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变性手术的男孩心理咨询师吕亚妮

这是一个想做变性手术的男孩,采访他很困难,因为他是我所有采访对象中话最少的一个。他的妈妈告诉我,除了家人和老师同学,他基本不和别人交谈。我听到的他的大多数情况都来自他的老师、同学和他的妈妈,我想他的自闭与性别转换倾向是互为因果的。

老师:“他不大像个男孩”

最先听到林然的名字是和一篇论文《古代女子服饰花纹小考》联系在一起的,是他的班主任万老师和我谈论有关中考的话题时提到的。

15岁,初中男生,论文,考古,女子服饰花纹,把这些词连接在一起,职业的敏感性使我马上追问起来。不料,自称语速比一般人快10%的万老师说到林然时语气里有着少见的犹豫:“他是初二从外地转来的,刚来的时候,因为他原来学的教材和北京的不一样,成绩还不突出。大概不到一个月,他就排到年级前面去了。但是他上课爱看其他书,我每次找他谈话,他都不说话。后来,因为他成绩很好,也不打扰其他同学,我也就不说他了。他好像还写过好几篇考古的论文,也发表过,嗯--”万老师停顿了一会儿,看得出来,万老师是一个很有爱心的老师,生怕用了什么不合适的词儿伤害到自己的学生,“他不大像个男孩子,他的妈妈说他想做变性手术,如果你真的想采访他还是先问问他家长的意见吧。”

同学:“我们从没把他当男生”

正好有几个他们班上的女生结伴到办公室来交作业。听我问起林然,她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林然又生病了,又是肺炎。

“他呀,比女孩还女孩,如果他是女孩,一定是个林黛玉。他几乎每周都要缺课,可照样考第一名,我真是服了他了。”

“他爱和你们女生在一起玩吗?”

“还可以吧,他脾气特别好。有时候我们做游戏差个人让他来他就来,人够了我们不带他玩他也不生气。他和那些男生不一样,从不欺负女生,反正我们从没把他当男生看。他到女厕所的外间去冲洗拖把,女生没意见,男生也不起哄。如果换别的男生这样,学校不闹翻天才怪呢!”

一般这样的男生在学校里是受挤兑的,但听口气她们一点也不反感林然,“你们好像还挺喜欢他的?”

妈妈:“我怎么去面对儿子的未来”

林然是在江南水乡长大的。林然的父亲是外交官,在林然两岁那年他被派驻欧洲某国,一去就4年。当时林然的妈妈刚到一家公司,忙得一塌糊涂。林然又自小体弱多病,动则就高烧不退,整夜地咳嗽让人揪心。考虑到自己一个人实在顾不过来,当时她和孩子的户口也还没有到北京来,上学都很麻烦,林然妈妈狠狠心把孩子送回老家去了。

爷爷家学渊源,爱好易经。林然自小就跟着爷爷读古书,对易经也很着迷。“奶奶照顾得太细了,去年到北京之前还在喂饭,现在他都不会系鞋带,而且不会自己洗澡,除了从家到学校的那条路,其他的地方他都不认识。老人嘛,也没办法。中间他爸爸也回来过一次,但一年半之后又出去了,又是四年。”

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全校的人都知道林然的奶奶,虽然家离学校很近,奶奶仍旧天天接送,下雨天奶奶身着旗袍打着伞伫立在校门口等孙子,成为那所中学的一道风景。

那天以后,林然的妈妈马上联系学校把儿子接到了北京。在家里,爸爸有意识地多和林然单独相处,林然也愿意和爸爸聊天,但他拒绝和爸爸的任何接触,哪怕只是拍拍肩,他都非常敏感。他毫不犹豫地挣脱爸爸的手说:“你们这些男人,真受不了。”外出的时候,如果妈妈开车,林然就坚决坐在副驾驶座上,不愿意和爸爸同坐在后座上。他从不跨进父母的卧室,洗澡如厕的时候一定避开爸爸,但却赖着要妈妈。

到北京的第二天,在洗澡的时候,他看着他的阴茎,非常冷静地对妈妈说:“我特别想把它给拉掉,每次洗澡和上厕所的时候都想。我觉得很恶心。但我看过很多资料,我现在的年龄还不合适手术。妈妈,希望你能帮我。我现在越来越不能容忍这个东西。”妈妈愣在那里,那时,她觉得儿子是真的需要看医生了,不能因为保护儿子的自尊和家庭的颜面毁掉了儿子一生的幸福。

医生说林然需要支持性心理治疗或者疏导疗法,但治疗的前提是医生必须与孩子建立很好的关系,通过深入的交谈帮助孩子认识和接受自己的“身份”,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但是林然非常敏感,有一天送走了客人后,他一语点穿:“他是个医生吧!以后我再也不见医生了。”

林然:“男孩的一切我都烦”

下午三点,林然的妈妈到楼上去把林然叫下来了。“除了家里人和老师同学,他很少和别人说话,尤其是这个话题。”林然的妈妈给我打预防针。

林然站在了我面前,如果不是我知道,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站在我面前的是个男孩子。他的肤色异常白净,是那种缺少户外活动的苍白。纤细的十指交叉垂下,白色的套头衫,瘦削的双肩耸起,细细的牛仔裤腿空荡荡的。

林然的妈妈打算离开让我们单独谈谈,林然却不让她离开。“那好,妈妈不走,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她很关心你,你一定要好好跟阿姨说。”他答应后妈妈搂着他的肩坐下,他坐在我的对面,屏气敛息。我从餐桌上的果盘里挑出一颗提子递给他,他接过提子用手指拈着却并不吃。我看见他的鼻尖上冒出细密的汗。

“林然,妈妈说你不想当男孩,你是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的?”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男孩。”林然的嗓音细细的,好像是还没有变声,“上学见到男孩后,觉得男孩挺烦人的。”

“那你上学前没有接触过男孩吗?”

“没有,一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林然的妈妈说爷爷奶奶一向深居简出,把林然看得很紧。

“你为什么觉得男孩脏呢?”

“男孩的一切我都烦。”

“其实当女孩也有烦恼的。”说完这句话,我看见林然别过头去。我只好转换了一个话题:“你总是生病呆在家里不觉得寂寞吗?”

“没有。”林然有点抵触了。妈妈在旁边告诉我,他可以和爷爷在家谈易经谈上一整天,也可以抱着一本书一个人在家里呆一天。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古籍,喜欢弹古筝,正在研究古代婚姻制度……跟父母谈起他研究的这些东西,还有他正在看的书,他就很高兴。

“你为什么不喜欢和别人说话呢?”

“我想说的别人不感兴趣,别人想说的我不感兴趣。”

是个挺厉害的孩子呢,一句话把我堵住了。林然的妈妈歉意地冲我笑笑,侧脸对儿子说:“然然,你上去看书吧!”

医生:“不能逼紧了”

林然上楼后,他妈妈解释说医生告诫不能逼紧了,因为现在林然还能向父母倾诉,如果这扇门都关上了,就真的只能等着做手术了。

“他还小,应该还来得及,多接触人对他很重要。”

“慢慢来吧。好在我们一家人终于在一起了,我本来想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是儿子好不容易到了身边,我又什么都想替他做了。”她自嘲地笑笑,“他以后

可能是个做研究的人,不结婚也没什么喽。”

临走前,林然的妈妈把我带到三楼林然的房间和他告别。敲了好几下,门开了,阳台上一个仿古的案几上,古筝在夕阳下反射出红木特有的温润的光泽。房间里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书桌上一个微型的锦绣古代仕女屏风很显眼。“那是他自己淘的。”林然坐回书桌旁,上面是一本翻开的竖版书,神态酷似屏风上的仕女。

他从书桌上抬起头来算是向我道别,明亮的双眼,像一扇玻璃窗,洁净透明,却关得紧紧的。

名词解释

易性癖:又称性别转换症或变换性别癖,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严重的患者需要做变性手术。

专家点评

6岁到15岁性别认知关键期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虽然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

对待这样的问题,良策是及早预防。现在,像林然这种家庭情况不在少数,更为常见的则是父母一方多是父亲,因为工作、婚姻解体等原因与子女长期分离,造成孩子与母亲过于亲密而与父亲疏远。那么,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如何预防孩子出现性别认知模糊的问题呢?

2.周末让孩子到亲戚家玩,以替代远离的父母之爱,促进对孩子的性别认同。

3.鼓励孩子对人真诚、宽容、信任和尊重,多和同学一起做作业、参加集体活动,生日时请同学来玩,以友情弥补亲情的不足。

4.孩子可以每天对着镜子鼓励自己,“爸爸不在身边,我也是个男子汉”,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

5.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不要让网络或其他媒体中充塞的性知识误导孩子。

6.经常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协助,对孩子多肯定、赞美和鼓励,帮助孩子融入同学,融入校园生活。

专家建议

父母应重视孩子的性别教育

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现在中小学校园里常见到穿着中性化、言行飞扬跋扈的女生,也常见到精致而敏感的男生,有的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梳妆,有的说话就脸红,动不动还痛哭流涕,难怪老师们常发出“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的感叹,有媒体称之为“校园的性别革命”。

家长的以下观念和行为,容易导致孩子走向“歧途”:

2.过度保护。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得让她处处都厉害点儿,省得以后在外面受欺负。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几代单传的“独苗苗”,宁肯少带出去玩会儿,也不能磕着碰着了,更不能让他和那帮野小子在一起疯,太危险了。

3.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女儿从小就听到父母或祖父母念叨男孩的好,或者生活在自己不是男孩的家庭阴影之下;男孩从小就听到母亲说还是女孩贴心,男孩长大都是负心人。

4.树大自然直。搪塞甚至误导孩子有关性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的。

如何区别易性癖倾向和性别角色模糊?

有的男孩子说话娘娘腔,言谈举止有女孩子气,这一般都是性别角色模糊。但家长应该注意观察,与孩子多交流,看孩子有没有对自己生理上的不满足,例如厌恶自己的生殖器、强烈要求更换性别等现象,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些易性癖倾向,找心理医生做心理治疗。

还有的青少年偷偷收藏异性内衣物品或者喜欢穿着异性服装,包括内衣,通过这种收藏或穿着得到性满足,常常伴有性兴奋,这是异物癖或异装癖。有易性癖倾向的人也有穿异性服装、异性打扮的偏好,但这完全是出于心理上的需要,并不引起性兴奋。(特约作者/旭东)

THE END
1.《在北纬39度将她遗忘》赵逸安许芳琳:赵逸安毅然抉择前行订婚订婚三年的赵逸安,因未婚妻许芳琳与好友同时爱上一个男人而心生去意,他未作告别便买好机票准备离开。此前,他凭借王老师的推荐信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offer,在处理好相关事宜后,平静地等待出发日期。 许芳琳作为红石律师会所实习生,工作忙碌且态度冷淡,回家后与赵逸安的交流简短。赵逸安下意识为她泡牛奶的习惯,凸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B328TH0556A1ON.html