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饮茶风气颇盛,上自官府,下至闾里,大街上茶肆林立,竞争激烈。仅在店门口挂招牌和幌子,已无法取悦顾客,也无法显示出该店的经营特色。于是各茶肆便通过店内装饰等方法来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消费环境,以吸引顾客。尤其是对于奢侈之风盛行、喜好夸示排场的临安居民来说,消费环境对于店家的生意是否兴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梦粱录》记临安茶肆云:
“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恋食客。今杭城茶肆如云,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妆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子、葱茶,或卖盐鼓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用银盂杓盏子,亦如酒肆论一角二角。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
宋代《斗茶图》所反映当时斗茶的情形
在茶肆如云的情况下,商人们花费心思装饰茶肆,不仅“插四时之花”,还“挂名人画”,如此破费无非是为了给茶客营造了一个优雅的消费环境,从而“勾引观者,留恋食客”,达到以小投资获取大利润的目的。除此之外,商人们还在商业行为中增加了娱乐形式,如上文中的“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敲打响盏歌卖”。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对消费者进行刺激,满足顾客不同的心理需求。很多茶馆还采用文字装饰店面,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中提到汴京状元坊一茶肆,壁上有成都秀才赵旭作的一首词“句语清佳,字画精壮”,引得微服私访来此喝茶的宋仁宗惊叹,赐个两川五十四州都统置的大官给他,使其衣锦还乡。
酒楼为了吸引客人常会搭建牌楼
可见消费环境的营造使得茶肆具有一种特有的艺术氛围,在这种环境中饮茶令人赏心悦目,来此品茶的顾客不仅得到物质需要的满足,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尤其是那些有品茶赏画雅趣的顾客,优雅的环境不仅使其流连忘返,往往也能激发顾客的情感共鸣。
苏东坡就写下了“尝茶看画亦不恶”的诗句,文与可也有“换人扫壁开吴画,对客临轩试越茶”之诗;另一方面,消费环境的个性和特色除了本身在为茶肆做宣传之外,还会被喜爱它的茶客广为传诵,这样不仅留住老顾客,也吸引了新的顾客。
除了茶肆,其他行业的店铺也很注重消费环境的营造,如酒肆“一日,御舟经断桥,桥旁有小酒肆,颇雅洁,中饰素屏,书〈风入松〉一词于上,光尧驻目称赏久之,宣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醉笔也。”即使是个小酒肆除了干净雅洁,还能够以素屏装饰,素屏上还题有词,给顾客一种高雅的格调。有的店铺可谓是不惜花费工本标新立异,如东京界身北巷口的宋家生药铺,两壁都挂满了李成所画的山水。
《清明上河图》中各行各业与来往人群
东京梦华录中有关夜市的描述
有时候人们前来购买商品,并非出于一种需求,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也不仅仅是其使用功能,还有更多的附加心理功能,即使在南宋一些卖糖果的商人还模仿开封的”京师叫声”,”更有瑜石车子卖糖糜乳糕浇,亦俱曾经喧唤,皆效京师叫声”。这些精明的商人利用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心理,使南渡的百姓们听到熟悉的乡音从而产生思乡之情,前来购买糖果。
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
《清明上河图》中各式各样的商店招牌。
出土文物南宋仿单铜版
又有小女童子,执琴瑟;妓家伏役婆嫂,乔妆艳体浪儿,手擎花篮。精巧笼杖……后十余辈,着红大衣,带卓时髻,名之『行首』,各雇赁银鞍闹妆马匹,借倩宅院及诸司人家虞候押番,及唤集闲仆浪子引马随遂。”接着,各库将州府赏的“彩帛钱会银碗,令人肩驮于马前,以为荣耀”。“各库迎『引』出大街,直至鹅鸭桥北酒库,或俞家园都钱库,纳牌放散。”
钱塘妓女颜如玉,一一红妆新结束。闻渠结束意何为?八月皇都新酒熟。玛瑙瓮列浮蛆香,十三库中谁最强?临安大尹索酒尝,旧有故事须迎将。翠翘金凤乌云髻,雕鞍玉勒三千骑。金鞭争道万人看,香尘冉冉沙河市。琉璃杯深琥珀浓,新翻曲调声摩空。使君一笑赐金帛,今年酒赛真珠红。画楼兀突临官道,处处绣旗夸酒好。五陵年少事豪华,一斗千斤谁复校?黄公垆下漫倘佯,何曾见此大堤娼?惜午颜公三十万,枉醉金钗十二行。
宋朝的货郎车、货郎担
先生临钱塘曰:由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还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之也,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下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只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己所欲。
明代周臣所绘苏东坡题扇图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苏轼已经知道如何抓住人们的心理,因而利用自己的名气帮助文中的负债者,使原本出售不了的扇子因为有了苏轼的书画而价值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