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博主正在占据情感视频的半壁江山。
文/冰攸児编辑/薇薇子
移动互联时代,连接变得轻而易举,相爱却越来越难。
脱单、挽回、出轨……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寻求情感问题的解决方案,尤其是渴求一招致胜的速效药。自媒体时期,情感类账号就是流量大户,短视频时代更是如此。
我们约到了三位颇有资历的男性情感博主,聊聊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情感课”。
这个时代太急了,人人都想一招制胜
10年前,还在电台工作的我通过一些手机音频app开始发布自己的音频节目。当时的我并没有想着帮别人解决情感问题,而是刚分手,录下了一些自己的悲伤与伤痛。没想到,本来是做给自己听的节目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很多身边的人都说自己在网上听了我的节目。
其实我一直觉得,完全是互联网和观众塑造了我,我一直在迎合用户的需求,刚刚开始他们可能仅仅需要我表达感受,让他们觉得被理解,被感染,能够在我的声音当中放松、睡觉就够了。后来开始希望我能够理解他们的故事,甚至帮他解决家庭问题。用户的需求在不断的升级,我也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升级。
其实,一段稳定的关系里,女人作为管理者会更加稳妥。在我看来,社会的底层逻辑也是女人,很多男人都不太具备驾驭复杂关系的能力,他们可能能做好一件事情,但很难经营好一段感情。在家庭关系中,也都是女人在承担一些重要节点。
时代和平台在变化,但从我开始做这类内容到现在,大家在困惑的问题和话题其实没怎么变,结婚、离婚、分手、挽回、经营家庭、亲子关系、婆媳问题。所有情感类博主应该都一样,只是每个人解析的角度和方向不一样。就像吃饭一样,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搭配和菜系喜好。
不少女性都想在网上找到Mr.Right,她们都会抱怨没有男人喜欢自己。其实,这部分女性的认知水平还跟不上互联网算法,她们觉得在社交网站看对眼了,线下睡一觉或者给自己花钱,就是感情。当这样的女性遇到海王,是会被“降维打击”的。
社交软件始终是一件娱乐的事情,想在娱乐状态下找到一个严肃伴侣基本是不现实的。
总而言之,情感问题很难用一句鸡汤概括,从自我疗愈开始,就非常复杂。那些三天速成课基本都是骗人的,完全不可能。现在这个行业还没有一个标准,有良心的人可能做得好一点,没有良心就会骗你。
高速发展的时代对每个个体有着更高的要求,大家需要建立更高的鉴别能力和认知能力,才不会脱轨,被时代抛弃。第一步是要能读懂对方的想法,第二步是学会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步骤有无疏漏。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一个人想要长久的关系,必须具备让一个人不断爱上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会把不断更换伴侣看作是自己的自由,觉得只要不犯法就行,但其实这是一种情感无能的表现。每一段情绪都是有周期的,无能长期经营一段感情的人往往在一段周期结束之后就束手无策了。真正高端的玩家其实是能够让对方不断爱上自己,自己也能不断爱上对方。这才能促成一段长久的关系。
1万小时咨询总结出来的爱情方法论
一直以来女人普遍喜欢比自己优秀的男人(所谓的“上嫁”)。问题是,女生越来越优秀,她们看得上的男人也越来越少。能看得上的人中,有多少靠谱的又是另一回事。
于是,在感情天平中倾向付出真心的女生,就走进了遍地是坑的狩猎游戏,终日惴惴不安。
作为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情感博主,我有着独特的国际视角,在中国的12年也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其实大部分国家的人应该都是如此。最近偶然看到一个印度的相亲节目,文化相差很大的背景下,节目中大家探讨的主题其实并没有很不一样。
问题不外乎这几个,但具体的方法建议则会根据文化的差异有所变化。比如说,中国与西方不一样的一个例子是撒娇。用英文或西班牙语根本没有一个单词来描述“撒娇”,与亚洲相比,西方女生也不太会使用。
不过,其实适当撒娇,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小技巧。大部分男人都吃这一套。因此,我的视频“撒娇女人真的最好命吗?教你最让男人心软的8个撒娇”获得了非常高的播放量。可能在西方拍这个话题的视频,也许不是那么多人会感兴趣。但是在亚洲就很受欢迎。
成为情感咨询师之前,我在西班牙做着男士高级西装定制,天天和高智商的成功人士打交道。那时候,以及刚刚开始接触情感问题的时候,也积累了好几百个优质男对女人、爱情和婚姻的问题。
这段经历让我了解了他们对这些问题最深处的想法和秘密,比如什么样的女生特征和行为会吸引这些男人,什么样的女生会让他们想要稳定下来而不仅是玩玩而已。
但现在为止的经验告诉我,男性和女性在情感方面都有困惑,也都希望能够有一段自己开心的感情,这些困惑有很多统一的地方,比如不够懂异性,无法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相处中经常产生误会和矛盾。
但是,在细节中又会有一定的差异。一个普遍存在的差异是,男生一般更难初步吸引女生,而女生相对来说是更难得到对方的承诺。可以说,男追女是一开始难,追到之后,后期相对来说会简单一点。而女追男则是一开始容易,后期更难。
这种大同小异下,男人是一种很让女人头疼的动物。可是,就算再头疼,大家还是会希望找到一个好男人,与他拥有甜蜜幸福的爱情……
听过最多的顾虑之一就是女生喜欢一个人,但不确定他是否认真。所以很怕受伤。和女神匹配的应该是优质靠谱男,而不应该只是想要“玩玩”的海王。
字面意思,长择对象是长期相处的候选人,需要格外挑剔,而短择目标,就几乎只需要符合两个最低门槛:长得不讨厌,容易得到。很多人太着急谈恋爱,在还不够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时,就直接把自己的心全盘托出交给对方。通过慢一点谈恋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被错误的人玩弄感情。
大部分渣男没有耐心持续和一个女生联系,沟通,见面,投入,他们想要更快速的结果。如果不能马上得到,就转移目标的人,就是不合适的人。所以,提高自己的挑战性,放慢一点节奏,就可以淘汰99%的渣男和不认真追求者。
想要持久一辈子的爱情,何必着急?
与此对应,想要一个对你认真的男人,最好远离缺乏底线、太容易得到等短择信号,好好培养自己的长择特征,性格三观、身材颜值、说话方式、情绪管理能力,情商、自信、底线等等。
确认对方是认真的人之后,还要确认你自己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是很清楚,就反向陈列,把不想要的特点搞清楚,一旦对方触碰红线,就Next他。
这一万小时的经验,不仅让我能够在各种微小的方面对人们进行指导,更让我总结出了一套普适的爱情价值观:选对人,有底线,喜欢珍惜自己的人。
这个世界上,为情所困的女生有很多,她们都是可爱的人,愿意掏心掏肺对另一个人好,将另一个人融入自己生活轨迹。而我所做的,只不过是为她们保驾护航。
这些幸福的结局总是特别能温暖我的心,也最能让我感觉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迎合”的时候出爆款,想做影响的时候可能数据一塌糊涂
2000年左右,电视台在搞制播分离,当时我们需要找一个涉及民生,但是又非新闻类的节目形态。这时候想到了可以观察一个家庭的情感走向,包括婚姻生活、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就是想从小家庭推开大社会的一扇窗。
这个节目就是后来在北京生活频道播出的《生活广角》,在2004年8月开播,一直播出了十余年。那时,要找到愿意公开说自己的问题的人,并不容易。直到2008年左右,愿意开口的人才占到了大多数,做的话题主题也基本变成了婚姻生活。这些也都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比如拆迁、房产、户口……这些折射到一个家庭里就变成了夫妻的矛盾,每一个家庭问题背后都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折射。
我个人觉得,这种节目可能是在庞大的社会支撑体系没有建立出来前的一个过渡性产物。人都有诉说的愿望,这些问题可能达不到工会、街道解决的程度,邻里之间又不好说起。但是这些家庭问题总得找出口,去哪说呢?这样的电视节目就成为了人们的新一批的输出对象。
看短视频数据的时候,会有一种在电视台追收视率的感觉。客观来说,现在我们的内容,迎合的多,影响的少。想做影响的时候,数据一塌糊涂,而迎合的时候都没干嘛,就爆款了。
在短视频平台内,如果做一条视频告诉受家暴的女性,她们有权利离开这样的短视频是绝对不吃香的,但我也看到过说“离了婚就没有家”这种很糟粕的东西,因为迎合了很多三四线刷小视频的女性的内心,它就有高流量。
所以,在短视频平台上,用说教的话术是不行的,你要替用户出气,想到她们有多苦、多难。
我一直在“迎合”和“影响”之间找一个平衡。
直播中,我就会更坚持自己的一点东西,哪怕没那么好的的数据和涨粉情况。可以说是很任性的一个状态,一直秉承着慢慢来的态度,去尝试一些新东西。
直播中,大家问的问题基本上还是以前做节目时接触的老三样,财产、安全感、亲子关系,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一个很大的感情趋势就是唯钱论。很多人以钱作为唯一标准,感情变得廉价。问题对标金钱之后,有标准答案的时候,这件事儿就特别可怕。
举例来说,光彩礼这个一个问题,我就遇到过有人谈了很久的男朋友因为被要了6万彩礼跑了的,也有新婚夫妻因为彩礼要不要还给男方父母而打得不可开交。
过去我们做节目,不同专家会从不同的社会身份属性去发表观点,现在是所有人都把自己当作了一个道德大师,高高在上地去审判别人。但实际上,我们没有资格审判别人。
在直播时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十八岁左右的情侣,男生在对方出轨之后很受伤,从呼伦贝尔跑到呼和浩特。但是女生又放不下,追过去找男生道歉和好。但在呼和浩特期间女生再一次出轨,男生再次离开,去了北京。
接下来的故事中又出现了几次和好、出轨、和好的情况。直到一次女生晕倒,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女孩脑垂体还是脑腺体里有一个脑瘤。医生说,这个瘤的部位会影响性功能,导致性亢进,而且可能这辈子都生不了孩子了。
这个时候,男生就决定要娶这个女生了,觉得女生不会生孩子,要是自己不娶,别人也不会娶。两个人安定下来之后很快有了孩子,后来带着孩子去东北定居。结果妻子这时候又跟别人睡了,丈夫又知道了。两个人为了不让家里人看到,宾馆开了房间打架,女的也承认自己错了。连线就问这件事该怎么办?
实际上男方的原生家庭也没那么好,父母很早离婚出国,初中就在寄宿学校,没有人管,他从小就发展出了男性的自律和女性的细腻。所以两个人在可以在一起。
这段关系已经超越了我们一般认知的夫妻情感。当这样的人打过来连线问怎么办的时候,是不应该先从道德方面去居高临下的批判?当我们把美丑善恶的标准都唯一化的时候,把普通人的感情都上纲上线到道德层面的时候,其实是特别不可理喻的。
这么多年来,我听到过太多游走在世俗道德准则之外的故事。我个人会把这件事当作一个能够去看不同生活、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生活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