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年末,都有互联网厂商员工集体晒企业福利的惯例,今年也不例外。不过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情况开始“两极”分化,一边是效益好的互联网厂商员工早早就引来“柠檬酸”,另一边是某些企业因为业绩不好转嫁到员工身上鼓吹加班“奋斗”。
换言之,每日平均需在公司待够12个小时,才能踏上“奋斗者”的“奖励”门槛。
对此,有爱回收员工表示:“公司不尊重员工,待遇、发展都不行,只能留下低效率加班的人”。
还有人表示‘直接劝退一波人,省得年底裁员赔钱’、‘这种做法是公司倒闭前的节奏’、‘因为某些公司高管,没有华为的病,却得了华为的病,没有能力给华为的待遇,却总想模仿华为的狼性’……诸如此类的批评之声,充斥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由此引发了外界舆论的一致批评。
而在爱回收一系列“奇葩”动作的背后,或与其当前面临的严峻内外部挑战不无关系。
二手手机回收业务风光不再
作为国内最早的二手电商交易平台,爱回收起家于二手手机回收业务,如今它却已经与头部二手电商平台闲鱼、转转差距越来越大。
其一,它在流量获取上天然不敌闲鱼、转转。电商平台聚合流量的特性,单一品类的垂直电商平台,在流量获取上天然不敌综合性电商平台,爱回收也没有逃出这个行业铁律。
首先从线上流量看。
12月1日,闲鱼召开了2020年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计划推出无忧购、会玩社区、新线下三大业务。
闲鱼作为淘宝生态的一部分,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根据阿里巴巴财报的数据,目前闲鱼的用户数超3亿,年成交额已超过2000亿元。闲鱼的发展战略中,一直非常注重线上社交流量的汇聚,这也是其能够在过去几年迅速发展壮大的流量源泉。比如这次发布会推出的“会玩社区”,主要目的是进行闲鱼社区化的新尝试。在社区中,达人可以建立起和用户的信任,并帮助用户对商品进行估价。同时在社区中,也可以进行内容创作,提升社区运营粘性。
再看转转,目前的注册用户数突破2亿,在二手3C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0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6月份二手手机交易APP的DAU均值中,转转以201.0万位居第一,第二则是有着83.1万DAU的找靓机,第三是5.9万的可乐优品商城,第四才是仅有1.7万的爱回收。从数据来看,位居第四的爱回收,连找靓机的零头都不到,而转转与找靓机的合并,更让爱回收与前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再看线下,爱回收的压力会随着闲鱼的发力陡然上升。
本次闲鱼品牌战略升级中,“新线下”是闲鱼的线下开店业务。闲鱼表示,未来三年将在全国20个城市建立闲鱼基地,并且闲鱼小站将布局到50个以上城市,闲鱼集市也将推广到30个城市。
在二手回收市场的线下门店流量这一块,之前和爱回收开展直接竞争的是回收宝。目前回收宝已经获得了闲鱼的战略投资,未来主打线下回收的闲鱼小站数量会只多不少,也将和爱回收在线下开展直接争夺。这对于本就因为今年疫情因素大规模收缩线下业务的爱回收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流量的匮乏,再加上2020年的无奈收缩,直接带来的就是业绩的下滑。
融资难抵流动性之困
线上渠道不占优势,线下渠道也遭围攻。巨头降维打击,再加上疫情影响,爱回收的资金链愈发紧张起来,这迫使其不得不在“开源节流”上多下功夫。
在节流方面,爱回收便是采取“让薪”和“奋斗者激励”等手段,来节省其内部人员开支。据内部员工爆料,在疫情严重的1月份,爱回收停缴了员工的五险一金,随后公司便是自创“让薪”,提出全员让薪10%-30%,以压缩人员成本度过危机。
针对员工的爆料,爱回收虽未作出回应。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资金短缺的矛盾已经十分严重了,显然仅靠单纯的节流并不能够解决其流动性问题,融资“开源”也是迫在眉睫。
为此,爱回收拉来了1亿美元融资,以缓解其流动性焦虑。短期来看,这笔融资的达成对其缓解流动性压力确实有一定帮助;但从中长期来看,这1亿美元融资,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其资金紧张的问题,未来和闲鱼在线下门店的争夺和日常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且需要达到一定的网店密度才能形成真正的规模效应。
根据此前爱回收对外披露数据显示,其单家线下门店一次性硬件投入就需要7万元,加上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员工工资和房租)约3万元。按照其现有700家门店(实际已有不少门店关闭)规模计算,仅在硬性投入上就需要4900万,其各店面一年的运营成本更是达到了2.52亿,还不算线下推广的人力成本以及人员流动带来的隐形成本。考虑到仅仅线下门店就有如此庞大的开销,再加上1亿美金中很可能还有比例不低的流量采买置换,其当前的融资中的现金部分,怕只能是杯水车薪。
这也是为什么,爱回收此前一直希望IPO却未能如愿,融资至少5轮估值却只有25亿美金,这些说明资本市场对其前景并不看好。
跟风、失焦,频繁为战略决策失误买单
在爱回收不太如意的表现背后,与其在竞争策略上的盲目跟风不无关系。早年爱回收以C2B业务起家,为了追赶闲鱼、转转等头部二手电商平台,爱回收又开始转战B2C业务,但由于爱回收的B2C业务起步晚、规模小,这使其很难像闲鱼、转转那样获得供应商的认可,与后者的差距也被越拉越大。
为解决这个问题,爱回收试图通过合并京东拍拍,来弥补其在B2C业务上的不足,但现实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从艾瑞咨询的移动App指数,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去年6月两家合并时,爱回收的独立设备数还有15万台,而到今年8月却仅剩下8万台,可见合并拍拍,并没有改变爱回收B2C业务落后于闲鱼、转转的既有市场格局,甚至还拉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之所以是这种结果,或许与爱回收和拍拍的在平台定位上相悖不无关系。拍拍二手更类似闲鱼这样的综合性二手电商平台,而爱回收则一直走的是垂直二手电商平台路线。这种定位上的不同,使得爱回收在合并拍拍之后,仅仅将拍拍当做了其B2C业务的线上销售渠道来使用,而拍拍原有的图书、服装等业务则被边缘化了,这就导致拍拍原本并不出色的流量进一步丧失,其业务量下滑也就在不难理解了。
B2C业务不见起色,爱回收又试图通过品牌升级,来给资本讲一个“垂直二手电商平台”转向“综合性二手电商平台”的故事,好提升估值为其下一步融资做准备,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如意。频繁的战略调整,不仅使其新业务没做起来,原来的老本行C2B业务也变得岌岌可危。
这种盲目跟风的策略,让爱回收逐渐陷入顾此失彼的“怪圈”之中,也让其在行业竞争中逐渐落后。
如何避免被淘汰出局?
从行业特点来看,爱回收之所以逐渐落后,根本在于它没能很好地解决对二手电商平台影响重大的“信任”难题,进而使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二手市场向来是人尽皆知的柠檬市场,买卖双方存在信息差,很多C2C交易因为难以覆盖B端的检测监管,而很难让用户放心。行业内头部平台,为此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如闲鱼连接淘宝的“一键转卖”、鱼塘社区建设等,还有转转垂直品类下持续深耕技术、平台赋能检测产品等,都为推动市场信用的建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而纵观爱回收的整个发展过程,无论是做B2C业务还是做品牌升级,多是它基于竞争、融资作出的应激之策,而非基于行业长远发展布局。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使得它在行业竞争中,很难与机制健全、体量庞大的闲鱼、转转相抗衡。
而在二手手机回收这个强调用户、供应链体系和产品服务的领域,都不占优、依靠讲故事来忽悠资本市场的做法,显然已经行不通了。因为一旦平台没有了靠谱的产品,就会失去用户信任,进而失去供应链的支持,最终留给它的只能是被淘汰出局的窘境。
对如今的爱回收来说,拿到融资固然值得高兴,但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在接下来通过产品服务、供应链等多方面提升,来重拾用户信任,才能避免在闲鱼、转转双寡头格局之下不被淘汰出局,显然,这些问题,是让员工不断“加班”难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