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的“智商税”:从应届毕业生求职机构“创业体验”说起。
文字|周亦飞
标题图片|视觉中国
从当初主要针对留学生的中介公司,到现在铺天盖地的秋招辅导机构,挂着应届毕业生“保录取”的招牌,针对学生群体的付费培训项目如今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免费简历修改、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无限制的简历推荐……职业咨询机构抓住“求职难”的紧俏市场需求,精准“设局”一招又一招。
数据显示,2021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约为900万人,202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特别是受COVID-19疫情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企业释放的职位数量大幅减少。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求职心态也与往年有很大不同。“每天都很焦虑、压力很大。”斯琴说。直白地说。
通过将求职时的焦虑和困惑有偿“外包”给求职机构,成为了一些应届毕业生的最佳选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1000多家求职服务机构,其中近90%推出了“保供计划”,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些求职平台声称“保录取”的项目,实际上是高价低成本的培训服务。
“当时我觉得我只需要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offer。”2021级应届留学生杰丽这样总结秋招辅导机构给她留下的第一印象,甚至让她产生了一种虚假的错觉——“我是一个很好的人,我只是需要被推荐”由代理机构向人力资源部提供。”只要我花掉这些钱,我就能得到我想要的工作。
被“拐卖”的焦虑
焦虑是大多数付费培训学生的常见情绪。通过“点对点”出售焦虑,引发情绪,然后推荐私人定制辅导,是该平台惯用的伎俩。
杰丽在海外遭遇严重疫情,滞留至7月才回国。由于急于完成毕业论文,她直到8月底才准备秋招。“国内秋招市场一片茫然,秋招准备工作一团糟。”为了尽快适应国内招聘进度,杰力在9月底主动签约了一家名为“海图教育培训机构”的“XMAX”。计划”。
“每家公司的课程安排其实都差不多,但海图的咨询导师最终通过这三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海图常年服务B端,熟悉企业用工情况,所以求职导师相当达到行业内导师水平;二是海图常年服务B端,熟悉企业用人情况,有大量直推机会,可免笔试流程。三、把握情感路线称,海图注重结果,搭建信息桥梁,保证学生能拿到更好的offer,不仅如此,还可以给她免费实习的机会,最终,杰丽从咨询课程开始,最后的付款花得更少。不到半天。
在当时的她和父母看来,购买付费求职服务产品来提高自己秋招的竞争力是一笔宝贵的“知识付费”,“就像考公务员必须报面试班一样””。
除了像杰力这样主动报名购买付费辅导服务的学生群体外,还有一些消费群体受到机构恐慌性营销方式的影响。
Tech星球对比了市面上各大知名培训机构的宣传文案,发现“史上最难”、“秋季招聘即将结束”等各种情绪情态和极端数据出现的频率最高。
群里的求职顾问简单分析了一下她的简历后说道:“你的简历还算不错,只要稍加调整,加上专业导师的全程指导,一定能拿到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好offer。””。然后她就寄过来了。一张长图的“offer保障计划”、“拿不到offer保证退款”、“无限量网络工作推荐,直到拿到offer”……都戳中了她的心,但最终,因4.9万的高价超出预算而放弃购买。“如果是几千块钱,我可能就买了。”她坦言。
除了通过发布免费的内部推荐信息来吸引广泛的学生外,一些机构还使用灰色求职付费产品来锁定目标。
Tech星球发现,一家名为“天正教育”的辅导机构提供“秋季招聘付费网上申请笔试题”,吸引了不少因笔试不及格而被拒绝的求职者询问。“像携程这样有摄像头监控考试的公司收费480,没有摄像头的收费380。基本上所有公司的网申题都可以代做。”而且对方可以根据不同的网上报名公司安排个性化的考试导师。当Tech星球询问参加考试的老师的资质时,对方直言,“都是上岸的公务员,实际考试的正确答案率绝对保证在90%以上。笔试通过后,还可安排面试辅导。”
付出高价后的一系列陷阱:虚假推荐、偷偷换导师……
第一堂课上,洁莉就发现自己被骗了。
李杰的一对一跟进求职导师并不是海图当时宣传图中承诺的拥有10年工作经验的“名师”,而是一位工作态度极其敷衍的年轻求职导师。
(海图辅导机构知名企业导师介绍)
海图对此的回应让她更加恼火,“除了我和这位年轻的求职导师之外,求职导师群里还有一位老师,但她从来没有说过话,我也不知道她的身份。”最后给出的解释是,这位从不说话的导师是宣传形象的名师,主要起到全程协助和监督的作用。整体处理无可挑剔,没有任何理由反驳。”
随着后续课程的逐渐展开,洁丽越来越觉得自己花了1.2万去交智商税。按照海图的承诺,洁莉的简历可以“直接推到一些网申公司的HR手里”,并且免去笔试。然而,她每次仍然收到在线评估的邀请,这让她不得不怀疑“单位想把简历拿走,下一步很可能不是推荐给其他公司,而只是演戏给她看。”
甚至有一次,她向行业导师要了自己感兴趣的公司的内部推荐申请码,对方直接给她发了带有牛客网论坛关键词的内部推荐码。“所谓的直推根本不存在,内部推荐的信息也是他们在某些求职论坛上收集整理的。”
更让她反感的是,一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offer还被当成排行榜对外宣传的“好消息”。
与李杰有类似经历的金正去年花费5000元从知名培训机构购买课程,主要包括在线课程、在线行业导师8小时一对一辅导、笔试等。考试和面试模拟。
“课程结束后,我没学到多少东西,太水了。”他分析道,“要改简历,可以找淘宝代理或者猎头,最多三四百就可以搞定;招聘信息、笔试题、面试经验帖,在牛客上也能找到。”如果你想模拟面试,就在闲鱼找一个可靠的内部员工来指导你。”金正忍不住吐槽,“基本上都是靠回顾多次失败的求职经历,才慢慢积累经验,拿到offer的,带来的最多的就是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曾在中小型求职机构工作过的一帆向Tech星球解释,“网上看到的求职导师简历大多半真半假,有的甚至有大学学历。”通过公司宣传图片上的“保录取计划”的“拿到名企offer的学生,一半以上都是假的,名字也是伪造的。至于所谓的网课,制作过程是“有位同事曾经一次性制作了400多个视频,放在公司网站上进行知识付费,直到后来找不到素材可以复制。”
至于应届毕业生最看重的内部推荐机会,“水分”更大。
“直推和内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直推就是把简历直接发给HR筛选,这就是应届毕业生理解的‘内推’。在实际操作中,内推主要是在招聘时包含内部员工的信息。”提交简历的申请流程与没有内部推荐的基本相同,有些名额甚至是通过内部推荐释放的,但被求职机构作为自己的专属渠道。
“内部推荐是不需要付费的,相反,成功的内部推荐会给推荐人一定的奖励。如果有付费的内部推荐行为,那也是私人对接机构的合作。”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李阳指出。
“实习僧”平台上的一位顾问也坦言,除了线下实习外,“实习僧”还提供远程实习,没有人力资源,没有工资,门槛很低,适合正在找工作的学生第一次或想要温习简历的人。”进一步解释,“企业一般不会调动实习单位,不少准备秋招的学生选择远程实习。”
每年都有类似的新闻报道秋季招生付费课程的陷阱。为什么每年还有学生愿意付费?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辅导机构卖的是焦虑,转卖的信息贫乏,培训效果因人而异,很难下定论。因此,只要有工作需求,这市场永远存在。”
“付费”课程利润高、退款率高
就业前辅导课程有多有价值?两个月之内水涨船高,价格翻倍,培训内容也变相缩减。
Tech星球向海图询问秋季招收的应届毕业生“offer直通车”计划的金额时,对方给出的价格是接力此前报名费的两倍。“现在有三个套餐,价格分别是29999、26999、22999”。
(航海图新套餐辅导计划)
(航海图旧包辅导方案)
另外,Tech星球对比其他机构的价格后发现,海图的价格并不是业内最高的。
据乐乐回忆,她接触过的另一家大型知名求职指导机构,实习服务价格为22800元,全职服务产品价格为36800元,购买实习和全职服务产品的价格分别为:56800元。据“专业蛙”工作人员介绍,专业蛙的“Bacic提升求职能力计划”售价为21999元,“VIP保底全职offer计划”为48999元。
而这些所谓的高薪项目的利润到底有多高呢?曾就职于知名留学机构的知乎受访者“大新V”表示,如果是高薪项目,利润率可以达到60%以上。
如今,知乎、豆瓣等网络论坛上充斥着大量关于保底offer计划的抱怨和讨论。机构普遍选择花钱写好评和删帖,导致消费者与机构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有媒体报道,保守地说,报名“保证录取计划”套餐的学生退款率高达70%以上。但即使剩下30%,公司仍然可以运营。
对于在海图的经历,杰莉非常愤怒,她试图通过官方渠道维权,得到的答复是“希望私下解决此事,可以诉诸法律手段”。私下咨询法律界朋友后,她被迫放弃了上诉的想法。“合同条款的内容与当时口头承诺的条件不一样,我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
她试图联系有同样经历的学生。虽然网上投诉、写匿名信的学生不少,但杰丽最终发现,难度简直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海图私教学生,从不与其他学生结成大群。”单独通过留言来联系某人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李杰分析道,“可能是为了阻止学生交流信息,共同维护自己的权益。”
她无奈地告诉Tech星球,“钱没办法退,维权渠道也不通畅,现在我只能强压怒火,继续上课,直到拿到offer的那一天。”
(本文采访者李杰、斯琴、金正、一凡、乐乐、林默,均为化名,海图教育培训机构为代号)
您购买过职前培训课程吗?您认为职前培训课程有用吗?
推荐阅读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