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士身高达不到标准,那浓缩的都是精华,本人身高1.70,运动型,为了培养好下一代的幼苗,如你是精华型女的话,或许不太适合我,身高1.50以下的朋友就请勿打扰;
2、你的长相可以有个性,但不要过于夸张委婉,本人相貌平平,如你是明星脸的女士,那也免了,说实话,我是很喜欢看美女,你不要否认喜欢看帅哥的事实,但是有了你之后,我会看你一辈子,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我需要的是过日子的另一半,而不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3、如你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或出生知识分子家庭,那也免了,我的家庭背景一般,我不想高攀你,也不想‘虫化蝶’,简淡的生活是我所需要的,我的性格是乐天派的,不喜欢做作,不受拘束的生活是我喜欢的,希望你能理解;
4、如你是看着学历找男友,那也免了,很多人都喜欢用书本上的东西或学历看一个人,这样看一个人不觉得很屈才吗?尽管我不是读书的料,如果你也是这样看一个人,我建议你还是去高校找个适合的男友吧;
5、孩子气的女士也免了,我需要的是一个比较沉着稳重的女士作为结婚伴侣,不是要找个宝宝型脾气的女士,那样你不累,我会很累,如果你是孩子气的女士,我和你无怨无仇,请让我多活几年,不要给我写信,谢谢;
6、非主流女生请速绕行,我不是国宝熊猫眼非主流男生,你的装扮或许在你们这个圈子感到很另类时髦,夸张的烟花发型,戴着硕大的眼罩,穿着韩流服饰,裤子永远貌似忘了捆腰带,我的毅力还是比较坚强的,你这样的装扮可能不至于吓倒我,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带你回去见父母,虽然父母身体很健康,心理素质很好,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提前打个120急救车在我家门口等着;
7、喜欢混迹于夜场的女士也请速离开,本人生活很简单,我这个年龄只想找个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不想找个到了晚上就往迪吧飞奔的女士,我需要个四肢健全的女士,因为我从小就得了麻痹症。你每天在迪吧听着迪曲摇头晃脑的扭着老胳膊老腿的跳秧歌,我能不担心你的安全吗?万一哪天,老胳膊老腿的扭骨折了,我借个南瓜车拉你回来你也受罪,为了让你少受罪,你还是绕行吧,实在对不住了;
10、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优先考虑:有四种不同颜色长筒丝袜;有五条不同风格的丝巾或披肩;穿七分裤或长裙时赤足穿皮鞋;可为家庭放弃自己的事业;能歌善舞者;熟练运用两门外语者。
11、爱是责任,爱是一辈子的承诺,爱是相互的扶持,有伟大的爱情,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然而,我从来就相信爱情应该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心,鼓励,两个人不离不弃,平凡而不平淡,浪漫温馨。
12、开心厨房,温馨卧室,表达爱意的小装饰,恬静的香氛,甚至是自己亲手烘烤的蛋糕,花样翻新的烛光晚餐,情调独具的惬意下午茶,爱情不因岁月流逝而消减,爱情不因生活琐碎而平淡,我们一起来经营吧!
13、每到一个地方,就爱带回些当地拾的花草碎石,天物所能传递的信息和能量,在我看来是对那里最深切的回味。生活就是用简单的方式来享受,是好好去拥有每一件而不是拥有更多-------希望和他过专注宁静的生活,当我们和自然同在,我们会充满希望。
14、对于“你”来说,我是陌生的。所以,我如实填写了个人资料,把自己最近的生活照放进相册里。除了这些你看到的,我还想告诉你,我是八零代独生子女,但没有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我会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条,会做可口的饭菜;懂得关心照顾家人和朋友,是个很让人放心的女孩。对于我来说,“你”是未知的。人生旅途依旧孤单的时候,我努力让自己更健康,更快乐。未来有一天,当我走累了想要休息的时候,抬头看见你站在不远微笑着向我挥手,大声对我说,我在这里等你很久了!我会心一笑,走向你,然后和你牵手走完一生。这个让我会心一笑的人,虽然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出现,但我会守侯,因为我相信你的存在……
15、对整个世界来说,你是一个人,而对一个人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我会在这里等着你的到来,期待我们的爱情开花结果,期待把我们的小窝布置得浪漫温馨,一回到家就有幸福的感觉。
16、生命中有你,感觉精彩;回忆中有你,感觉温馨;旅程中有你,感觉快乐;失落中有你,感觉坚毅;沉默中有你,感觉灿烂;朋友中有你,我不再孤单!
18、我一直在这里,没有离开,我一直在等待,等着那个和我终生相伴相爱一生的你的出现。因缘而聚,我始终这样认为,所以觉得这里真的很好,美丽的缘分,也许就是给我的最美丽的暗示吧。
二、语言转型压力的加深
三、经典对白需求的迫切
关键词:《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叙事方式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一生共写了仅四五部作品,但部部都可谓传世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中处处涌动着“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小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复杂的故事情节可言,只是一个个人物的意识的绵延、跳跃,小说显得支离破碎。因此他的作品都晦涩难懂,又略带一丝神秘,后世人争议颇多,虽阳春白雪,却鲜有人敢和。但是,就是凭着这几本几乎没有什么读者的作品,在辞世近70年后,乔伊斯的声誉却越来越高,全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有人在对他及其作品进行研究。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是乔伊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心灵自传体小说,最早书名叫《斯蒂芬英雄》。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从一个天真孩童成长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对家庭、宗教、政治、爱情等的看法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依赖、盲从,逐步发展到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下定决心,摆脱束缚,最终走上追求艺术的道路。
叙事方式指的是叙事者用什么方式将故事表述出来,是通过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还是让人物与事件按照自己的面貌呈现出来。柏拉图曾区分过所谓的“纯叙事”与“完美模仿”,前者是诗人“以自己的名义讲话,而不想使我们相信讲话的不是他”,后者正好相反,“他(诗人)竭力造成不是他在讲话的错觉”。与之相对应,叙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讲述,大致相当于柏拉图的“纯叙事”;一种是显示,大致相当于柏拉图的“完美模仿”。前者是用叙事者的语言讲,后者是让事件、人物自己展示。(赵炎秋,2007:120)
珀西卢伯克在《小说的技巧》中说:“直到小说家把他的故事看成一种‘显示’,看成是展示的,以至于故事讲述了自己时,小说的艺术才开始。”(PercyLubbock,1921:62)这一论述充分说明“显示”对小说艺术的重要性。《画像》尽管情节简单,内容平淡,作者却借用“显示”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非常细微、逼真地呈现出主人公丰富的意识活动。小说中意识活动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等。
一、内心独白
《画像》开篇用第三人称过去时叙述,随着叙事进展作者使用了自由间接引语,从而将第一人称与现在时态引入文本叙述。由自由间接引语构成的内心独白在《画像》中多次出现,是乔伊斯叙述方式的特征之一。当斯蒂芬和爱玛同处一辆街车时,“她也一定希望我搂抱她,他心里想。所以她才跟我一同上了这辆车。在她爬上我这步台阶的时候,我可以很容易就搂抱她,没有任何人会看见我们。我可以抱着她,还吻吻她”。(黄雨石,1983:77)在这一场景中,第一句是由叙述者讲述的斯蒂芬的内心活动。从第二句开始文本中出现第一人称,这是以自由间接引语形式出现的斯蒂芬的内心独白。通过使用自由间接引语,文本很自然地从叙述者的角度转向人物的角度,使得读者可以直接了解到斯蒂芬的内心活动。
二、自由联想
与内心独白相比,自由联想带有更大的主观随意性、跳跃性。它巧妙地利用现实这个“中转站”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显意识层次与潜意识层次联接起来,能在意识深处由一个意念激发出另一个意念。(赵炎秋,2007:63)因此,自由联想是最能表现人物意识的自由流动,最能表现人物“心理真实”的自由展现过程。在小说的第一章中有这样的片段:
躺在火炉边的地毯上,用手撑着自己的头……他身上发着抖,好像满身都粘满了又冷又黏糊的水。韦尔斯真太不够朋友了……就把他推到那个方形水坑里去。那里的水是多么冷,又多么脏呵!有人曾经看到过一只大耗子跳进上面的那层浮渣里去。妈妈和丹特一起坐在炉边等待布里基德把茶点拿来。她把脚放在炉槛上,镶着珍珠的拖鞋已经烤得非常热,发出一种很好闻的热乎乎的气味!丹特什么事情都知道……阿纳尔神父比丹特知道的事情还要多,因为他是一个传教士,可是他父亲和查尔斯大叔都说丹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妇女,她博览群书。(黄雨石,1983:6)
斯蒂芬的意识在不断地跳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定的顺序,只是有感而发,触景生情。他从躺在地毯上联想到韦尔斯把他推到水坑里,从脏的水想到耗子,从对母亲和丹特的回忆想到阿纳尔神父,一个形象生成另一个形象。
三、时空交错
时空交错也是《画像》中表现人物意识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把不同时空里的事件、场景组合、叠加在一起,从而超越时空限制,去表现人的意识活动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界限且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跳跃性,前后不连贯、无逻辑关系的无序性、无理性。(赵炎秋,2007:63)
提及乔伊斯,人们一般想到的多是他的意识流巅峰之作《尤利西斯》或《芬尼根的觉醒》,而经常忽略他的早期作品《画像》。《画像》尽管读者群不多,研究者也少,但乔伊斯独具匠心地在叙事方式上采用多种艺术技巧和手法,使得这部小说丝毫不逊色于其它作品。
参考文献:
[1]Lubbock,Percy.TheCraftofFiction[M].London:JonathanCape,1921.
[2]Phelan,James著.申丹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吴晓东.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游巧荣.试论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迷宫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2009,(5).
[6]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M].黄雨石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历经的文化选择之过程皆复杂各异,既有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也有文化自身承前启后发展的因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锤炼,在浩瀚的国学典籍中,以无穷的智慧在字里行间流淌闪烁,时刻给我们后人深刻的教诲与启迪。而古圣先贤们的高洁志向、明朗人格、处事策略到底是否能破茧诞生出新的国学精神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启蒙呢?
一、国学启蒙弘人文精神,导读明理为净化心灵
中国的文化是道德文化,是做人的文化,所有中华美德都源于中国的经典。其中既融人了以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倡国学启蒙教育昭示了我们应以激感为出发点,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为依归,通过国学的浸润净化心灵,促进儿童自我塑型。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达数十万,许多人在盲目追捧西方现代文明时迷失了自已,丢掉了被外国人奉为圣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有一外国人曾试探中国留学生:“‘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但无人知晓,于是,美国人不屑一顾地说:“你们太不了解自己的文化。”的确,我们有的留学生,外语学得极好,却对孔孟知之甚少;懂得欧元英镑,却不了解《资治通鉴》和《论语》。
有人说,国学经典有阳春白雪的味道,有返璞归真的意味,也有润泽心灵的魅力,这似乎是饱学之士的雅堂之事。于我们而言,似乎高不可攀。孰不知,传统文化根深叶茂,不但在课堂上艳光四射,而且在生活里蓬荜生辉。有如不同的人喝同样的茶,可以喝出不同的味道。或是喝出生命的澎湃激扬,或是喝出人生的梦想追求,因人而异。不同时期的人、不同境遇之人,只要用心品味国学经典,便能于清醒之中读懂岁月铅华中的文化底蕴,涤荡浮躁的心灵。
二、口才文才从诵读开始,素质气质自经典升华
教书育人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国学经典的导读使德育工作更为立体。当然,经典诵读活动绝不应该搞形式主义,应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抵达孩子的内心,既可以修养身心,启迪智慧,也可让人明白处世之道,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身心健康、人格优化。所以,我们要尝试通过国学教育弥补人文教育的缺失,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发达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卡通动漫、网络等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充斥国人视野。调查显示,人们从图像所摄取的信息量高达60%-70%,图形高频率出现,文字则退缩于从属地位。事实证明,儿童久而久之地读图,便会缺少语言积累,出现“失语”现象。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指导儿童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不仅能让儿童了解民族文化,接受传统教育;也能丰富语言积累,意义深远。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们品读经典中的言论,领悟“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孝礼,感受“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诚信,学习“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恩义,便可在心灵最澄澈的年代里洋溢着一股文明的诗香书气。
国学经典是浓缩中国历史的画卷,涌动着诗人对人民、对历史、对国家民族的一种内心独白,充盈着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世界。孩子们在轻松诵读中,把名人圣贤留下的永恒理义和语言精髓积累下来,那将会终生受用。
国学经典饱蕴大量的人文内涵,有的语言优雅凝炼,有的对仗工整、韵律流畅。只言片语所表达的内容之丰富,是世界上其它语言无法比拟的。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大量积累语言,厚积薄发,阅读和写作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称,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加可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将国学文化的课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经文诵读理解与实践导行相结合,把行为规范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提高思维能力,明白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