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宜昌频道记者邹前俊通讯员辛晓曼
“没想到扔垃圾还能挣钱,既环保又实惠。”2月19日,宜昌市伍家岗区江山多娇小区,居民余女士把一捆废旧报纸投进一款名为“拉垄宝”的智能垃圾回收箱内。只要等待3-5个工作日,将自动返现到她的手机账户中。
家里闲置的旧衣服,平日积攒下的废纸板、快递盒、塑料瓶,你会怎么处理?伍家岗区的居民有了一个新选择。该区试点推行“互联网+”模式,在伍家岗街道、宝塔河街道和伍家乡等32个小区原有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引入“拉垄宝”智能垃圾回收箱开展试点工作。对此,记者实地探访了这种新式智能垃圾回收方式。
江山多娇小区居民使用“拉垄宝”。记者邹前俊摄
24小时智能回收箱亮相小区
在江山社区江山多娇小区二期,记者见到了这款名为“拉垄宝”的智能垃圾回收箱。这台箱体为浅蓝色的智能垃圾回收箱,外形类似快递柜,箱体左侧设有一个电子操作显示屏和摄像头,屏幕中播放着操作步骤的视频。
箱体标注着可投放的玻璃、金属、纸类、塑料、纺织物、电器六类物品。为了方便居民投放有害垃圾,箱体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小的投放口,可以投放电池、药品、化妆品之类的小件有害垃圾。
龙宗兰介绍,回收箱被投递满之后,后台系统会自动收到满仓信息。同时,还有工作人员进行巡查,根据实时运营状态,派单给合适的清运员,以提升清运效率。
相比传统的废品回收方式,这款智能回收机全天24小时都可以投递,且无需与回收人员接触,必将助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居民在“家门口”卖渣货
以前,余女士会把家里的废纸箱、塑料瓶等攒起来,等收废品的上门回收,这几年开展垃圾分类后,很难遇到上门收渣货的,只好把分类好的垃圾投到小区垃圾分类箱内,有时觉得可惜。
“现在小区有了这台机器,就等同于‘收废品的’,现在想卖废品了随时可以卖,太方便了!”余女士由衷地夸赞道,“下楼时顺道拿着渣货,投进箱子里就卖钱了,特别方便。”
不过,这款能“提”现金的智能垃圾回收箱,投入使用近一周,不少老人还不会使用。采访中,不少老人纷纷前来围观。“暂时不会用也没关系,操作起来很简单,我来教大家……”江山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易晓红趁机为“拉垄宝”做了一波宣传,并现场教老人们进行操作。
易晓红还提醒大家:要将投递物品打包好、或捆紧好,以免收集搬运途中散落,影响准确计价计量;不要夹带任何粘有污物或不明液体的物品;不要夹带任何法律所规定的违禁物品。
在小区里就可以卖渣货,赢得老人们纷纷点赞。“还真是很简单,小区有这个回收箱以后卖渣货就方便了。”学会操作后,70岁的曹礼睦老人说,家里经常会有渣货,以前都是攒到一定量后,拖到小区外的垃圾回收站去卖。
“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让小区环境更整洁美观。”易晓红说,为方便更多居民投递,将以“拉垄宝”投入使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让大家意识到可回收物的价值,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年内覆盖伍家岗所有物业小区
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如不妥善处理,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传播疾病。实施源头减量,宜昌以全国垃圾分类重点城市试点为契机,设置分类投放网点3437个,建成分类小区1303个,覆盖率100%。
分类只是第一步,“资源化”“无害化”才是目的。
今年,伍家岗区率先试点推行“互联网+”模式,引入“拉垄宝”智能垃圾回收箱开展试点工作,在伍家岗街道、宝塔河街道和伍家乡等32个小区原有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共投入41台“拉垄宝”。首批启用的智能回收设备,由湖北辰珠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通过有偿回收的方式,提升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目前回收箱入驻后的情况看,居民投递热情很高。”彭海兵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增加投放,今年计划全面覆盖伍家岗区所有物业小区,达到100台以上。同时,与西陵区、枝江市正在积极对接中,将“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模式延伸至更多社区、村庄,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