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最近打击缅北电信诈骗真是大快人心!
年底又到了骗子们冲业绩的时候,我一直想知道现在到处都在反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是不是够聪明就不会被骗?有没有什么心理学的防骗指南?
本期心理师
萌主:
国家心理咨询师
心理师请回答:
心理咨询师萌主:从古至今,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坑蒙拐骗。
无论是从前在街头巷尾,还是现在转移到了网上,骗子都利用了人性的普遍弱点屡屡得手。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诈骗中常用的心理学原理,并探讨如何有效反制。
01
贪念
大家都希望通过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刷单返利、投资理财等各类诈骗,几乎都利用了这种心理。
除了贪图钱财,婚恋诈骗“杀猪盘”,利用的则是贪图情绪价值。因此,不要相信过于美好的承诺,如果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不是因为你幸运,而很可能是陷阱。
02
服从权威心理
例如,无论假领导和你说了什么,你只要换个联系方式,找真领导核实,就能水落石出。
03
紧急避险心理
无论是冒充熟人,骗你说发生事故了,还是冒充公检法,骗你说摊上事了,目的都是激发你“避免损失或危险”的强烈动机,而且让你在紧张的状态下,很难进行全面理性的思考和决策。
因此,平时就要有信任的关系,与亲朋好友和信任的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就可以咨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支持。
04
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别人一个小小的要求,之后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例如,在投资理财诈骗中,开始的时候骗子会让你先投几百块练练手,随后就是几千块、几万块……最后越陷越深。
如果不想让对方得寸进尺,一开始就连小小的要求都要拒绝。
05
封闭隔绝
阻止你与外界沟通,并狂轰乱炸式地灌输,让你停止思考,被深度洗脑。例如冒充公检法诈骗会以保密为由,不让你和其他人联系。
因此,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心生警惕,与平时信任的人多沟通。
06
沉没成本效应
比如刷单诈骗中,第一单刷100元返105元,让你赚到5块钱。第二单刷500元却不返钱了,而是要求你再连刷三单。
此时你就会想,如果不继续刷,那么之前投入的500元也没了,这就是沉没成本。
因此,很多人便选择了继续刷,直至钱财耗尽。这是非常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与其想方设法通过这个考验,不如一开始就别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相信自己是例外。
就像你说的,别人是不是因为不够聪明才会被骗?自己那么聪明、谨慎、警惕就一定没事。真相是,在合适的情境诱导下,任何人都有可能被骗。
根据英国国家诈骗管理局发布的报告:“诈骗受害者的画像几乎涵盖了所有人。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被骗。
其实,诈骗中应用的心理学原理还有很多。
我们分析原因不是说受害者不够完美,骗子才是罪魁祸首。
我们不过是普通人,不可能像骗子一样为了巨大的利益天天钻研,因此希望全社会能建立完善的反诈体系,从根本上减少诈骗的发生。
解惑
人生中很多困惑和难题,其实都可以用心理学来解答。如果您想得到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分析,欢迎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