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常住人口已经突破2000万人,保守估计,仅中心城区的大件垃圾每天就超过150吨。近日,《成都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印发,从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对大件垃圾处置做出规定。在成都,大件垃圾处置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难题?又有哪些探索?记者展开调查。
记者调查视频
↓↓↓
由于回收价值低、运输成本高、现场拆解不便等原因,大件垃圾成为垃圾分类处置中的难点。反映到居民这里,就是废品回收站看不上,请人上门搬走还得倒贴钱。
“我家刚装修的时候,多给了装修公司300块钱,他们才找人来把东西拉走。”家住武侯区某小区的刘菲告诉记者,她居住的小区租户多、买二手房的也多,经常有大件垃圾要处理,有时甚至就随意丢弃在楼道、草坪里。
“给钱其实还好,至少是明码标价。”也有小区居民愿意接受付费,不过,预约后不能立刻上门也是个问题。“预约还要提前1-2天,东西又该往哪儿堆?”
记者了解到,武侯区有部分小区设置了大件垃圾堆放点,可先临时堆放。但目前尚未实现所有小区全覆盖。
在成都,除了武侯区,天府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彭州市、新都区等都在积极探索建立大件垃圾处置点。但由于居民小区缺乏规范的暂存场所,物业管理责任履行不到位,前期宣传不足等各类原因,仍有不少居民面对大件垃圾感到“无从下手”。
处理中心“吃不饱”每天处置仅10吨左右
刘菲提到的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又如何呢?记者现场探访。
武侯大道三河段的武侯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处置中心就藏在市场深处。占地2600多平米的黑色厂房上,“成都行建城市环卫服务有限公司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几个大字十分显眼。这里是成都主城区内首家大件垃圾机械化专业处置中心,也是武侯区积极探索市场化思路,在政府支持下,由企业负责建设运营的处置中心。
“目前收到的大件垃圾主要来自一些街道、社区投放点,辖区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以及很小一部分居民预约。”处置中心项目经理孙强透露,目前中心4辆新能源厢式货车每天跑2趟,一天的处置量在10吨左右。
关于居民关心的收费问题,贺勇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只收运费,没有收处置费。“就目前来看,是亏损的。”
记者了解到,企业前期引进设备、建设厂房等总共投资近1000万元。进入这一领域,企业也有过测算,仅武侯区每日就有约50吨大件生活垃圾,其中大约一半是木板,还有一些金属和海绵可以回收销售,如果量够大,企业是可以盈利的。
关键是量不够。“这台设备的日设计处理量是100吨。我们今年4月下旬正式投运,原本预计运行一两个月,每天的处理能达到30吨,正好实现收支平衡,但现在完全‘吃不饱’。”
难题如何解?提高资源化利用率打通“最后一公里”
居民“无从下手”,处置中心又“吃不饱”,大件垃圾到底去哪儿了?
“很多居民通过各种不规范的渠道找人来收,价格便宜,但这些人很可能随意找个空地就丢了,并没有真正进行处理。”成都行建城市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贺勇告诉记者,此外,不少大件垃圾还是在垃圾中转场所进行拆解。
目前,龙泉驿大件垃圾处置中心的收运范围已覆盖全区,其中,龙泉街道由中标公司收运,其他街镇统一运至处置中心处置,运费自付。“大件垃圾前端回收涉及千家万户,完全靠处置中心对接不现实,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社区联系群众的积极作用。”龙泉驿区城管局环卫所所长齐凯峰说。
前端回收方面,处置中心与社区合作,在各社区、小区物管设置大件垃圾集中堆放点,引导居民集中堆放,同时将宣传工作落实落细。“家里有大件垃圾要扔就联系社区人员,他们会告诉我应该放在哪儿。等满一车时处理中心的清运车辆就来统一拉走。要是年纪大了或者行动不方便,社区志愿者会上门帮忙搬。”在当地,居民们对流程十分清楚。
这也是成都未来努力的方向,《管理办法》中明确,社区应当设置大件垃圾集中投放点,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大件垃圾投放点的,由街道(镇)集中设置。
在武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活垃圾分类办负责人雷磊告诉记者,未来还将逐步细化居民大件垃圾预约收运机制,通过按量计费、按件计费、按体积计费等方式,降低居民处置大件垃圾费用,还城市干净整洁的空间。
小贴士:要扔大件垃圾怎么办?
如以上方式不能覆盖,可联系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咨询处理方式。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不要随意联系不规范人员收取,更不要随意丢弃大件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