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这几种心理咨询师,快跑!快跑!快跑!

“好想去找心理咨询师聊聊,但感觉这块市场非常乱,我又不了解心理学……”

这是很多人需要心理帮助时的真实想法,最后便对心理咨询一事不了了之。

有让来访者一次交几万块钱的咨询师;

有让来访者学“心灵易经”的咨询师;

有转头就私自把咨询内容告诉来访者领导的咨询师;

还有告诉来访者可以用心理咨询代替精神科治疗的……[1]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分辨咨询师是否靠谱、是否适合自己呢?

不说太专业的内容,今天我只告诉大家,咨询师的哪些行为预示着ta很可能不靠谱。

图丨giphy

名号太多的咨询师

你第一次走近心理咨询机构,面前的咨询师微笑着给你打招呼:

“你好,我是CIPC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王老师。”

“我有4年从业经验,咨询时长在8000小时以上。”

“同时我还是婚姻指导师,也是很多人的心灵成长导师。”

哇,乍看是不是好厉害?

我们一个个来说。

第一个:CIPC?

这个几年前被曝光过,就是个山寨名号。交钱、学习几十个小时、通过简单的考试,证书就到手了。这个“证书”毫无含金量,在业内也得不到承认[2]。

第二个:从业4年、咨询时长8000小时?

第三个:名号这么多,可信的有几个?

所以什么婚姻指导师、心灵成长导师,都是他们自封的。

N次包挽回

咨询师盯着你的眼睛,笑着说:

“小张啊,你讲的和女朋友的问题呢,我推荐你买这个5999元的心理辅导套餐,可以保证1个月内,你和你女朋友就不吵架了!”

“你到我这里来咨询,最多5次,你就能提升自我,挽回感情。”

情感咨询是心理咨询的重灾区。许多人打着心理咨询师的名号,宣称可以1个月内帮助你成功挽回伴侣心意,或是追求到你喜欢的对象。

可是,情感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怎么可能一口咬定3次、5次就让对方“回心转意”呢?

更别提,这种骗局利用了当事人焦急的情绪,收取高昂费用、不断交费升级VIP套餐,最后还很可能解决不了问题,给当事人带来二次伤害,真是造孽啊!

没有工作协议/知情同意书

你坐在咨询室,发现咨询师没有夸大资质,也没有保证效果,似乎挺靠谱的,要不就选这位了吧?

“xx老师,您看我们要不要签个协议?毕竟我是第一次做咨询,很多事情不明白。”

“这个你不用担心哈,我们都是有职业道德的,而且签协议还容易搞得你很紧张。你放松点,我们直接开始咨询就可以了。”

充分讨论和签署工作协议/知情同意书、让双方都明确咨询方式和咨询目的,是必需的!也是必须的!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中明确规定心理师应让来访者充分了解双方在服务过程中的权利、责任、费用设置、保密原则及例外等[3]。

工作协议是对咨访双方的保护。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去咨询,一定比稀里糊涂去咨询更好。

在咨询完后,咨询师对你说:

这种服务看起来可以为来访者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支持,但它真的有利于来访者自我成长吗?

咨询费搞活动

心理咨询机构正在搞活动,前台亲切地告诉你:

“现在预付20次咨询费,可以打8折哦!还有充10000元送1000元的活动,特别划算!”

“不过为了咨询效果,您这边至少要先交10次咨询的费用才能开始咨询,中途也不能退费。放心,如果你对咨询师不满意,我们可以免费给您换一位。”

所以预交10次费用才能开始咨询,是真的为来访者心理健康考虑吗?还是只为了盈利呢?

尽管对于心理咨询收费模式并无规定,但打折的做法,很容易让已经交费的来访者难以离开。

比如你交了10次咨询的钱,但咨询到第7次,觉得咨询师不太行,或者自己受到了伤害,却因为已经投入的金钱而难以离开,而换一位咨询师,需要投入的无形成本也是很大的。

这样一来,咨询的效果一定不会好。

好的心理咨询,应该让来访者有“随时离开”的自由。

建立其他关系

你跟咨询师合作已久,咨询期间都聊得很愉快。有一天咨询完,你邀请ta一起吃晚饭,“好啊!”

在那之后,你越发觉得咨询师人很好,既是专业权威的帮助者,又是生活中亲密的朋友。

“这是不是不太对劲啊……”你心里暗暗想。

这种情况,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双重关系。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对双重及多重关系有明确的说明:

“心理师应尽量避免多重关系,在多重关系不可避免时,应采取专业措施预防可能的不利影响。

心理师不得与当前寻求专业服务者或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包括当面和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性或亲密沟通与交往[3]。”

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越复杂,咨询就会变得越不纯粹,越容易给来访者带来风险,或咨询效果不佳——比如来访者可能会想:ta和我有那么多共同认识的人,我能向ta敞开心扉吗?我知道ta做过这样那样的事,我能信任ta吗?

这也是不建议找生活中熟识的咨询师来为自己咨询的原因。

Guokr

参考文献

[3]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J].心理学报,2018,50(11):1314-1322.

THE END
1.心理咨询学,如何自学?(心理学分支学科都有哪些?)你们看很多人自己在网上说着挽回机构多不靠谱,结果个人还干着这一行,收着比专业机构更昂贵的价格,也不用纳税给国家,这种首先都不一定合法。 即使是找个人咨询师,也希望你们找个人工作室和营业执照的,其次是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还有这是个私密性很强的行业,至少也要有规范的合同和保密协议,保证双方合法权益。https://city.shenchuang.com/scnews/20240810/1822147902127083521.html
2.情感咨询套路怎能挽救偏差的恋爱观?曾旻也提到了一些方法来判断情感咨询师到底靠不靠谱。他说,通常情况下,靠谱的咨询师都可以面谈或者视频,如果一个咨询师不提供面对面和视频咨询,请警惕。他还表示如果咨询师在咨询间隔期间,发有关咨询内容的消息,或者在朋友圈发广告性质的内容,“可以直接判定这个咨询师不靠谱。”此外,曾旻觉得情感咨询师如果提出按照疗https://wsjsj.weinan.gov.cn/ztzl/wnjkjy/xljk/1830792905255497730.html
3.80万元找“情感咨询师”挽回前男友,靠谱吗?央视网消息:失恋的晶晶为了挽回前男友的心,在网上求助“情感咨询师”。对方声称可为她量身定制一套追回前男友的计划,并不断索要咨询、策划等各种费用,晶晶不断刷卡套现,网络借贷,甚至偷偷挪用公司公款。最终,晶晶选择向警方自首,“情感咨询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VIDEW3RSMrkWKoQD87nsgoX5180925
4.与心理咨询师对谈EV,及剧集是怎么操纵观众心理(写在季终第八集小B老师,是一位执业心理咨询师,同时从事心理专业教学工作,主攻的专业方向是艺术治疗。我想应该是跟KE剧集非常匹配的观众了。于是,季终的这篇文章我决定一部分以对谈的形式将我与小B老师关于EV的交流呈现出来。我们可以来看看真正从事心理咨询的人怎么看待KE剧集以及EV的人物发展。事先说明,同一个现象在心理专业的不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202000/
5.婚姻咨询有用吗网上婚姻咨询靠谱吗→MAIGOO知识婚姻咨询有用吗 网上婚姻咨询靠谱吗 摘要:婚姻咨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刻板的解决情感事件问题的行为。如果夫妻双方出现问题,可以考虑进行婚姻咨询。那么婚姻咨询有用吗?情感心理咨询不仅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性质和成因,更为妥善处理好两性关系、解决矛盾指明了方向,同时提高了当事人处理情感问题和经营https://m.maigoo.com/goomai/248377.html
6.爱情挽回大师被捕:6招快速分辨专业和骗子咨询师心理学文章自从出了 “ 上海警方抓 69 名情感咨询师 ” 的新闻,“ 情感咨询师 ”这个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大叔之前就注意到,现在网络上经常会有声称帮你 “ 快速挽回前任 ”“ 掌控男人 ”“ 劝退小三 ”的情感大师,宣称能百分百地解决来访者的任何问题。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7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