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逃过扑街魔咒的《黑客4》,到底差在哪儿?

《矩阵重启》是烂,但很多人批判的焦点不大对。

它的烂,不是表面上的烂:就像大量针对文戏跳跃、武戏拉垮、配角脸谱的质疑之声;而是烂在根上——

《黑客帝国》的“根”是什么?是世界观设定和蕴含其中的哲学思辨。若以两个关键词加以概括,便是“爱”与“控制”——它们分别是人的存在意义和机器的终极目的,亦是贯穿三部曲始终、相反相成的一对核心概念。

爱与控制是《黑客帝国》“根运算”,原版的剧情主线便是尼奥对崔妮蒂的爱打乱了架构师的前五次“毁灭-重建”布局,迫使机械大帝与人类签订城下之盟。也就是说,最终令控制稍加松动、锡安得以幸存的,是个体爱情,而非群体革命。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时隔18年,再度找回基努·里维斯和凯瑞-安·莫斯饰演原角色。

所以要想打破三部曲构建的完美闭环、强制重启这一大IP也不是不行。但有个前提:需拍出机器控制的新原理和爱情的新面貌。如若不能在这层表达上取得突破,“重启”就毫无必要。

对此,单飞的拉娜·沃卓斯基其实是有意识的。但《矩阵重启》的别扭之处在于:“爱与控制”的发力点找对了,却没使出劲儿来。好比她明明知道“重启”之路在哪,可就是迈不开步。

不如分头讨论,先从机器的角度——控制入手。在揭秘矩阵7.0版的新型控制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下被淘汰了的控制术。

1

从《重装上阵》结尾尼奥与架构师的一席话中,我们了解到:一代矩阵采取的是种板上钉钉、各就各位的极权统治术,由于抹杀了人性而很快崩溃。

《黑客帝国:重装上阵》尼奥在架构师的房间与他对话。

善于总结的机器人吃一堑、长一智,主动为人性敞开个口子、依靠假选择将旧世界一分为二:99%的人,继续沉睡;1%的人,在锡安觉醒。让害群之马远离矩阵,则世界太平;当锡安过于自由,再一举消灭。总之:稳定压倒一切。

所以“觉醒”这回事儿,其实是不存在的。若说矩阵之内,是肉体剥削,那矩阵之外,无异精神催眠。这一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二代统治术”较之一代更加柔性和高明:每一代救世主努力到最后,都为人类共同体的使命蛊惑,成为维稳的关键棋子,落入架构师的彀中。“救世主”,本质上是上个世界的终结者,正是他们,促成了毁灭锡安的关键步骤。

可到了尼奥这一代,事情起了变化:救世主因为初尝爱情滋味,居然做出了与前任们截然相反的抉择——罔顾大义地只救一人,不为苍生。这是个人自由意志的真正胜利,也使架构师成竹在胸的软控制话术失灵。

《黑客帝国:重装上阵》尼奥选择救崔妮蒂。

按每次反抗都会招来更有效控制的机器逻辑:人性觉醒后,他们引入锡安;当爱情觉醒后,他们又将引入何物来面对这一崭新局面呢?

拉娜·沃卓斯基在《黑客4》里给出的答案是:娱乐。在“娱乐压倒一切”的基础上,再向人类深入贯彻“两个离不开”思想:人离不开机器,机器也离不开人——这是化对抗为合作的高招,是机器的统治重心从“1984”转向“美丽新世界”。

2

“泛娱乐化”的控制首先体现在尼奥的全新身份中——从程序猿到设计师,并将三部曲直接等同于他的电子游戏。

尼奥在《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中的新身份是《矩阵》游戏的设计师。

有人认为如此设定过于儿戏,反映了拉娜面对资本霸权(华纳)时自噱自反的消极心态,但这一自我颠覆从控制术的升级角度来看也算合适:

在元宇宙概念大行其道、数字产品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当下,比起将虚构世界当作真实的,人怕是更会对如下心理产生共鸣:这个人似曾相识,这件事我到底经历过没有......

以前是指派给你一份假记忆,如今是用真假参半的讯息将真记忆重洗一遍,叫人彻底分不清想象与事实——这准确切中了移动互联时代人的生存状态。比以假为真的缸中之脑更糟的,是以假乱真的边界消弭。“真实不存在”意味着“觉醒”也没必要——这才能叫人彻底躺平,从而杜绝一切潜在的反抗可能。

“1984”时代的规矩是怎样?战争即和平、奴役即自由、无知即力量。可到了“美丽新世界”,还可再补一句:想象即事实——这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前三句两个词力量对比再悬殊,好歹是二元的,就像矩阵与锡安、先知与架构师、尼奥与史密斯......这就多少还有些“对立”的希望;可现在是:锡安不在了,先知没有了,史密斯成了尼奥的同事兼上司,机器保留了尼奥的革命记忆——却宣称它是被想象的!当二元化作一元,可就真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了。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中史密斯成了尼奥的上司。

从20年前的“真实被遮蔽”到如今的“无所谓真实”,这一思考本来是与时俱进的。可拉娜·沃卓斯基的失策在于用力过猛:在该对角色的新身份和矩阵的新规矩详加铺陈、认真以对的一开始,采用了一种极其戏谑、轻佻的叙事口吻——那些解构原作的七嘴八舌,也悄然消解了续作本身,让观众无法严肃地看待故事背景。这直接导致旧世界被掀了个底朝天后,新世界依然面目模糊。

“模糊”的深层原因在于:机器的控制已从“二元”进阶到“一元”,可尼奥的反抗却在“一元”的基础上回归“二元”,也就是说统治变得更高明的同时,革命思想却还是旧的——这就是当我们看到尼奥再次从矩阵回归回茧房时不太自在的原因:不是拉娜的铺垫不够,而是“新旧”两种思路的不匹配。

再说何谓“两个离不开”。

《黑客帝国》从来不是愤世嫉俗、主张革命的电影。它恰恰是站在上帝视角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与机器并非二元对立、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共存与协同进化。这在《重装上阵》尼奥与哈曼议员的对话中已现端倪——老头当时强调:是机器维系着锡安城的运转,人们的生存与机器相连。

“人机共存”的思路在《矩阵重启》中得到进一步发扬:在前救世主与机械大帝合作的感召下,一部分机器选择与人类合作,加入反抗军阵营。而且,程序也可借助粒子形态进入真实世界。恰如Bugs对尼奥所言:“这是你带来的改变,原本没人能想到会有这些改变”。

IO是机器与人类共建的城市。

改变的是什么?是机器不再像机器,人亦更加非人。“并不是所有机器都寻求控制,就像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自由”,这句话非常关键:当控制到了不显控制的地步,意味着机器开始洞悉最深刻的人性——只挥舞大棒会激起反抗,加上胡萝卜才会让他们“感恩”。

果然,拜机器带来的科技所赐,眼下的人类既有生物天空也有“转基因草莓”,较之锡安勒紧裤腰带的苦日子已不可同日而语。“此间乐,不思蜀也”,因此在人类的新据点IO中,像第一部里赛弗那样的犬儒主义者大大增多了,这坐实了分析师的断言:“其实你们并没那么在乎真实”。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真实世界的人类拥有了花园。

像墨菲斯一样的“古人”,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的,他们之所以不愿被唤醒是因为受洗脑太深、时机未到,但凡他们真心实意地认清眼前这个虚幻世界,内心中的自由意志总会召唤他们奋力一搏。

可只过了短短六十年,人类社会就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即使多数人心悦诚服地意识到自己在被奴役,但只要这份奴役足够安全、足够美好,他们就不介意,反而惧怕苦难的真相。

就像曾经的革命者、垂垂老矣的奈奥比都相信“今时不同往日,我们也早就不一样了”,她囚禁尼奥的借口振振有词,因为他“威胁到了每个人的生存”,这话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一切为了整体的“大局观”,这和矩阵清除异己的逻辑有何不同?

曾经相信尼奥的奈奥比,却在《黑客帝国:矩阵重启》里不再相信他。

个体好不容易从矩阵中逃脱,却要服从“保护每个人利益”的现世规则。如此说来,IO不过是另一个“矩阵”。而已化作偶像、坚持走人类“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墨菲斯成了信徒心中的伟大领袖。这通通说明:即使摆脱了机器矩阵,人类也会很快自造个矩阵出来。

可惜,拉娜·沃卓斯基没有把“人与机器都变了”这一想法加以放大,她未将所有的思考和盘托出,只是旁敲侧击地借助角色之口点到为止,然后迅速抽身离去——这本是最能与人的当下处境和数字集权时代特点密切呼应的点。

或是力有不逮,但最大的可能是:创新不是目的,守成才是。她要一场戏接一场戏地赶下去:让尼奥赶紧去救崔妮蒂,与此同时更多的打斗、更多的爆炸赶紧上——这些全都是“旧”。

这种新旧之间的难以取舍和创作迷茫,几乎贯穿《矩阵重启》的每分每秒。就像开头那个以水面反射警察倒影的镜头设计,其实比第一部更为出彩,但问题是类似个别“创新”总包裹在经典复刻的致敬场景中,那它又有何用?

水中倒影意寓矩阵世界的“镜花水月”。

也罢,机器控制的“新原理”虽未明说,但好歹七零八落地有所揭示。说完了控制,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爱情。

3

爱情一直是《黑客帝国》系列的B故事,对剧情的转折起着关键作用:若非第一部中崔妮蒂不甘心的一吻,尼奥早被史密斯杀死,“救世主”程序便无从激活;要不是第二部中尼奥义无返顾地相救,不但崔妮蒂会死去,世界也将堕入又一次的轮回;第三部里,崔妮蒂更是成为瞎眼救世主的双目与拐杖,全靠她的帮助,尼奥才能飞离锡安前往机械城与大帝谈判。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里尼奥与机械大帝谈判。

正是爱情这个变数改变了矩阵既定的方程式,缔造了人机之间的短暂和平。

爱情既然如此危险,“先知”为什么还要点化崔妮蒂爱上尼奥?是因为私人之爱对机器来说是最神秘的东西,是他们迄今为止学不会、不理解的。面对爱情,机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压倒了维稳心态。

因此,爱情是机器默许下的“测不准原理”,亦是人类的唯一胜算。重启之后描绘一段夕阳恋、继续“让爱发电”,天经地义。

但爱情的“天经地义”,属于逻辑设定和宗教背景上的精妙,而非沃卓斯基塑造人物之功。他们(她们)其实不太擅长刻画感情,就像你我都能理解崔妮蒂(三位一体,即上帝)与救世主(即耶稣)光凭名字就能爱上,可你能回忆出尼奥与崔妮蒂生活中的任何情感细节吗?你能看出这两个人心心相印、日久生情的现实理由吗?估计不能,你有印象的大概是基努·里维斯和莫妮卡·贝鲁奇的香艳舌吻——从这一喧宾夺主的功能性设计上,就能窥见沃卓斯基对“忠贞爱情”的刻画能力了。

4

因此在新作中,我们本指望导演能弥补前作感情戏的短板,复活二人的理由和“相逢不相识”的处境是能成立的:机器想继续“留观”这一爱情样本,却又惧怕二人合力产生的危害,因此谨小慎微地使得他们近在咫尺却无任何实际关系。

这一设定本为感情的生发过程与合理性留够了空间:我们想看到两个现实中的人、而非逻辑上的神如何一点点靠近,互生切实可感、真实可信的爱意。较之前世,今生的优势在于:觉醒不再有先后之分。既然二人被拉回至相同的人生起点,产生具体生活交集的机会就更多。

结果这部的感情线比三部曲还仓促、还潦草。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中尼奥和崔妮蒂的感情线浮于表面。

一切都那么的天经地义,一次回眸、一声呼唤就能促使崔妮蒂忽然醒觉,置出车祸的女儿于不顾并对老公大打出手,这一完全有悖于人之常情的举动到底因何而起?这是被机器清除记忆的两个人——要是一声“叫魂”就能让人与熟悉的一切划清界限,那这机器的洗脑术还不如洗衣机。

搁三部曲我们还能容忍:孤男寡女,面对世界末日共处一船,感情不铺垫就不铺垫了。可在新作中,尼奥是个分不清幻想与真实的“精神病患者”,身边还有分析师和朋友裘德这两个监工;崔妮蒂是家庭美满的有夫之妇——这得克服多大的现实阻力,人才能认清眼前的“但凡所相、尽皆虚妄”?

结果就凭二人先前短短三次的交流,旧情复燃就这么成了。这里透着股导演“反正你懂的”的不耐烦。你说三部曲中爱情作为B故事,只求“逻辑通顺”倒也罢了,可这回的主线就是尼奥再次拯救崔妮蒂的爱情故事,还玩这出“你懂的”,真是不思进取到了极点。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崔妮蒂选择放下家人和尼奥逃出矩阵。

而且,我不知道开篇就忙着自我否定的拉娜·沃卓斯基有没有想到一点:这条拯救爱情的主线有一处很要命的情节设计,恰恰对爱情主题构成自反——问题出在萨蒂身上。

从《矩阵革命》中我们知道:萨蒂的父母都是程序,可她却是“爱”的结晶——作为程序的后代,萨蒂拥有类人的感情,这其实是《黑客帝国》最悲观的预言。因为机器一旦学会去“爱”,人类便再无利用价值。所谓的和平条约非常脆弱,只因为机器信守承诺。人类再不安分,势必迎来灭绝——从沃卓斯基最看重的“逻辑”上推论,结果就是这样。

所以,若想讴歌尼奥与崔妮蒂的爱,你得拍出人类之爱较之程序之爱更加伟大、更能创造奇迹。可《矩阵重启》的情节设计是怎样:营救崔妮蒂的整个计划,是萨蒂提出的——且不说她凭什么三言两语便能说服奈奥比回心转意,关键她这么做是为了报复分析师杀害其双亲,原来萨蒂对父母的爱,才是扭转乾坤的关键!

程序小女孩长大了。

最显主创糊涂的一幕是结尾。分析师调侃尼奥与崔妮蒂:“你们胜利了又能怎样?不如给天空画道彩虹?”。其实这里又埋了个致敬梗:在三部曲的最后一幕,程序小女孩萨蒂,就能随心所欲地涂抹天空。

问题矩阵本来就是虚拟的,改变其形态不算什么。堂堂救世主CP,去重复程序几十年前就能做的事,这算什么“胜利”?可见拉娜·沃卓斯基自己也不知道二人复活后究竟能干什么......原作中,救世主能迫使机器妥协、拯救锡安人民,这才叫真正的胜利。新作中,她只好借崔妮蒂之口,以“拥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搪塞过去。之后墨镜一戴、飞天遁地、嗨就行了......

看来,还是“控制”笑到了最后。

结局崔妮蒂和尼奥返回虚拟世界找分析师算账。

黑客帝国这台老旧CPU的双核心处理器——“控制”与“爱情”的大数据运算,在《矩阵重启》中都出了bug。“控制”勉为其难地向前推进了几步,“爱情”则是大踏步的后退。合起来,约等于零。

再结合影片前30分钟那副玩世不恭、油嘴滑舌的姿态,就形成了如下一种古怪又分裂的观感:

既想解构、又想建构;想要躺平、又不甘心;又有表达、表达又堪称失败;又想延续前作优点,又继承了个稀烂。《矩阵重启》本身,就像它描述的那个资本至上、娱乐至死时代下的芸芸众生:浑噩、拧巴、无所适从、有心无力。这里包括基努在内所有人的表演,都透着股强迫开工后深深的疲惫感——若将其视为对中年危机的情绪刻画,影片倒是蛮到位的。

在最后的彩蛋中,自砸招牌的沃卓斯基愤愤不平地宣称:电影已死。其实电影未必会死,只是“黑客”确实应该寿终正寝了。

恰如墨菲斯哀叹过的那样:“我做过一个梦,可那个梦已离我远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网上的情感挽回专家可以相信吗(挽回机构真的可以挽回爱情吗)靠谱不靠谱,不能一概而论,可以参考参考他们的经验。具体怎么挽回,还是得靠自己。情感专家,理论知识没有问题,具体实践操作,还是会有点儿纸上谈兵,其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适合别人的方法,不是适合你。适合自己的方法也许就是唯一的。其实只要用心对待对方,早晚都是可以挽回感情的,实在挽回不了,留给对方的https://www.zd36bia7t.cn/tu-wei-qing-hua/18869.html
2.分手挽回情感指导收费(情感挽回分析师可信吗)当今社会,情感挽回行业蓬勃发展,许多人在经历分手或感情困扰时,寻求情感挽回分析师的帮助。随着这一行业的兴起,也引发了对情感挽回分析师可信性的质疑。本文将对情感挽回分析师的可信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情感挽回分析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情感挽回分析师通常具备相关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专业背景,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http://www.wedating.cn/qgwh/8148.html
3.算命婚姻感情不好,算姻缘这个东西可信吗算命的背后,有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它给了你一种“指引”,让你在面对感情时稍感安心。真正值得依赖的,始终是你自己的眼光、心态和行动。 也许未来的某个时刻,你依旧会问:“算姻缘这个东西可信吗?”但我相信,那时的你,会有更清晰的答案——你才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http://www.aichao521.com/hy/30654.html
4.心理学读书笔记:心理咨询面谈技术沉默可以鼓励来访者说话,并且给来访者、咨询师都留下思考的时间。但过多的沉默可能会让来访感到压力和焦虑。 精神分析流派通常会用沉默促进自由联想, 但是一般治疗师会在使用前预先向来访者说明自由联想的概念。 指导原则:1)来访者停顿时,留出几秒的空隙,不要急于插入进一步的言语交流(因为来访可能会自然地开始讲述重https://www.douban.com/note/861881027/
5.爱情下降型轨迹,指男女双方在进入婚姻以后,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某些情形下,治理层缺乏详细分析以支持其评估,并非妨碍注册会计师确信治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不是适合具体情形 B.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治理层作出的评估是不是已经考虑所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不包括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时获取的信息 C. 若是治理层评判持续经营能力涵盖的期间短于自财务报表日起的十二个月,https://www.shuashuati.com/ti/4e0ae0140f2a4bf2b7b02467d83ae737.html?fm=bd8f0f9f138f436bff2298bf1fa039a914
6.组织行为学题库6篇(全文)27)分析师需要建立一个重要的项目团队。至关重要的是快到最后期限。而最优秀的候选人没有任何团队经验,在面试中,当被问到关于他的团队经验他回答说,“我愿意独自工作。我独自一人更有效。”这时你应该做什么? A)雇佣和训练他。 B)雇佣他,希望他学习。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xdnu8ug.html
7.在网上找的情感分析师被骗?交费却没达到预期效果可退钱吗?在网上找的情感分析师被骗?交费却没达到预期效果可退钱吗? 成年人的分手大多经过深思熟虑。一段感情出现问题,如果一方仍一往情深,也许会为破镜重圆花尽心思,但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当然,更多的是想要挽回却不知从何做起,正是这样的需求,导致了这两年间国内各地情感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头,打着“情感挽回”http://wuhan0126602.11467.com/news/5090062.asp
8.网上情感分析师情感挽回制定方案收钱是诈骗吗?6380元买咨询师“支招”致关系僵化提出退费却遭拒 23岁的赵芳告诉记者,10月初,和前男友在一次争吵中,两人冲动之下分了手,之后赵芳非常后悔,“我们感情还不错的,分手也不是因为有其他人介入,没有原则性问题,所以我当时就想着要挽回这段感情。”赵芳说,她随手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了“如何挽回前任”之类的关键词,然后看http://m.110.com/flzs/965186.html
9.西安85后情感分析师:最大成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分析师有情人作为一名情感分析师,“五一”小长假是最忙碌的日子,只要是能帮助感情出现矛盾的情侣、夫妻重归于好,再辛苦也值得。 情感分析师?竟然还有这样的职业。其实这份职业也是一门大学问,文雯当了8年的情感分析师,拯救了破裂家庭、成就了姻缘。她说,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家庭和睦是她最大的成就。 https://news.hsw.cn/system/2018/0430/983452.shtml
10.2023年11月广西凤山县参加广西2024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招聘B.某股票分析师预测股票指数会上涨,结果股票却下跌了C.小张认为自己期末考试能考90分以上,结果却只考了70分D.某足球评论员说明天的比赛甲队获胜的可能性是80%,然而以往数据显示,该评论员的预测准确率仅为30%42.互联网的丰富,正源于其海纳百川。___。知识之海、观念之海,在每个“集体人”的参与中更显无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03/714304300000604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