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承装物品的快递盒运送到买家手中后,它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吗?它是否只能在垃圾箱里默默等待着?最终,它又会去往哪儿?
带着疑问,记者跟随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踏上了一个快递盒的“重生之旅”。
高效清运城市更干净
“你好,这是最近攒的快递盒。”11月11日9时,家住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街道福利一街盛福小区的退休职工吴奶奶领着小孙女,抱着一摞已经拆开压实的快递盒,递给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工作人员郭祥发。
郭祥发已在这个回收点工作了四年,在他的印象里,每年“双十一”是自己最忙的时候。“这些废旧物品已经够数了,可以运往分拣中心。”他一边说,一边将已捆扎好的快递纸盒及其他废旧物品一一搬上清运车,运往最近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类似的事情,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随时上演。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垃圾分类有一条完整的处置链。因此,可回收物到达郭祥发和刘建业这样的回收清运员手中,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午时分,刘建业驾驶着“小蓝车”一路朝着城西进发,他的目的地是西固区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
变废为宝纸盒焕新生
据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副经理李强介绍,回收的快递纸盒进入分拣中心后,要从地磅称重开始。称过重的纸盒再进入分拣车间,由工人们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拣。
记者在分拣车间看到,清运员正忙着将清运来的可回收物运输袋一件件卸下;一旁戴着口罩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将已经堆积成山的运输袋拆开,分门别类地进行二次分拣。
“这些快递盒送往纸场后,将会经过制浆、造纸、切割、包装等程序,加工成瓦楞纸、箱板纸,从而实现废纸的重生再利用。”李强说。
经过称重和登记,17时许,被分拣好的快递盒经过传送带被送往压缩打包机内,半个小时后,经过减容打包的快递盒们已静静待在分拣中心的一隅,等待着开启下一站旅程。
“我们回收分拣后的快递盒、废纸等可再生资源将会发往我们自己的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区,它们在那里将发挥新的价值。”西固区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经理王松林说。
精细分类垃圾尽其用
分类回收是实现垃圾再利用的关键一步,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废品”,往往“藏”着很多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兰州宏凯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力国告诉记者,拆开一个快递盒,取出商品后,余下的纸箱、气泡膜、泡沫填充物、封箱胶带,甚至包裹内的验货单、好评小卡片、未污染的纸张和使用说明书等,都可以循环再利用。
“这些物品大部分由纸类和塑料制成,如果全部当作垃圾处理,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郭力国说。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247.7亿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2%。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到2025年底,同城快递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比例要达到10%,这就需要政府引导、企业支持、每一位消费者参与其中,让快递盒能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回收再利用1吨废纸,可减少砍伐20棵树木。要想进一步推进快递盒的循环使用,既需要企业的创新,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还有消费者理念的转变,这还有好一段路要走。”李强说。
目前,兰州市内及临夏、武威、酒泉、靖远等周边地区已建成8个分拣中心,1039个形式多样的回收网点、22个“两网融合”站点,100辆进社区收购小蓝车,18辆新能源流动回收车(箱货),形成了回收网点回收、分拣中心分类、产业园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和加工利用体系。这一系列设施有效缓解了部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压力,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也为兰州市及周边的绿色发展贡献了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