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加高,这个名字对今天的湖北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他是从煤矿工人成长起来的红军早期高级干部,曾任鄂东南总工会委员长,湘鄂赣省全权特派员,湘鄂赣省委副书记,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牺牲的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遗物。湖北黄石市阳新县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里,留存着一张他的画像,是根据他在世的亲友描述绘画的。2023年年底,阳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AI修复技术,对画像进行了修复,让烈士的面容更加清晰。
黄加高的家乡,在现在的湖北黄石新港金海管理区左家铺村黄刚湾。在村党支部书记黄成等人的努力下,通过寻访烈士故事,建设纪念设施,他们在设法让黄加高的事迹历久弥新,被更多的人熟知。
修复后的黄加高画像
从煤矿工人到红军高级干部
在黄氏族谱里,他的名字是黄家高,而在红军早期的档案里,他的名字被记载为黄加高。
他1900年出生于湖北阳新,幼年时曾读过几年私塾,年轻时逃荒至湖北大冶当煤矿工人,其间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并秘密加入工会,于1927年底加入共产党,后当选为工会委员长,参与领导了当地的工人运动。在湘鄂赣苏区和红军中,他属为数不多、有文化且出身工人阶级的高级干部。
1931年,黄加高被选为鄂东南特委执行委员,任鄂东南总工会委员长,代表鄂东南苏区出席了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并被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任命为驻湘鄂赣省的全权特派员。1932年3月,黄加高在江西修水上杉召开的湘鄂赣省委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上当选为临时省委常委,同年9月在江西万载小源召开的湘鄂赣第二次党代会上被推选为省委副书记。1934年1月,他再次出席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并与博古、毛泽东等其他174名同志一起,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4年2月,鄂东南红三师在王文驿战斗中失利,湘鄂赣省委决定改组鄂东南道委机关,黄加高临危受命为鄂东南道委书记,领导了鄂东南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6年6月,黄加高调任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9月26日,黄加高等率红十六师途经奉新县时受敌阻击,部队遭受损失,一营营长和十数名红军牺牲。黄加高为了解敌情,不顾个人安危,带着警卫员到前沿,正当他用望远镜观察敌阵地时,突然一梭子弹射来不幸正中头部,黄加高当场壮烈牺牲。
“兵支书”整理烈士故事
11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在黄加高的家乡左家铺村黄刚湾看到,他出生的老屋被保留下来。左家铺村党支部书记黄成,一直在为挖掘黄加高的故事,建设黄加高纪念设施而奔忙。
黄加高出生的老屋
黄成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己也是黄刚湾人,和黄加高可以说是同一个家族。小时候,他和家人搬到阳新县城居住,家附近就是当时落成不久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在陵园里,他看到黄加高的画像,回家问老人,老人便给他讲述了在黄刚湾流传的关于黄加高的小故事。从那时起,他心里就埋下了对英雄崇敬的种子。
1994年,黄成参军入伍。1997年退役后,几经辗转,于2021年担任左家铺村党支部书记。到任之后,他就开始着手收集整理黄加高的故事。
宣扬黄加高的事迹,对黄成来说不仅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情感,更是作为村支书,团结全体村民,建设左家铺村的需要。黄成说,村里正在筹建黄加高纪念广场,准备为黄加高立一座雕像,让大家都能记住他的样子。他们还准备在村里建立一座纪念馆,陈列黄加高和金海管理区其他烈士的事迹。黄成说,当年,左家铺村和周边几个村,受黄加高感召,跟随他一起参加红军的有十多人,后来都没有回到家乡。作为后来人,有义务把烈士们的故事讲好,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阳新为他画像传承红色精神
黄成曾经委托江西的朋友,寻访过黄加高牺牲后安葬的地方。但是因为当年参加过战斗的老红军回忆录中,并没有提到具体的安葬地点,在当时严酷的斗争环境下,也无法为烈士们立碑,因此现在已经无法找到黄加高安息的具体位置。
黄加高的烈士证(通讯员供图)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虽然今天也许不知道黄加高长眠在哪里,但是阳新人民并没有忘记这位曾在阳新的土地上成长、战斗的英烈。2023年底,阳新县运用高精度修复、AI仿生技术重建面容等多种手段,在今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前,为378位无照片烈士画像,其中就有黄加高。依靠现代科技,他的容貌更加清晰,英雄的气质也更加具象。
阳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表示,为烈士画像是对历史英雄的纪念和缅怀。通过画像让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烈士的形象,加深对烈士精神的认识和尊敬。AI技术能够根据有限的信息复原烈士的容貌,为烈士家属和后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形象来寄托哀思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