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咨询乱象调查:只要998,破镜重圆不是梦?
“挽回前任,原地结婚”“分离小三,替你分忧”“情感挽回率达98%”“专人定制一对一方案”“最快一天,最慢10天即可修复感情”……近期,部分网络平台出现一些情感咨询机构,称可为消费者提供情感与婚恋咨询服务。实际上,这类情感咨询机构利用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的心态,设置套路诱导消费,往往是“钱花了,事儿也没办成”。
在黑猫投诉平台,半月谈记者以“情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上千条结果,其中大部分投诉情感咨询机构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服务态度差等。6月17日的一条投诉称,从2019年7月起,他在一家情感咨询机构花费了1万余元以求解决感情问题,效果不理想要求退款时被拒绝。
一位业内人士说:“有些情感咨询人员遇到投诉时便表示,‘我确实给你咨询了,帮你挽回了,但你就是那2%的失败者’,我也没办法。”消费者哑口无言。
有时“心理咨询师”还趁消费者陷入自我怀疑,忽悠其购买更贵的“进阶指导”服务。一名醒悟过来的消费者玉莹说:“当时就像着了魔一样,拿他们当救命稻草,说什么我都照做。”
这些机构是否真的专业、权威?半月谈记者在招聘网站上检索发现,标注月薪3500~6000元的“情感心理咨询师”,任职资格里标明:有心理咨询师证的优先考虑。随后半月谈记者致电,对方表示“有证最好,没证也行”。另一家同类公司则注明:“因为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咨询师至少要有一种玄学心理术(比如命理、星盘、塔罗等)的实战经验。”
加大监管力度,严禁打“擦边球”
北京“简单心理”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心理咨询师李昂表示,目前情感咨询行业市场需求大、门槛低,消费者对一切宣称能用独家技巧、模式提供“打包票”情感服务的“忽悠”都不应轻信,建议提高对正规心理咨询机构的宣传力度,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