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在做直播带货的网红之外,又开了一摊,搞了一个独立担纲主持的谈话类节目《我爱我,很棒》。
直播带货,是有剧本的,按照台词读就是了。
但是谈话类节目不是,虽然也有大纲,但是因为多了谈话嘉宾,所以很容易在过程中跑偏,或者被谈话嘉宾引导着,时不时就性情一把。
尤其是这次董宇辉的采访对象是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感觉失去了台词团队的董宇辉,被这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全程带着跑,不仅剖析了内心,还吐槽了企业,很有意思。
董宇辉被这位心理咨询师引导着,说了几件事,都很不得体:
1.自己爸妈长期被供货商骚扰,感觉愧疚,经常想,这活(直播带货)我不干了;
2.自曝睡眠特别差,长期靠安眠药入眠,非常痛苦;
3.到今天都不享受(直播带货)这个工作,抗拒卖货;
4.不想被称“网红”。
因为自己立的人设和扮演的角色赚到了钱心里美滋滋,但是反过来又要大吐苦水,向自己的衣食父母抱怨,自己做的是一件没什么意思的低级工作,把自己的人设都拉低了……
这在古代,叫做:既当又立!
什么叫既当又立?古代有一种职业,叫青楼女子,赚了钱之后呢,从不承认自己是婊子,反而要强调,自己是男子安慰师,干的是伟大的事业,需要给自己立牌坊,这叫既当又立。
董宇辉这套发言,把自己搞得很像是直播带货界的吴艳妮。
1.靠直播带货赚钱的网红打工人
如果靠他一个人就行的话,上次决裂的时候就该单飞了,为什么不出去单干呢?
因为不行嘛,难道是因为不喜欢?
虽然现在与辉同行的法人和经理都是挂的董宇辉,但是搞过企业的都明白,管理者和日常运营者,是两套班子。
董宇辉只是日常运营者,而另一套管理者的班子不是他,很简单,你就看股权嘛,最终受益人是谁嘛。
大家骂完了孙东旭,跑去支持董宇辉,结果还是在为孙东旭提供营业额,搞笑不?
我们再继续股权穿透一下,经过4-5层穿透,最终的受益人是北京世纪友好教育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由俞敏洪持有99%的股份。
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赚多少钱,最终最大的受益人依旧是俞敏洪,而前台不管是哭还是笑、是吵还是闹的孙东旭和董宇辉,都只是演员而已,打工人。
所以,那些骂着孙东旭跑去支持董宇辉的野生丈母娘们,你们是不是会感觉这个「女婿」有点坑爹?
董宇辉之所以如此火爆,之前靠的是他的坚持,而现在,更多的是靠背后的文案团队,孙东旭为何有如此大的底气和他叫板?就是因为他知道董宇辉离不开背后的文案团队、物流团队、品控团队、仓储团队、技术支撑团队、运营团队……
不会有人真的以为就靠董宇辉一个人坐在镜头前,营业额就来了吧?
董宇辉也只是这一整套流量变现游戏的一个环节而已。
流量变现,根本目的就是赚钱,搞流量才是第一位的,为什么爆发了这么大的争端,俞敏洪明明力保了孙东旭,但却还要出来支撑董宇辉?
这就是给了孙东旭里子,给了董宇辉面子,这套平衡术玩得很好,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流量变现的架构,没有董宇辉就没了流量,没了孙东旭就没了变现的能力,缺一不可。
流量永远都是直播带货的核心。
没有流量,你再怎么吆喝也没用,没人看没人买,互联网上的一切行为的基本逻辑都是为了争取流量,为了流量,有小阿Giao那种扮丑的,也有倪海杉那种撒币的,只要能吸引流量,方式方法不重要。
因为流量需要!
仅此而已。
那么董宇辉是啥?
网红没啥好否认的,流量是好东西,能赚真金白银,不仅是各路网红了,甚至很多地方政府的文旅局长不都主动站出来为GDP做贡献嘛,他们不都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是网红局长吗?
董宇辉显然还没看透这个本质,他是真把背后的文案团队堆出来的「渊博文化」当成自己的了,他就认为自己有几两「文人风骨」了,就觉得做直播带货有辱「文人的风骨」了。
求你了,我承认你和武汉大学顾烜同学一样都是文人,但是求求你们放过「风骨」好不好?
是有人拿AK47逼着你直播带货吗?
还不是因为俞敏洪给你给的太多了?
赚钱嘛,不寒碜!
但是董宇辉总是在强调自己读过书、有文化,还赚了钱,被人叫网红,很不体面,可是,兄弟,你得明白,你赚的钱,是当网红赚来的,咱不能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就骂娘,这样不体面,很没有「文人风骨」。
你不喜欢被叫网红,你可以走啊,你现在走也来得及啊,是没有教育培训机构能给你提供一个可以安心教英语的讲台吗?
自己本身就是个网红,通过直播带货赚钱,现在却大谈自己不享受、反感别人叫自己网红,很没有「文人风骨」。
李佳琦之前的流量不比你多?称其带货第一人也不为过吧,你看现在人设崩了后的情况,你等你人设也崩了,再谈「文人风骨」吧。
早年间段永平为了搞流量卖手机,自己左手vivo右手OPPO,天天学着周伯通左右手互搏。
就在顾客看着两家比着拼着降价堆配置的时候,就把市场给占有了。
一家企业,搞出两个品牌,此消彼长,有意思吧。
什么矛盾、什么冲突,都是剧本啊!
资本家们为了100%的利润就敢于践踏一切法律,还在乎搞点冲突?
现在社会,不要总想着靠别人给你提供什么情绪价值,不要盲目的参与到对抗中,什么都可以是假的,唯独利益这东西是永恒的。
你看着别人斗的激烈,实际上按照股权结构来看就是一家人,看起来董宇辉的离开对原来的企业流量带来下降,无非是开设新的窗口,狡兔三窟和黑脸红脸的定位而已。
3.董宇辉到底是不是网红
说到底,董宇辉还是一个网红!
董宇辉为大众提供的价值与其他网红有差别吗?
没有。
他怎么就不是网红呢?
任何人都不能一边吃着网红的饭,赚着远超过常人的真金白银,一边又要说自己不是网红,这种行为,既显得鸡贼,也不厚道。
当然,我也不认可他教师的身份,他就是一个搞英语培训的,而教师是「人民教师」的简称,从事商业教育培训,和从事教书育人,实在相差甚远。
当然,不管是网红,还是商业培训人员,赚钱不寒碜,赚钱的同时赚取名声也不寒碜,不管是当商业培训人员,还是当网红,都是董宇辉自己选择的道路,但是「当初求种像条狗,而今撸完嫌人丑」这种行为,即使是在网黄界,也是十分为人所不齿的。
好事不能都让你一个人占了,对不
张兰母子就很地道,人家娘俩就是靠流量吃饭的,不惜一次次把自己家那点家丑反反复复拿出来给大家观赏,当你还在争辩到底是汪小菲是坏人还是大S是渣女的时候,人家娘俩默默拿出一罐酸辣粉,啪啪拍手开始带货了……
因为这样很不体面。
郭德纲说得好,观众就是我们的衣服父母,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现在董宇辉这做法是不是有点和郭德纲逆行的意思了?赚钱了,却嫌弃自己赚的是造孽钱,这,造孽啊……
如果董宇辉实在不喜欢网红这个说法,现在也不能给他电视购物导购员的名号了,因为他确实不是在电视平台,那我给他一个新的封号:「互联网直播平台直播导购员」。
行吗,董宇辉,这个封号可以吗?
够实事求是吧?
其实,在互联网上,不管你认可网红也好,不认可网红也好,只要你有足够的松弛感,是不会太在意别人管自己叫啥的,谁会极度在意?
立人设的人,才会极度在意。
张朝阳直播教物理,有人说他是网红,他在公开的会议上表示:网不网红的无所谓,网红这个称谓也挺好,我接受。
周鸿祎就更赤裸裸了,不仅接纳自己是网红这个事实,还要把网红这个称呼做大做强。
当然,并不一定是知名度高就是网红了,袁隆平知名度高不高?施一公知名度高不高?前天写的饶毅知名度高不高?
有人称呼他们为网红吗?
没有吧。
为啥?
因为他们是有成果的人。
而网红,则是指那些依靠互联网知名度、流量、走红来牟利的人。
董宇辉就更不用说了,网红中的网红啊,有啥异议?
当然,我很理解董宇辉希望达到的境界,比如余华,比如莫言。
因为他俩是真的有文化啊!
反过来说,真正有「文人风骨」的人,要么不屑于搞流量赚钱,要么搞了不屑于争辩什么称呼,从来就没有一个有「文人风骨」的人既要,又要,还要,这是「文化流氓」。
董宇辉,毫无疑问,是一个100%的网红。
但是他极力不喜欢这个称呼,极力否认,那就是100%的「文化流氓」。
可能董宇辉认为,他走红是因为讲文化,获得流量的方法和那些跳舞的小姐姐是不一样的。
表面上看,是不一样的,但本质上讲,是一样的。
有文化的人,谁看这个啊?
互联网就像一座大青楼,这里面的,不是小姐就是客人,要么就是龟公。有些人是卖身的,有些人是卖艺不卖身,有的人则是卖身也卖艺。
卖就是卖,卖艺的并没有比卖身的高级,没有必要又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在人家跳舞小姐眼里看你:都是出来卖的,谁还瞧不起谁啊?
4.网红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让董宇辉这么一说,似乎网红成了一个贬义词,至少感觉上也很LOW。
其实视频号上的意公子、微博上的胡锡进、B站上的罗翔,不都是网红吗,不过我们得承认,这些人都是有文化的,暂且不论文化的用途,但是他们确实都属于有文化的。
这里面随便拉出一个,哪个文化程度不比董宇辉更高?
文艺界这些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红名人,比如担任过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再比如钢琴王子郎朗,就在网络上都拥有颇高的人气。
他们都很有亲和力,虽然名气不小,但出场可没有前呼后拥的阵仗,但是董宇辉不管去哪,那都是前呼后拥保安开道的,很让人反感。
再重复一遍,因为他们是有真文化。
写出名著的作家都没有反感被称为网红,但是靠着背后团队文案背稿子卖书的却反感被称呼网红,咱就是说,你这又是何必呢?
2011年,在一场流行音乐颁奖礼上,宋祖英与那英同台,主持人介绍两人时叫宋祖英为宋老师,叫那英则是那英。
这位情商为0的主持人还不忘小声补刀:“唱流行歌的不叫老师。”
你看,同样是歌唱家,同样的地位,还不是每个人都能被称为「艺术家」的。
别人称呼你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什么。
北大的总自嘲「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清华的总自嘲「五道口职业技术学校」,而有些三本民办高校的毕业生非要强调自己学校可是统招的,你这不是搞笑来了吗?
别人说你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啥?
观众说:“你个跑龙套的!”
星爷说:“其实我是个演员……”
但是董宇辉很拧巴,不管是他直播卖货也好,访谈节目也好,既看不出文化人身上应有的自信,也看不出商人身上应有的精明。
不行以后还是多直播背稿子卖货吧,还是少上访谈,上访谈也少和资深心理咨询师对谈,董子,互联网水太深,我怕你把握不住。
多保持点神秘,管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说多了容易露怯,毕竟天天直播卖货做生意,肚子里的墨水总有用完的时候。
光环黯淡下去以后再想点亮就难了!
要么就大大方方承认自己就是网红,就靠直播带货赚钱,也很好。
北大的李雪琴在某期节目,一开场就说:大家好,我是一个网红!
李雪琴,北大本科、外国名校研究生、知名脱口秀演员、影视演员、综艺主理人,论学历、论才学、论名气、论谈吐,都不比你董宇辉差吧?
人家什么时候嫌弃过网红的名号?
因为人家知道,人家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得尊重自己的饭碗。
相比之下,董宇辉别别扭扭,很不局气,这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来掀桌的行为,只是为了二两清高,狠起来连自己都起骂,既得不到尊重,也得不到好感。
当然,也有网红不愿意被称为网红,而努力营造文化人形象的,比如罗辑思维罗振宇老师。
罗振宇既当商人又当文化人,他两个都做,而且把两者结合得很好,每周一期《文明之旅》干货满满,我看完之后,都忍不住要叫一声罗老师。
董宇辉如果真想搞个文化人的形象,何不学学罗老师呢?想当文化人就做知识类节目啊,不要只流于表面,多做一些有深度的节目不就行了吗?
你整天熬点二手鸡汤赚流量钱,不是网红是什么?
搞个访谈节目还不伦不类,毫无文化底蕴,不是没文化是什么?
可以多学学罗振宇老师搞个《文明之旅》嘛,或者学学陈丹青老师搞个《局部》,都可以彰显文化人真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