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预防是指通过对人的健康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人能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做出符合社会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行为选择。
为加强心理疏导、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本版推出一组有关心理预防工作的稿件,以资借鉴。
海军某潜艇基地某艇员队为遂行任务提供可靠心理支撑——
助潜艇兵突破“心理岛链”
■本报记者陈国全特约记者高毅通讯员刘志勇
又一次深海远航。海军某潜艇基地港口,一艘黑色的“钢铁巨鲸”悄然驶离码头,一头扎进万顷碧波,消失在茫茫大海。出航就是出征,下水就是战斗——潜艇兵必须成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近年来,海军某潜艇基地某艇员队针对艇员工作的特殊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预防工作,成功突破横亘在官兵心理上的一个个“岛链”。官兵驾驭“钢铁巨鲸”驰骋深海大洋,出色完成多项重大任务。
常态化心理训练,打造艇员处变不惊“勇敢的心”
“潜艇上‘百人同操一杆枪’,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我们练就艇员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勇敢的心’。”多次担任潜艇远航任务指挥的基地副政委陈东波介绍说。
走进基地配套完善的心理训练室,记者看到有的潜艇兵正全神贯注地在游戏机前开展自我情绪调节,有的静卧在沙发上,头戴耳机听着音乐;心理行为训练场上,艇员们大汗淋漓,正在训练徒手攀岩、跨越断桥、信任背摔等拓展课目;模拟训练场里,官兵正沉着应对艇体大纵倾、破损进水、舱室起火等各种“突发事件”……
从新兵下连开始,艇员队就定期组织针对性心理测试,科学评估艇员心理状态、人格特征、情绪类型等,打造心理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他们与心理专家建立协作联系,为官兵开展行为训练、危机干预、咨询辅导等多项内容培训。
经历一次次培训和磨炼,一批批潜艇兵完成破茧成蝶的成长,磨砺成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定海神针”。
不间断心理诊疗,确保艇员心理保持“适航状态”
每次出航,艇员队都为每名艇员准备内容丰富的心理服务资料包,供艇员休息时自我调适。征途中,他们组织开展评选“大洋最美微笑”等文化活动,使艇员心理始终保持在“适航状态”。
全方位舒缓压力,建立多方联动心理服务模式
每次远航,播放艇员的亲情视频成为保留节目。不久前的一次任务中,艇员队组织力量拍摄了一线艇员家庭的亲情视频,在远航疲劳期组织官兵观看,大家在感动中,坚定了不负亲人期望、坚决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战士小袁的父亲因车辆经营问题与他人发生纠纷,被殴打致昏迷。小袁得知情况非常气愤,想回家“以暴制暴”。艇领导为小袁详细介绍法律援助程序,并通过协调当地公安机关,使事情得以妥善解决。
用亲情舒缓压力,用真情打开心结。艇员队以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促进潜艇的安全防范,为遂行任务提供了可靠的心理支撑。
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无线电导航系注重提高学员“五会”能力——
把“阳光种子”撒向五湖四海
■刘相洵张永泉本报记者李建文
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空军通信导航台站星罗棋布。这些台站中,许多台站长从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无线电导航系毕业。该校政委潘恒卫介绍,导航系紧密结合台站分散偏僻、点小人少的实际,努力播撒心理预防工作“种子”,着力培养学员“会跟踪心情变化、会开展减压调控、会组织心理训练、会实施危机干预、会融洽内部关系”能力。
全方位认知导航——
催生心理预防责任感自觉性
“只要我们真懂真会、敢作敢为,心理问题是可防可控、能医能治的。”这是9月下旬,该系领导在“兵心北斗”讲坛上的开场白。
今天的学员心理稍有偏差,明天的战鹰就可能空中偏航。针对学员中存在的心理知识“太科幻”、心理问题“太敏感”、心理预防“太边缘”等模糊认识,该系党委一班人坚持把心理预防能力培养作为树人育才重点之一,全方位对学员进行心理认知教育和引导。
他们充分发挥心理课教学主渠道作用,聘任校内外权威专家为心理预防工作导师;编印心理调适口袋书、“心情领航员”手册和心理预防工作指南,扫除学员心理知识盲区;开展“点亮心灯”系列讨论辨析活动,组织学员剖析典型案例,破除思想误区。组织“战鹰飞行我引领,心理预防我尽责”主题演讲和征文活动,在局域网上开辟心得体会交流专栏,总结梳理出“预判定性不武断、沟通疏导不生硬、循序渐进不鲁莽”等15条工作要则,强化学员担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把心理预防作为岗位任职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来锤炼提高。
全天候心情预警——
提升隐患捕捉敏锐度精准度
为使学员心理预防工作向大众化、常态化迈进,该系积极探索依托日周月“心情手记”系列载体,对学员心情变化跟踪监控,让学员站在不同角度体悟心理感受,提高观察分析心理问题的预判力洞察力。在学员队、连、排逐级成立“心情研判小组”,由学员轮流担任观察员、领航员、评估员,对心理异常的学员搞好个别谈心,做好“心情判忧”预警。
仅今年以来,该系先后发现20余起因家庭纠纷等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征候;45名学员经过严格考核,取得《心情领航员资格证书》。
全过程特情演练——
提升问题应对承受力处置力
学员小纪因怀疑下铺战友擅自使用自己东西而与其争吵,台长先行制止,然后发动大家和小纪谈心、了解情况,帮助他纠治困扰多年的“疑心病”……这是该系台站突发性心理问题模拟处置演练的一个花絮。
实战环境下,各种突发性心理问题都会给台站造成困扰和威胁,都可能成为事故案件或战场败局的“导火索”。必须瞄准未来战场和岗位需求设置危局特情,点滴锤炼学员消除压力、化解矛盾的实际本领。
为此,他们频繁在练兵场上设难设险,培养学员应急应变抗压抗挫的过硬心理品质;汇总台站常见49种异常心理问题,组织一班一课题研讨攻关,教会学员心理激励、减压和融冰的方法;定期组织个案处置演练,引导学员设身处地体悟危机干预的程序要领。
去年,该系有几名新学员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该系组织力量对他们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经过半年多努力,其心理问题均得到有效化解。
第二炮兵某团坚持“抓早抓小”确保心理隐患及早归零——
让“一条龙”式疏导浸润兵心
■本报记者费士廷通讯员高满航毛建彬
第二炮兵某团常年驻守深山,艰苦与寂寞交织,重任与压力相伴,诱发官兵心理问题的触点多、燃点低。他们坚持把心理疏导作为锻造过硬团队的基础工程,抓早抓小,疏控并举,探索构建了超前疏导、跟进疏导、重点疏导三位一体的心理疏导体系。
过好心理波动“坡坎”——
抓住节点超前疏导
去年11月,新兵王永杰总是心事重重。原本生活条件优越的他下连后,感到部队工作环境艰苦,不能上互联网,手机使用也有限制,心理上觉得极不适应。
“新兵离开家乡走进深山,正是容易引发心理波动的关键时期。只有及早介入主动防范,才能确保他们保持良好心态。”团政委尹杨介绍说,他们把心理常识教育和心理行为训练纳入新兵教育训练日程,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邀请老先进、老山沟讲述扎根深山的动人事迹,强化心理认同和归属感。渐渐地,王永杰调整好心态,坚定了建功军营的决心。
近年来,这个团把预防目标锁定在心理素质人人过硬、全程过硬上,着眼入伍转变期、岗位适应期、任务转换期官兵心理波动特点,采取请专家讲解特殊岗位心理知识、适时安排心理调适、开展心理强化训练等举措,培养官兵过硬心理素质,过好心理波动的一道道“坡坎”。
解开困扰官兵“心结”——
创新方法跟进疏导
“作为连里的军事训练标兵,我却不能参加团里的军事比武集训,我觉得以前所有的辛苦努力都白费了!”与指导员吴平一起在团心理疏导中心听音乐、聊天时,战士刘江海流着泪说出了心中委屈。
“军事比武集训遴选的是当前状态最好的苗子,并不能说明没有选上的官兵就不优秀。”具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吴平对小刘说,“现在应该做的,是不断锤炼提升自己,保持良好状态,争取下一次能够入选。”走出心理疏导中心,小刘一身轻松:“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入选集训班。”
减轻官兵心理负担——
解决问题重点疏导
一向性格开朗的战士小韩,最近总是眉头紧锁。指导员吕政歧一问才知道,小韩因家中宅基地纠纷,产生心理困惑和负面情绪。吕政歧在对小韩耐心疏导的同时,将情况上报保卫股寻求援助。保卫股迅速发函至小韩户口所在地民政局寻求帮助。不久,韩家宅基地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小韩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浇花浇根,管人管心。对于因经济困难、家庭变故、婚恋受挫、发展受限、身患重病导致心理负担重的人员,这个团坚持把解决心理问题同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相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做到抓疏导教育防冷落疏远、抓解压减负防情绪激化、抓挂钩帮教防失管失控,确保关心关爱到位,千方百计消除官兵心理问题诱因。
士官小李的儿子患有先天性眼疾,今年初情况有所恶化,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小李日夜牵挂儿子病情,身心压力很大。了解情况后,团领导帮助联系医院,并托人帮忙照顾其家人。小李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全身心投入到执行任务中。
陆军第41集团军某旅着眼任务特点筑牢心理安全防线——
给官兵建一所“心灵驿站”
■本报记者陈典宏通讯员李松林王豪
走进陆军第41集团军某旅,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官兵那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该旅政委汪斌介绍说,近年来,旅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心理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不断筑牢官兵心理安全防线,让每名官兵心灵洒满阳光。
常叩心门则畅
久闭心门则幽
“正确认知才能释放心理压力。”该旅领导介绍说,过去因心理知识匮乏,一些干部骨干把心理问题混淆为思想问题,有的官兵甚至把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划等号,认为“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不正常”……
“并非人人都有心理问题,但是人人都有心理需求。”该旅心理服务中心主任郭方敏介绍说,官兵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如果无法及时排解,就有可能诱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为廓清官兵思想迷雾,该旅邀请心理专家为官兵开展专题辅导,开设“心灵之约”访谈节目,下发心理健康知识口袋书、漫画册,让官兵认识到心理障碍不可怕、心理就医不丢人,即便有了心事,也要勇敢打开心门。
心灵如门,久闭则幽,常叩则畅。如今,该旅心理服务中心常常门庭若市,成为小董和战友们释放压力的“心灵驿站”。
网上网下联动
共同解开心结
该旅修理二连上士黎跃华在一次演练中被烧伤,但他凭借顽强毅力,受伤后4次被评为“修理能手”。连队让他和一遇挫折就悲观失望的上等兵小谭结成对子,网上网下互帮互助。不久后,小谭有了很大转变:“黎班长通过交心谈话、细心观察、耐心开导、真心鼓励、热心帮助等‘五心服务’,带领我彻底走出了‘心理困境’。”
强心犹如健体
愈练才能愈强
“轰、轰……”9月27日,一场“心理行为训练挑战赛”在枪炮声中展开。在多个炸点轮番爆炸和到处弥漫的硝烟中,该旅指挥一连上等兵夏献涛沉着冷静闯关夺隘,勇夺“炸碉堡”课目桂冠。
“初生牛犊”过硬的心理素质哪里来?记者在该旅训练场找到了答案:离地几米的高空云台,战士们一跃而过,突破紧张恐慌的心理极限;熊熊火障,大吼一声冲将过去,彰显勇敢无惧的心理素质……该旅将心理素质锤炼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助推器”,把心理训练贯穿野外驻训、实弹射击、执行任务全过程,在实战背景下锤炼官兵心智,增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承受力。
强心犹如健体。今年实弹射击期间,靶场突遇台风袭击。面对高强度连轴转的射击训练,上等兵小邹出现逆反心理,甚至泡起了病号。发现其真实心理后,连队着力帮助小邹强化临战耐挫力训练,使他很快调整好心态,重新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训练中。
“在一些任务中,官兵极易产生焦虑、苦闷、困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该旅领导介绍说,“着眼任务砥砺官兵过硬心理素质,能有效避免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