“我现在50多岁了。刚进来的时候大儿子才出生,现在都有孙子了。”说着,赵先生指向墙上挂着的一个钟,说是上世纪60年代花12元钱买的,现在是“镇店之宝”。“人气虽然不及以前,但最近到了周末来的人还算挺多。”不少商家表示,周一至周五顾客相对较少一些,周末两天逛的人比较多,有时忙不过来还会增加人手。其中,有抱着猎奇心态来“淘宝”的市民,有来添置基础家具的租房人,还有打算干一番事业的初期创业者来寻找“装备”。
逛一逛能收获乐趣顺便挑选心仪商品
在网购越来越便捷的年代,这个旧货市场却收获了不少客流,他们喜欢这里的氛围,并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心仪商品。
市场里有很多二手家电和家具,例如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桌椅、茶几、书柜等,各种价位都有,多为市面上常见品牌,适合短暂在外租房居住的人。
商家在整理二手商品。
与这名年轻人一样,不少人来旧货市场的人,就是为了追求逛的乐趣与商品的实用性。在桂林从事自媒体工作的乐女士,经常需要策划活动,这个市场帮了她不少忙。“这里可以租电器,省了不少钱。”乐女士说,去年他们策划活动时需要用到冰箱,而买一台新的要上千元,且活动结束后不好处理,所以“租”就成为最佳选择。“网上二手平台看不到实物,有些不放心,还是来这里更踏实一点。”乐女士说,今年,她打算继续租几台冰箱,等到活动结束就拉回市场,还是很便利的。
在旧物中寻找情怀烟火气息让人着迷
除了能买到工作、生活的商品,市场里还能淘到不少“古董”,吸引了不少有这份情怀的市民。即便空手而归,他们的脸上一样洋溢着笑容,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让人着迷的市井烟火气。
与张先生一样,有怀旧情怀的人挺多。他们觉得,比起现在分区明确的商场或大数据精准推送的手机APP购物,旧货市场能给人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市民陈烁江是“80后”,他对于缝纫机、传呼机等很着迷,不时会来这里“淘宝”。“我在这里体验到与现代商场截然不同的购物乐趣。”他认为,旧货市场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自带“历史感”和“故事感”,有浓厚的怀旧色彩,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情绪价值。尤其是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间,自己亲手碰触、认真挑选老物件,和摊主一来一往讨价还价,能唤起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激发出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