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呼叫转移”—精神分析各学派对移情的认识和发展一起学习精神分析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8.12.26

本次内容摘选自客体关系培训课程《移情》。

在咨询中,来访者对咨询师有移情;在生活中,移情也时有发生。

移情现象被精神分析师视为其治疗的核心,同时在精神分析以外的场合,作为试图理解一般人类关系而被广泛运用。后面半句话是把德利与比昂的投射认同的概念,扩展到人际关系上面产生的。所以移情概念的发展有赖于克莱因学派的理论。克莱因学派的理论既扩展了对移情概念的理解,也扩展了对反移情概念的理解。

弗洛伊德眼中的移情

移情这个概念是弗洛伊德在1895年首次提出来的。弗洛伊德假定意识中对“过往经历”的联想是神经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弗洛伊德同时指出: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对医生的态度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强烈情绪的变化可能导致言语联想过程的中断,即实质上的阻碍。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一些情感慢慢会流露出来,会导致言语联想过程的中断。

“病人发现她将在分析内容中产生的痛苦念头以医生为赋型进行了转移。(移情这个词是从台湾的版本翻译过来的。最早,大陆的心理学者将这个词翻译为转移,即情感的转移。)她为此而感到了恐惧,这种情形是常见的,实际上规律性地出现于一些分析中。”

到了1905年,弗洛伊德对移情有了新的认识:“移情是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产生的冲动与幻想以新的样式或翻版;不过它们有这样的倾向,即将早期的某些对象以医生其人进行替换为特点。……不管如何替代,都保持相同的隐喻……巧妙地在医生的角色那儿充分利用了一些真实的特点。”移情会利用一点点真实的特点,但是这部分特点却被用来塑造成为了一个客体。

1909年,弗洛伊德又发展了他的理论:移情对分析不总是起阻碍作用,它也可以成为“不仅仅使病人,而且使医生坚定信念的成分。”首次指出移情具有治疗性的意义。

1912年,弗洛伊德提到与“负性”移情相对的“正性”移情,并进一步将正性移情区分为对治疗工作有益和有阻碍作用的类型。在临床上,如果咨询师享受被理想化,比如当来访者说:“我真的有改变了,老师你好厉害啊……你简直拯救了我啊……”,这时咨询师可能就觉得很庆幸、很得意,去享受这个部分,这就会对咨询产生阻碍。反之,只要咨询师不享受理想化,对来访者的正负性移情都有所觉察,移情就不会成为阻碍。

轻度的负性感情形式可以与正性移情共存。病人可能会利用对分析师的敌意(移情)作为一种在绝境中保持良好感觉的办法。来访者有时骂咨询师,攻击咨询师,会让自己感觉特别好。有时候来访者很难受,他就要把难受的感觉扔给咨询师。比如咨询师总是要休假,来访者很痛苦,却无能为力,这个时候来访者很绝望。这个时候,只要咨询师有一点点毛病,他就会紧抓不放。如果咨询师这个时候能看见来访者的绝望,并且能对来访者的绝望进行工作,就会共情,这就是抱持。

弗洛伊德在1914年的时候,又提出了移情神经症的概念,使得病人移情的特殊性具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1920年,弗洛伊德对这一概念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在启发下,压抑的材料以同期的经历加以重复,以取代回忆那些属于过去的东西。这种表现为不那么情愿的精确形式而再现的内容,常常带有主观上婴儿性生活的某些成分,在移情的情形下,在病人与医生的关系中,以固定不变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同期移情表现形式的对过去的重复,弗洛伊德称为“强迫性重复”,现在的精神分析师描述为“在压力下的重复”。比如,来访者可能会说:“为什么我总是这样呢?为什么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样的事又会发生呢?”在这个压力下,不知不觉间,同样的问题就发生了。这个时候咨询师要理解这个压力,并向来访者解释这个压力。

安娜·弗洛伊德对移情的理解

1936年,安娜·弗洛伊德在《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中把移情区别为:力比多冲动性移情和防御性移情。力比多冲动性移情,即在婴儿性客体的本能驱力在分析师个人身上的发作;而防御性移情,则是针对驱力以往的防御方式的再现(Sandler等,1969)。后者出现了针对分析师具有挑衅性拒绝的态度,代表病人在其童年时因害怕爱和产生感情的感觉,会导致其陷入危险而加以抵御的移情。

另外,安娜·弗洛伊德在《移情的行为》一书中说:“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针对分析师的感情和欲望,也可以在病人现有范围内的其他人身上反应出来。‘移情的行为’的概念与见诸行动很接近。”

英国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

在精神分析过程中存在一种扩大移情观念的强烈倾向,有两种趋势。

一是,詹姆斯·斯特雷奇在1934年提出,精神分析治疗中唯一有效的解释为移情解释。他指出,如果病人将分析师投射为其最初内部投射的形象,则分析师就不再是病人真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个人了,而是一个“幻想的客体”。

二是,梅兰妮·克莱因在1932年指出,所有以后的行为多半是一种孩子在出生后第一年所获得的关系的重复。

很多精神分析师提倡“移情”回到有限制性的概念。但现今,许多精神分析师已经不接受这一观点。他们认为移情有非常广阔的空间。现在的克莱因学派把移情理解为整体情境的移情。包括焦虑、防御,以及所有的情感,都被归纳为移情。

其他学者对移情的认识

库珀在1987年指出,历史上简单地将移情概念视为过去的主要关系在现时中的再现,不能很好地与目前临床和理论的要求相符。

梅兰妮·克莱因强调以移情解释为中心。移情被视为病人潜意识幻想的反映。同时也对病人的潜意识进行了工作,也对病人的内部客体进行了工作。克莱因的理论之所以被称为客体关系,就是因为它强调潜意识幻想和内部客体。而这些部分都可以通过移情来解释。

西格尔在1981年指出:“在被分析者的幻想世界里,最重要的形象为分析师个人。所有的交流即为病人的幻想以及目前外界生活的交流,也相当于说所有的交流包含了与移情情景有关的某些成分。在克莱因技术中对移情的解释常常占有比在经典技术中重要得多的位置。”

好消息

第二期客体关系学习小组将于2018年3月开班。课程特色是理论和临床技术、督导相结合,以培养咨询师的临床技能为主要目的。

THE END
1.情感挽回机遇挑战在与恋人的争执中,往往有些争吵是可以挽回的。情感挽回行业应运而生,专门帮助那些失去爱情的人重新追回他们的另一半。这个行业的机遇在于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人们重新点燃爱火。 挑战:情感挽回困难重重 情感挽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情感挽回需要对情侣双方的情感状态和沟通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情感挽回需要http://www.wedating.cn/qgwh/4422.html
2.倾听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专业心理咨询与情感情感聊天区别)网上有关“倾听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专业心理咨询与情感情感聊天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倾听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如下: ?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倾听师不一样。二者的工作职责不相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在倾听的基础之上https://m.shenchuang.com/show/1647005.shtml
3.小鹿情感分析师:打败婚姻的不是小三,而是你的懒惰日记小鹿情感老师问题分析 接到李媛的求助后,小鹿情感专家组导师一起开会深聊了李媛的案子,发现她遭遇的是纠缠型特殊第三者,这种第三者目的性极强,并且由于有特殊关系加持(同事),很难切断联系,想要分离这种第三者,就不能采用比耐力的方式,得另辟蹊径。 针对李媛情况,小鹿情感专家建议李媛不能盲目出击,要找准婚姻危机应对https://m.douban.com/note/730186286
4.开发组长和情感分析师有什么区别情感分析师 岗位职责1、负责新物料开发及打样;2、有原材料大货采购经验1年以上;3、负责供应商资源开发;4、负责整体成本核算,资料协调;任职要求1、一年以上专业品牌服装材料开发及打样工作经历和背景;2、熟悉服装行业,对时尚流行趋势有较强的感知,品牌意识强,有良好的服装专业知识及外联能力;3、优xiu的沟通能力和工https://www.jobui.com/gangwei/pk/kaifazuchang-qingganfenxishi/
5.揭秘小红书招聘分析师岗位,真实可靠性与工作内容全解析3、对情感工作充满热情,对婚恋咨询行业感兴趣,有基本了解的应届毕业生优先考虑,情感分析师的职责包括倾听客户的心理困惑,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跟踪咨询服务成效,建立长期服务咨询,定期回访未成单的来访者,以及提供婚恋关系咨询与辅导等。 http://lifestyle.zhouchengjiareqi.com/FFddAC557aC9.html
6.婚外情如何结束最好,走出婚外情的正确方式想要单方面结束一段情感关系,在夜深人静,彼此缠绵的时刻显然是不可能。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失去,不分时间地随意提出分手,会让对方觉得你侮辱他的情感,很容易将其激怒。此外在他处于低谷或心情低落的时候,也不要提及分手。 3. 合适的地方提出分手 也许有人说,反正要分手了,在哪里说不一定。然而如果目的是为了没有后http://qingganzixun.cn/hunyin/3/14127.html
7.双相情感障碍女孩殴打母亲,逼其下跪,该如何化解她们的仇恨我心平气和地向她分析这个心理过程,引导她并希望她能够冷静、理性下来,要看到这段时间来自己的改变和进步,并告诉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治疗,失眠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但小妮已经完全听不进去,情绪又激动起来了,说自己绝望了,治不好了,要放弃了,坚持要回家。无奈之下,我们也只能同意小妮中止治疗,为她开了一些治疗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7704499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